王肯堂

《証治準繩‧女科》~ 卷之三 (3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36)

1. 小便淋瀝

生地黃(二兩),木通,黃芩(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通煎湯下。兼治淋瀝,臍下滿痛。許學士云:壬戌年一卒渴病,一日飲水一斗,不食者三月,心中煩悶,時已十月。予謂曾經三伏熱,與此藥數服。越二日來謝云:當日三服渴止,又三服飲食如故。此本治淋,用以治渴,可謂通變也。

治婦人諸般淋。

苦杖根俗呼為杜牛膝,多取洗淨銼碎,取一合,用水五盞,煎至一盞,去滓,用麝香、乳香少許調下。

鄞縣武尉耿夢得,其內人患沙石淋者十三年,每漩痛楚不可忍,溺器中小便沙石剝剝有聲,百方不效。偶得此方服之,一夕而愈。目所視也。

《局方》五苓散、八正散、清心蓮子飲皆可用。

滋腎丸,治熱在血分,不渴而小便不利;或腎虛足熱腿膝無力,不能履地;又下焦陰虛,小便不利,肚腹腫脹,或皮膚脹裂,眼睛突出。此神劑也。

知母,黃柏(各酒炒,二兩),肉桂(去粗皮,二錢),

上各另為末,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二百丸,空心百滾湯下。

黃芩清肺飲,治肺熱小便不利,宜用此藥清之。

黃芩(炒),山梔(炒,各一錢),

上水煎服。不利加鹽豉二十粒。

五淋散,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或尿如豆汁,或成砂石,或如膏汁,或熱怫便血。

赤茯苓(一錢半),赤芍藥,山梔(各一錢),當歸,甘草(各一錢二分),

上入燈心,水煎服。

白話文:

小便淋瀝

藥方一:

生地黃二兩,木通、黃芩各一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木通煎煮的湯送服。此藥方同時能治療小便淋瀝不暢,以及肚臍下方脹滿疼痛的症狀。

許學士曾說,壬戌年時有個士兵得了消渴病,一天喝水一斗,三個月不吃飯,心裡煩悶,當時已是十月。我認為他曾經歷三伏天的酷熱,便給他服用這個藥方數次。過了兩天,他前來道謝說,當天服藥三次後就不再口渴,又服用了三次後飲食恢復正常。這個藥方本來是用於治療小便不暢,卻能用來治療消渴病,可謂是能活用藥方的變通之法。

藥方二:

此方可以治療婦女各種小便淋瀝的症狀。

苦杖根(俗稱杜牛膝),多取洗淨後切碎,取一合,用水五碗煎煮至一碗,去除藥渣,加入少許麝香和乳香調和後服用。

鄞縣武尉耿夢得的妻子患有沙石淋病十三年,每次發作時疼痛難忍,小便時尿液中沙石作響,用了很多方法都無效。偶然得到這個藥方服用,一個晚上就痊癒了,這是親眼所見。

其他可用的藥方:

《局方》中的五苓散、八正散、清心蓮子飲等藥方都可以使用。

滋腎丸:

此藥方可治療體內熱邪深入血分,導致不口渴卻小便不暢;或者因為腎虛導致足部發熱,腿膝無力,無法行走;又或者因為下焦陰虛,導致小便不暢,腹部腫脹,甚至皮膚開裂,眼睛突出等症狀。此藥方為效力很強的藥方。

知母、黃柏(都用酒炒過,各二兩),肉桂(去掉粗皮,二錢)。將以上藥材分別研磨成末,用水調和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百丸,用剛燒開的熱水空腹送服。

黃芩清肺飲:

此藥方可用於治療肺熱導致的小便不暢,服用此藥可以清除肺熱。

黃芩(炒過)、山梔(炒過,各一錢)。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小便不暢,可加入鹽豉二十粒一同煎煮。

五淋散:

此藥方可用於治療膀胱有熱,導致水道不通,小便淋瀝不暢,或尿液如豆汁,或形成砂石,或像膏狀,或因熱而導致小便出血等症狀。

赤茯苓(一錢半),赤芍藥、山梔(各一錢),當歸、甘草(各一錢二分)。將以上藥材加入燈心,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