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

1. 拘攣

〔大〕,產後中風,筋脈四肢攣急者,是氣血不足,臟腑俱虛,月內未滿,起早勞役,動傷臟腑,虛損未復,為風所乘,風邪冷氣。初客於皮膚經絡,則令人頑痹不仁,羸乏少氣。風氣入於筋脈,挾寒則攣急也。

〔薛〕,肝屬木而主筋,前證若肝經風熱血燥,用加味逍遙散,如不應,當用六味地

黃丸以補腎水。經云:風客淫氣,精乃亡,邪傷肝也。仍參前雜證諸風血方論治之。,一產婦筋攣臂軟,肌肉掣動,此氣血俱虛而自熱也,用十全大補湯而安。一產婦手麻,服愈風丹,遍身皆麻,神思倦怠。余謂氣血虛弱,用十全大補加炮姜,數劑漸愈,去姜又數劑,及逍遙散而痊。

芎藭散,治產後中風,四肢筋脈攣急疼痛,背項強急。

芎藭,羌活,當歸(各去蘆),酸棗仁(炒),羚羊角屑(各七錢半),防風(去蘆),牛蒡子(各一兩,炒),桂心,赤芍藥(各半兩),

上為㕮咀,每服八錢,水一大盞半,煎至一大盞,去柤溫服,不拘時。

〔薛〕,前方如未應,當用八珍湯。更不應,用十全大補湯。

防己膏,治產後中風,四肢筋脈攣急,身體麻痹,並宜用之。

漢防已(去皮,半斤),茵芋(五兩),

上為㕮咀,用酒五升,浸藥一宿,取豬肪脂一斤,文武火熬三上三下成膏,攤在紙花上,貼病人患處,以熱手不住摩膏上。

白話文:

[拘攣]

產婦在生產後,如果出現中風症狀,導致筋脈、四肢僵硬、抽搐,這是因為氣血不足,內臟虛弱的緣故。通常是產後未滿月就過早勞動,傷了內臟,身體虛弱還沒恢復,又被風邪侵襲,遭受風寒所致。風寒剛開始侵入皮膚經絡時,會讓人感到麻木、遲鈍、身體虛弱、氣短。如果風邪進入筋脈,又夾帶著寒氣,就會造成筋脈攣縮、抽搐。

薛氏認為,肝屬木,主管筋脈。如果上述情況是因為肝經風熱、血燥引起的,可以服用加味逍遙散。如果沒有效果,就應該用六味地黃丸來滋補腎水。中醫典籍說:「風邪侵入,導致精氣耗損,這是因為邪氣損傷肝臟的緣故。」治療時仍需參考之前所說的各種風證、血證的治療方法。

有一個產婦,出現筋脈抽搐、手臂無力、肌肉跳動的情況,這是因為氣血虛弱,身體發熱。服用十全大補湯後便痊癒。另一個產婦手麻,服用愈風丹後,反而全身麻木,精神萎靡。我認為是氣血虛弱所致,便讓她服用十全大補湯,加入炮姜,數劑之後逐漸好轉。之後再去掉炮姜,繼續服用數劑,並搭配逍遙散,最後痊癒。

芎藭散,用於治療產後中風,導致四肢筋脈攣急疼痛,背部、頸部僵硬。

藥方組成: 川芎、羌活、當歸(去蘆)、炒酸棗仁、羚羊角屑(各七錢半)、防風(去蘆)、炒牛蒡子(各一兩)、桂心、赤芍藥(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八錢,用一大盞半水煎至一大盞,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薛氏認為,如果服用此方沒有效果,應改用八珍湯;如果再沒有效果,就用十全大補湯。

防己膏,用於治療產後中風,導致四肢筋脈攣急、身體麻木,都適合使用。

藥方組成: 漢防己(去皮,半斤)、茵芋(五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五升酒浸泡一晚。取出豬脂肪一斤,用文火和武火熬煮,經過三次加熱、三次冷卻後製成膏狀。將藥膏攤在紙上,貼在患處,用熱手不斷摩擦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