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二 (52)
卷之二 (52)
1. 小腹痛
〔大〕,婦人小腹疼痛者,此由胞絡之間,夙有風冷,搏於血氣,停結小腹,因風虛發動,與血相擊,故痛也。
〔薛〕,前證若氣寒血結,用威靈仙散。氣滯血凝,用當歸散。肝經血虛,用四物湯(通治。)加參、朮、柴胡。肝經濕熱,用龍膽瀉肝湯。(雜病淋。)肝脾氣虛,用六君子湯(雜病虛勞。)加柴胡、芍藥。肝脾虛寒,用六君子加柴胡、肉桂。若兼嘔吐,加木香。四肢逆冷,再加炮姜。通府張孟威云:其妹小腹痛,服附子理中湯,附子服過八十餘枚。此乃沉寒痼冷之甚,不多有者。
〔大〕威靈仙散,治婦人久冷,氣滯血刺,小腹疼痛。
威靈仙(一兩),當歸,沒藥,木香,桂心(各半兩),
上為細末,無時,熱酒調下一錢服,忌茶。
當歸散,治婦人久積,血氣㽲刺,小腹疼痛,四肢無力,不能飲食。
當歸(炒),赤芍藥,劉寄奴,沒藥,枳殼,延胡索(各等分),
上為細末,熱酒調下一錢,無時候。
追氣丸,(《靈苑》)治婦人血刺,小腹疼痛不可忍。
蕓薹子(微炒),桂心(各一兩),良薑(半兩),
為細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不拘時,淡醋湯下。常服補血虛,破氣塊,甚有效。
石灰散,治婦人血氣痛不可忍者。陳五婆方。
上取豬貼脊血半盞,於湯上暖,用杖子攪停後,用石灰於火上燒令黃,為末,羅過灰一錢,同血攪停,放溫服,立愈。
予嘗用紫金皮為細末,醋糊丸如櫻桃大,又治婦人血氣小腹疼痛,以溫酒磨下一丸,及有心腹痛者亦良。
吳茱萸湯,治婦人素虛,又為風冷乘氣停滯,腹脅刺痛。
吳茱萸(湯洗),當歸(去蘆,各二錢),桔梗(去蘆),細辛(去苗),防風(去蘆),乾薑(炮,各一錢),熟地黃(二錢半),甘草(炙,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
椒紅丸,治婦人血氣不調,臟腑積冷,臍腹㽲痛,肌體日瘦。
椒紅,沉香,當歸(去蘆),訶梨勒(煨,去核),蓬朮,附子(炮,去皮臍),白朮(各一兩),肉豆蔻,良薑,丁香(各半兩),麝香(另研,二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
大腹皮飲,治婦人血癖,單腹痛。
大腹皮,防己,木通,桑白皮,厚朴,栝蔞,黃耆,陳皮,枳殼(麩炒),大黃(蒸,各一錢),青皮(一錢半),五味子(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入酒半盞,再煎一二沸,去滓食前服。
白話文:
[小腹痛]
大師表示,婦女小腹疼痛的情況,通常是因為胞絡間長期存在風寒,這種風寒會與血液氣流結合,在小腹形成結塊。當風虛發動,風寒與血液碰撞,就會導致疼痛。
薛氏則進一步指出,如果是由於氣寒血結所導致的疼痛,可以使用威靈仙散。如果是氣滯血凝,應使用當歸散。對於肝經血虛的情況,則可用四物湯,並添加人參、白朮、柴胡。若是肝經濕熱,則應使用龍膽瀉肝湯。肝脾氣虛的患者,可用六君子湯,並添加柴胡、芍葯。肝脾虛寒的患者,則可用六君子湯,再加入柴胡和肉桂。若伴有嘔吐現象,可添加木香。四肢冰冷的患者,則應再加入炮製過的薑。張孟威曾提到他妹妹的小腹痛,服用附子理中湯,附子用量超過八十枚,這說明病情屬於極度寒涼,是較罕見的。
威靈仙散能治療婦女長期的寒冷,氣滯血刺,小腹疼痛的情況。成分包括威靈仙、當歸、沒藥、木香、桂心,服用方法是用熱酒調和後服用,服用時需避免喝茶。
當歸散能治療婦女長期積累的血氣問題,導致的小腹疼痛,四肢無力,無法正常進食的情況。成分包含當歸、赤芍藥、劉寄奴、沒藥、枳殼、延胡索,服用方法是用熱酒調和後服用。
追氣丸能治療婦女血刺,小腹疼痛到無法忍受的情況。成分包括蕓薹子、桂心、良薑,服用方法是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粒,用淡醋湯吞服。
石灰散能治療婦女血氣痛到無法忍受的情況。做法是取豬脊椎血半盞,加熱後攪拌,然後加入燒至黃色的石灰末,與血攪拌後溫服,立即可見效。
吳茱萸湯能治療婦女素來體弱,又被風寒侵襲導致氣滯,腹部脅肋刺痛的情況。成分包括吳茱萸、當歸、桔梗、細辛、防風、乾薑、熟地黃、甘草,服用方法是用水煎煮後,空腹服用。
椒紅丸能治療婦女血氣不調,臟腑積冷,腹部刺痛,身體逐漸消瘦的情況。成分包括椒紅、沉香、當歸、訶梨勒、蓬朮、附子、白朮、肉豆蔻、良薑、丁香、麝香,服用方法是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粒,空腹用溫酒吞服。
大腹皮飲能治療婦人血癖,單獨腹部疼痛的情況。成分包括大腹皮、防己、木通、桑白皮、厚朴、栝蔞、黃耆、陳皮、枳殼、大黃、青皮、五味子,服用方法是用水煎煮後,加入半盞酒,再煎一二沸,飯前服用。
2. 項筋強痛
陳良甫云:婦人項筋拘攣強痛,每得此疾,療之似易而實難。然方冊中所載亦少,縱有言之,議論亦略。以予考之,然既有是疾,必有是方。何古人言此疾證尚且略,又無的然之論詳之,必是挾諸疾而生,所以絕無專門。予因暇日摭古名方以備檢閱。然自明學識淺鄙,未必全備,博學之士,見其遺缺,尚冀補而完之。
夫頸項之處,乃屬足太陽膀胱之經。又許太學云:是足少陰腎之經,蓋腎與膀胱為表裡故也。以感外邪論之,則有太陽經先因感風,又感寒濕,致令外證發熱惡寒,與傷寒相似,頸項強急,腰身反張如中風狀,瘛瘲口噤,其身體𠘧𠘧,古人以強直為痙,其脈沉遲弦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亦有此證。
詳見產後中風,茲不贅錄。又有挫枕轉項不得者,與三五七散、追風散,仍與急風散搽項上。若因被風吹頭目昏眩,太陽並腦俱痛,項背筋脈拘急,可與蠍附散、都梁丸。許太學治項筋強痛不可轉側,以木瓜煎。
〔薛〕,前證若因肝木自旺,用瀉青丸。(頭痛。)精血不足,六味丸。(雜病虛勞。)風熱淫肝,加味逍遙散。(調經。)怒動肝火,加味小柴胡湯。(熱入血室。)肝經血虛,加味四物湯(即四物加柴胡、丹皮、山梔。)腎不能生肝,六味丸。膀胱氣滯,羌活勝濕湯。(雜病腰痛。)大抵肝火旺,則肝血虛而筋燥,頸項強急,或腰背反張,或四肢攣拳,或頸項等處結核。一婦人耳內或耳後項側作痛,寒熱口苦,月經不調,此肝膽經火兼傷脾胃,用四君加柴胡、升麻、黃耆、芍藥而愈。後因勞役怒氣,嘔吐脅脹,用六君子湯加山梔、柴胡而安。一婦人因怒,寒熱作渴,左目緊小,頭頸動掉,四肢抽搐,遍身疼痛,此血虛肝熱則生風也,用加味逍遙加釣藤鉤數劑,諸證漸愈,又用八珍湯而痊。
追風散,治年深日近,偏正頭疼,又治肝臟久虛,血氣衰弱,風毒之氣上攻,頭痛頭眩,目暈心忪,煩熱,百節痠疼,腦昏目痛,鼻塞聲重,項背拘急,皮膚瘙癢,面上遊風,狀若蟲行,及一切頭風。兼療婦人血風攻疰,頭目昏痛,皆治之。
川烏(炮,去尖皮臍),防風(去蘆),石膏(煅),川芎,甘草(炙),荊芥穗,白殭蠶(炒去絲,各一兩),天南星(炮),羌活,天麻,地龍,白附子(炮),全蠍(去尾針),白芷(各半兩),草烏頭(炮,去皮臍尖),沒藥(研),乳香(研),雄黃(研,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入好茶少許同調,食後及臨臥服。常服清頭目,利咽膈,消風化痰。
急風散
草烏頭(三兩,一半燒存性,於酒內蘸令冷,餘一半生用),丹砂(另研,一兩,水飛),黑豆(二錢五分,同草烏一處為末),麝香(另研,二錢半),
白話文:
項筋強痛
古代醫家認為婦女項筋拘攣疼痛,看似容易治療,實際上卻很棘手,且相關醫方記載不多,論述也較為簡略。作者認為既然有此病症,就一定有治療的方法,古人之所以對此病症描述簡略,缺乏詳細論述,可能是因為此病常與其他疾病同時出現,所以沒有專門的療法。作者因此收集整理了古代著名方劑,以供參考,但因自身學識有限,難免有所遺漏,希望學識淵博者能加以補充完善。
頸項部位屬於足太陽膀胱經,許氏(許太學)也認為屬於足少陰腎經,這是因為腎與膀胱為表裡關係。從外邪入侵的角度來看,可能是太陽經先受風邪,又感受寒濕之邪,導致發熱惡寒等外感症狀,與傷寒類似,頸項僵硬疼痛,腰背反弓,如同中風,伴有抽搐、口噤、身體顫抖等症狀(古人將肌肉強直稱為痙攣),脈象沉遲、弦細。產後血虛、多汗的婦女容易中風,也會出現這種症狀。產後中風的詳情在此不再贅述。
對於因挫傷或扭傷頸項而無法轉動的,可以使用三五七散、追風散,並將藥物外敷於頸項。如果因為風寒吹襲導致頭暈目眩,太陽穴和頭部疼痛,項背肌肉筋脈拘緊,可以使用蠍附散、都梁丸。許氏治療頸項肌肉強痛,不能轉動的方劑是用木瓜煎劑。
如果上述症狀是由於肝火過旺引起的,則可以使用瀉青丸;如果是精血不足,則使用六味丸;如果是風熱侵犯肝臟,則使用加味逍遙散;如果是因發怒導致肝火旺盛,則使用加味小柴胡湯;如果是肝經血虛,則使用加味四物湯(即四物湯加柴胡、丹皮、山梔子);如果是腎虛不能滋養肝臟,則使用六味丸;如果是膀胱氣滯,則使用羌活勝濕湯。總的來說,肝火旺盛會導致肝血不足,筋脈乾燥,從而引起頸項僵硬疼痛,或者腰背反弓,或者四肢攣縮,或者頸項等處出現結塊。曾有一位婦女耳內或耳後頸側疼痛,伴有寒熱、口苦、月經不調等症狀,這是肝膽經火傷及脾胃所致,使用四君子湯加柴胡、升麻、黃耆、芍藥而痊癒。後來因為勞累和生氣,出現嘔吐、脅肋脹痛等症狀,使用六君子湯加山梔子、柴胡而痊癒。還有一位婦女因生氣導致寒熱、口渴、左眼緊縮、頭頸疼痛、四肢抽搐、全身疼痛,這是血虛肝熱生風所致,使用加味逍遙散加釣藤鉤數劑,症狀逐漸減輕,之後又用八珍湯而痊癒。
追風散:治療久病或新發的偏頭痛,以及肝臟久虛、血氣衰弱,風邪上犯所致的頭痛、頭暈、目眩、心悸、煩熱、周身酸痛、腦昏目痛、鼻塞聲重、項背拘緊、皮膚瘙癢、面部遊走性風疹,狀如蟲行,以及各種頭痛。也治療婦女血虛風邪侵襲所致的頭目昏痛等症。
組成:川烏(炮製,去尖、皮、臍)、防風(去蘆)、石膏(煅)、川芎、甘草(炙)、荊芥穗、白殭蠶(炒去絲,各一兩)、天南星(炮製)、羌活、天麻、地龍、白附子(炮製)、全蠍(去尾針)、白芷(各半兩)、草烏頭(炮製,去皮、臍、尖)、沒藥(研磨)、乳香(研磨)、雄黃(研磨,各二錢半)。
用法: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加少量好茶調服,飯後或睡前服用。常服可清頭明目,利咽消痰,祛風化痰。
急風散:
組成:草烏頭(三兩,一半燒存性,用酒拌勻使其冷卻,另一半生用)、丹砂(另研磨,一兩,水飛)、黑豆(二錢五分,與草烏頭一起研磨)、麝香(另研磨,二錢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