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女科》~ 卷之二 (66)
卷之二 (66)
1. 臂痛
上為細末,糊丸如梧桐子大。臨臥淡薑湯下五七丸,如疾猛,再加至十丸。
白芥子散,治臂痛牽引背胛,或輟或作,由榮衛循行失度,痰滯經絡,或似癱瘓。
真白芥子,木鱉子(各三兩,麩炒),沒藥(另研),桂心,木香(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
愚按:前三方,脾氣虛弱者,必佐以六君子湯。中氣虛弱者,必佐以補中益氣湯。氣血虛者,必佐以八珍湯。脾氣鬱滯者,必佐以歸脾湯。肝經怒氣者,必佐以逍遙散。若專用前方治之,胃氣益虛,病氣益甚,不可不謹。
流氣飲,治七情氣滯,胸脅悶痞,咽喉不利,嘔喘面浮,二便不調,或氣攻肩背,脅肋作痛,或腳氣喘急,腹脹便閉,元氣充實者,宜用此藥。慎之。
紫蘇葉,黃耆(炒),青皮(去白),當歸,半夏(薑製),烏藥,芍藥(炒),茯苓,桔梗,防風(各五錢),川芎,陳皮(各七錢五分),枳實(麩炒),木香(各二錢五分),甘草(炙,一兩二錢半),大腹子(薑製,一兩),
上每服半兩,薑棗水煎服。
四物湯,治血滯中風,血虛手足不遂。如臂痛,加紅花煎。
交加散加木瓜、牛膝,治冷痹肩臂作痛。即人參敗毒和五積散。
烏藥順氣散加羌活、木瓜,治外邪氣滯,筋骨作痛,或痰氣不利。(方見雜病中氣。)
秦艽地黃湯,治肝膽經風熱血燥,肩臂疼痛,或筋脈引急,或時牽痛。其內證發熱,或寒熱晡熱,月經不調,或肢體痠痛等證。
秦艽,熟地黃(自制),當歸(各一錢),川芎,芍藥,牡丹皮,白朮,茯苓(各一錢五分),釣藤鉤(一錢),柴胡,甘草(炙,各三分),
上水煎服。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睡前用淡薑湯送服五到七顆藥丸,如果病情嚴重,可以增加到十顆。
白芥子散,治療手臂疼痛牽連到背部肩胛,時好時壞,是由於身體的營養與防禦機能失調,痰濕阻滯經絡,或者類似癱瘓的症狀。
藥材:真白芥子、木鱉子(各三兩,用麩皮炒過),沒藥(另外研磨),桂心、木香(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送服。
我認為:前面三個藥方,如果患者脾胃虛弱,必須搭配六君子湯;如果中氣虛弱,必須搭配補中益氣湯;如果氣血虛弱,必須搭配八珍湯;如果脾氣鬱悶不暢,必須搭配歸脾湯;如果是肝經怒氣旺盛,必須搭配逍遙散。如果只單獨使用前方的藥方來治療,反而會使胃氣更加虛弱,病情更加嚴重,不可不謹慎。
流氣飲,治療因情緒不佳導致的氣機阻滯,胸脅悶脹,咽喉不適,嘔吐喘息,面部浮腫,大小便不順暢,或者氣往肩背、脅肋竄痛,或者腳氣病導致的喘急、腹脹便秘。元氣充足的人,適合使用這個藥方,要謹慎使用。
藥材:紫蘇葉、黃耆(炒過)、青皮(去白)、當歸、半夏(用薑製過)、烏藥、芍藥(炒過)、茯苓、桔梗、防風(各五錢),川芎、陳皮(各七錢五分),枳實(用麩皮炒過)、木香(各二錢五分),甘草(炙過,一兩二錢半),大腹子(用薑製過,一兩)。
將以上藥材,每次服用半兩,用薑和紅棗水煎煮後服用。
四物湯,治療因血瘀導致的中風,以及血虛導致的手腳活動不便。如果出現手臂疼痛,可以加入紅花煎煮服用。
交加散加入木瓜和牛膝,治療因寒冷導致的肩臂疼痛。這個藥方其實就是人參敗毒散和五積散的組合。
烏藥順氣散加入羌活和木瓜,治療外邪入侵導致的氣機阻滯,筋骨疼痛,或者痰氣運行不暢。(這個藥方在雜病中的氣機類別有記載。)
秦艽地黃湯,治療肝膽經風熱血燥引起的肩臂疼痛,或者筋脈抽緊,或者時而牽拉疼痛。同時可能伴隨內熱,或發熱,或時冷時熱,月經不調,或肢體痠痛等症狀。
藥材:秦艽、熟地黃(自己製作)、當歸(各一錢),川芎、芍藥、牡丹皮、白朮、茯苓(各一錢五分),釣藤鉤(一錢),柴胡、甘草(炙過,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