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二 (47)
卷之二 (47)
1. 頭痛
〔薛〕,東垣云:足太陽頭痛,脈浮緊,惡風寒,川芎、羌活、獨活、麻黃為主。手少陽經頭痛,脈弦細,往來寒熱,柴胡為主。足陽明頭痛,身熱目疼鼻乾,惡寒發熱,脈浮緩而長,升麻湯,(升麻,葛根。)或石膏、白芷為主。手太陽頭痛,有痰,體重或腹痛,為痰癖,脈沉緩,蒼朮、半夏、南星為主。足少陰經頭痛,足寒氣逆,為寒厥,脈沉細,麻黃附子細辛湯(傷寒太陽。)為主。足厥陰頭項痛,或吐涎沫,厥冷,脈浮緩,吳茱萸湯(傷寒吐。)主之。諸血虛頭痛,當歸、川芎為主。諸氣虛頭痛,人參、黃耆為主。氣血俱虛頭痛,調中益氣湯(雜病勞倦。)少加川芎、蔓荊、細辛。痰厥頭痛,半夏白朮天麻湯。(雜病眩暈。)厥逆頭痛,羌活附子湯。(雜病頭病。)如濕氣在頭者,以苦吐之,不可執方而治。若脈雜亂而病見不一,且補胃為主。一婦人因勞,耳鳴頭痛體倦,用補中益氣加麥門、五味而痊。三年後得子,因飲食勞倦、前證益甚,月經不調,晡熱,內熱,自汗,盜汗,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頓愈。經云: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故脾胃一虛,耳目九竅皆為之病。一婦人兩眉稜痛,後及太陽,面青善怒,此肝經風熱之證,用選奇湯(雜病頭痛。)合逍遙散(調經。)加山梔、天麻、黃耆、半夏、黃芩而愈。此證失治,多致傷目或兩耳出膿,則危矣。
旋覆花湯,許叔微云:婦人患頭風者,十居其半,每發必掉眩,如在車船上。蓋因血虛,肝有風邪襲之爾。予嘗處旋覆花湯,此方修合服之,比他藥甚效。
川芎,當歸(去蘆),羌活(去蘆),旋覆花,細辛(去苗),蔓荊子,防風(去蘆),石膏,藁本(去蘆),荊芥穗,半夏曲,乾地黃,甘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進二服。
七生丸,治男子婦人八般頭風,及一切頭痛,痰厥,氣厥,飲厥,傷寒,傷風頭痛不可忍者,並皆治之。
川烏頭,草烏頭,天南星(三味並生,去皮),半夏(冷水洗去滑),川芎,白芷,石膏(並生用,各等分),
上為細末,研韭菜自然汁,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加至十丸,嚼生蔥、茶送下,食後,日進二服。(陳嘗治鄧安人頭痛如破,諸藥無效,加北細辛等分,全蠍減半為丸,服二十粒,即愈。)
藥隱老人云:若頭痛連齒,時發時止,連年不已。此由風寒中於骨髓,留而不去。腦為髓海,故頭痛齒亦痛,謂之厥逆頭痛。宜白附子散,灸曲鬢穴。此穴在耳上,將耳掩前正尖上,可灸七壯,左痛灸左,右痛灸右。
白附子散
白附子(炮,一兩),烏頭(炮,去皮臍),天南星(炮),麻黃(不去根節,各半兩),乾薑(炮),辰砂(研,各二錢半),全蠍(炒,五枚),麝香(另研,一字)
白話文:
頭痛
東垣認為,足太陽經頭痛,脈象浮緊,怕風寒,可用川芎、羌活、獨活、麻黃為主藥。手少陽經頭痛,脈象弦細,寒熱往來,則以柴胡為主藥。足陽明經頭痛,伴有身熱、目疼、鼻乾,惡寒發熱,脈象浮緩而長,可用升麻湯(升麻、葛根),或以石膏、白芷為主藥。手太陽經頭痛,伴有痰多、身體沉重或腹痛,屬於痰癖,脈象沉緩,可用蒼朮、半夏、南星為主藥。足少陰經頭痛,腳部冰冷,氣逆上衝,屬於寒厥,脈象沉細,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傷寒太陽經證型)為主藥。足厥陰經頭項痛,可能伴有吐涎沫、厥冷,脈象浮緩,可用吳茱萸湯(傷寒吐瀉證型)治療。各種血虛頭痛,以當歸、川芎為主藥;各種氣虛頭痛,以人參、黃耆為主藥;氣血俱虛的頭痛,可用調中益氣湯(治療勞倦)加減川芎、蔓荊子、細辛。痰厥頭痛,可用半夏白朮天麻湯(治療眩暈);厥逆頭痛,可用羌活附子湯(治療頭痛)。如果頭痛是濕邪困阻於頭部,則應以苦味藥物瀉吐濕邪,不可拘泥於方劑。如果脈象雜亂,症狀不一,則應以健脾胃為主。曾有一婦人因勞累導致耳鳴、頭痛、身體疲倦,服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而痊癒。三年後懷孕,因飲食勞累,舊症加重,月經不調,午後發熱,內熱,自汗,盜汗,服用六味地黃丸和補中益氣湯而痊癒。古籍記載:頭痛耳鳴,九竅不利,皆由腸胃虛弱所致。因此,脾胃虛弱,則耳目九竅都會生病。曾有一婦人兩眉稜骨疼痛,後來蔓延至太陽穴,面色青白,易怒,這是肝經風熱證,用選奇湯(治療頭痛)合逍遙散(調經)加減山梔子、天麻、黃耆、半夏、黃芩而痊癒。此症若失治,多會導致眼睛受損或兩耳流膿,危及生命。
許叔微認為,婦女患頭風的佔一半以上,每次發作都會頭暈目眩,像坐船一樣。這是因為血虛,肝經受風邪侵襲所致。我常用旋覆花湯治療,療效比其他藥物更好。
旋覆花湯組成:川芎、當歸(去蘆頭)、羌活(去蘆頭)、旋覆花、細辛(去苗)、蔓荊子、防風(去蘆頭)、石膏、藁本(去蘆頭)、荊芥穗、半夏曲、熟地黃、炙甘草(各半兩)。
用法:上藥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加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一日服用二次。
七生丸:治療男女各種頭痛,包括痰厥、氣厥、飲厥、傷寒、傷風引起的劇烈頭痛。
組成:川烏頭、草烏頭、天南星(三味均為生品,去皮)、半夏(冷水洗去黏液)、川芎、白芷、生石膏(各等分)。
用法:研成細末,用韭菜汁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至十丸,用生蔥、茶水送服,飯後服用,一日服用二次。(陳某曾用此方治療鄧安人頭痛劇烈如裂開一般,其他藥物無效,加北細辛等分,全蠍減半,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二十粒,即痊癒。)
藥隱老人說:如果頭痛連及牙齒,時發時止,持續多年不愈,這是由於風寒之邪侵入骨髓,久久不去。腦為髓海,因此頭痛也連及牙齒,稱為厥逆頭痛。宜用白附子散,並灸曲鬢穴。曲鬢穴位於耳廓上方,將耳廓向前掩蓋,在耳尖正上方,可灸七壯,左側疼痛灸左側,右側疼痛灸右側。
白附子散組成:白附子(炮製,一兩)、烏頭(炮製,去皮臍)、天南星(炮製)、麻黃(不去根節,各半兩)、乾薑(炮製)、硃砂(研磨,各二錢半)、全蠍(炒製,五枚)、麝香(另研磨,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