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五 (1)
卷之五 (1)
1. 吃逆
〔大〕,夫肺主氣,五臟六腑俱稟於氣,產後則氣血傷,臟腑皆損,而風冷搏於氣,氣則逆上,而又脾虛聚冷,胃中伏寒,因食熱物,冷熱氣相沖擊,使氣厥而不順,則吃逆也。脾者主中焦,為三焦之關,五臟之倉廩,貯積水穀,若陰陽氣虛,使榮衛氣厥逆,則致生斯病也。經云:吃噫者,胃寒所生,服藥無效者,灸期門三壯必愈。期門穴乃胃之大絡。
〔薛〕,前證屬胃氣虛寒之惡候,如用後方未應,急投參附湯,亦有復生者。
參附湯(見前自汗。)
丁香散,治產後心煩,咳噫不止。
丁香,白豆蔻仁(各半兩),伏龍肝(一兩),
上為細末,煎桃仁、吳茱萸湯調下一錢,如人行五里再服。
石蓮散(見嘔吐。)
《產寶》療產後吃逆,三日不止,欲死方。
桂心(半兩),薑汁(三合)
上同煎取二合,以大火炙手摩背,熱時塗藥汁盡,妙。
治產後吃逆方,用乾柿一枚切碎,以水一盞,煎至六分,熱呷之。
又方,古壁鏡窠三四個,水一小盞,煎至半小盞,熱服。
羌活散,(《靈苑》)治吃逆。
羌活,附子(炮),蘹香(炒,各半兩),木香,白姜(炮,各二錢半),
上五味為未,每服二錢,水一盞,鹽一捻,煎十數沸,熱服一服止。
《補遺》治產後吃逆。橘皮湯及大小橘皮湯皆效。
上諸方當審寒熱虛實用之,如寒者宜丁香、薑、桂,熱者宜乾柿、竹茹,實者宜香附、橘皮,虛者宜人參,甚則附子佐之。誤施則有噬臍之悔,慎之。
白話文:
[吃逆]
[大],肺主管人體的氣,五臟六腑都依賴氣的滋養。婦女產後,氣血虧虛,導致臟腑功能受損,若又遭受風寒侵襲,氣就會逆向上行。加上脾胃虛弱,體內聚集寒氣,胃中潛伏寒邪,如果又吃了熱的東西,冷熱之氣互相衝擊,使氣機阻塞不順,就會發生打嗝。脾主管中焦,是三焦的樞紐,也是五臟的糧倉,負責儲存水穀。如果陰陽之氣虛弱,導致營衛之氣逆亂,就會引發這種疾病。醫書說:「打嗝是由於胃寒引起的」,服用藥物沒有效果的,可以用艾灸期門穴三次,必定能痊癒。期門穴是胃的大絡穴。
[薛],前面說的打嗝屬於胃氣虛寒的嚴重症狀,如果服用後面提到的方子沒有效果,就要趕緊服用參附湯,或許還有救活的希望。
參附湯(配方及用法參見前面講自汗的部分。)
丁香散,治療產後心煩、打嗝不止。
丁香、白豆蔻仁(各半兩)、伏龍肝(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桃仁、吳茱萸煎湯調服一錢,感覺像走五里路那麼久再服用一次。
石蓮散(配方及用法參見前面講嘔吐的部分。)
《產寶》記載一個治療產後打嗝,三天不止,情況危急的方子。
桂心(半兩)、薑汁(三合)
將以上藥材一起煎煮取二合,用大火炙烤手心摩擦背部,趁熱將藥汁塗抹完畢,效果很好。
治療產後打嗝的方子,用乾柿一枚切碎,加水一碗,煎煮至六分,趁熱喝下。
另一個方子,取古老牆壁的凹陷處三四個,加一小碗水,煎煮至半碗,趁熱服用。
羌活散(出自《靈苑》),治療打嗝。
羌活、炮附子、炒蘹香(各半兩)、木香、炮白薑(各二錢半)
將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碗,少許鹽,煎煮十幾沸,趁熱服用一服就能止住打嗝。
《補遺》記載治療產後打嗝,橘皮湯和大小橘皮湯都有效果。
以上這些方子,要仔細辨別病情的寒熱虛實來選用。如果是寒證,適合用丁香、薑、桂;如果是熱證,適合用乾柿、竹茹;如果是實證,適合用香附、橘皮;如果是虛證,適合用人參,嚴重時要用附子來輔助。如果用錯了藥,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要謹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