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二 (38)
卷之二 (38)
1. 血風攻脾不能食
〔大〕,脾屬於土,脾為中州,意智之臟也。其肝、心、肺、腎、皆受脾之精氣以榮養焉。脾與胃為表裡,脾主化谷納食,胃為水穀之海,故經言四時皆以胃氣為本也。婦人氣血不調,臟腑勞損,風邪冷氣,蘊蓄在內,攻於脾胃,脾胃既虛,為邪所乘,則不能消任五穀,故不能食也。
〔薛〕,經云:胃乃脾之剛,脾乃胃之柔。傷胃則脾無所稟受,傷脾則不能為胃運化,是以脾胃為之表裡,藉飲食以滋養百脈者也。竊謂前證若飲食所傷,六君子湯。(雜病虛勞。)勞役所傷,補中益氣湯。(雜病傷勞倦。)若風寒所傷,用人參理中湯。(雜病霍亂。)木旺乘土,六君加柴胡。嘔吐腹痛或大便不實,前湯加木香。胸膈虛痞,或肚腹不利,六君子湯。鬱怒傷損肝脾,歸脾湯。(雜病健忘。)命門火衰,八味丸。(雜病虛勞。)仍審諸經錯雜之邪而治之。假如不能食而肌肉削,乃脾胃經本病,右關脈緩而弱,乃脾胃之本脈。若見弦緊,或四肢滿,閉淋溲便難,轉筋,此肝之脾胃病也。若兼洪大,或肌熱煩熱面赤,此心之脾胃病也。若兼浮澀,或氣短喘急,咳嗽痰盛,此肺之脾胃病也。若兼沉細,或善恐善欠,此腎之脾胃病也。各當於本經藥中,加兼證之藥,此東垣先生之治法也。一婦人停食飽悶,或用人參養胃湯、木香檳榔丸而泄瀉吐痰,腹中成塊。又與二陳、黃連、厚朴,反加腹脹不食。余以為脾胃氣虛,不能消磨,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五十餘劑,脾胃健而諸證痊。一婦人飲食,每用碗許,若稍加非大便不實,必吞酸噯腐,或用二陳、黃連、枳實,反加內熱作嘔。余曰:此末傳寒中。不信,仍作火治,虛證悉至,月經不止。余用六君加炮薑、木香數劑,諸證漸退,又以補中益氣加炮薑、木香、茯苓、半夏數劑全愈。後因飲食勞倦;兼以怒氣,飲食頓少,元氣頓怯,仍用前藥,更加發熱,脈洪大,按之而虛,兩尺如無,此命門火衰,用補中益氣加薑、桂及八味丸兼服兩月餘,諸證尋愈。此證若因中氣虛弱,用人參理中湯,或六君子加木香、炮姜。不應,用左金丸,(兩脅脹痛。)或越鞠丸。(雜病郁。)虛寒加附子理中湯,(中寒。)無有不愈。一婦人飲食後或腹脹,或吞酸,自服枳朮丸,飲食日少,胸膈痞滿,腿內痠痛,畏見風寒。或用養胃湯,腿痛浮腫益盛,月經不行。余以為鬱結所傷,脾虛濕熱下注。侵晨用四君子、芎、歸、二陳,午後以前湯送越鞠丸,諸證漸愈。又用歸脾、八珍二湯,兼服兩月餘而經行。一婦人胸滿少食,或腹脹吞酸,或經候不調,此中氣虛而不能施化也。用補中益氣加砂仁、香附、煨姜而飲食進,更以六君、芎,歸、貝母、桔梗而經自調。一婦人年三十餘,忽不進食,日飲清茶水果三年餘矣。余謂脾氣鬱結,用歸脾加吳茱萸四劑,遂飲食如常。若人脾腎虛而不飲食,當以四神丸治之。一婦人不進飲食二年矣,日飲清茶果品之類,肝脾二脈弦浮,按之微而結滯。余謂肝脾氣鬱,用六君、木香、吳茱,下痰積甚多,飲食頓進,形體始瘦,臥床月餘,仍服六君之類而康。
白話文:
血風攻脾不能食
脾臟如同土地,居於人體中央,是主宰思維和智慧的器官。肝、心、肺、腎等臟腑,都依靠脾臟提供的精氣滋養。脾和胃是表裡關係,脾負責消化吸收食物,胃則是容納食物的場所,所以古人說四季養生都以胃氣為根本。婦女若氣血失調,臟腑受損,風邪寒邪入侵體內,就會侵犯脾胃。脾胃虛弱,被邪氣乘虛而入,就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導致食慾不振,無法進食。
胃是脾的陽剛之氣,脾是胃的陰柔之氣,胃受損則脾臟無從獲得營養,脾臟受損則無法幫助胃運化食物。因此,脾胃互為表裡,依靠飲食滋養全身。如果因飲食不當導致此症,可用六君子湯;勞累過度,用補中益氣湯;風寒侵襲,用人參理中湯;肝氣太盛克脾,則在六君子湯中加柴胡;伴隨嘔吐腹痛或便秘,則在上述湯劑中加木香;胸膈痞悶,或腹脹不通,則用六君子湯;肝脾受怒氣損傷,用歸脾湯;腎陽虛弱,用八味丸。 治療時需仔細辨別各種邪氣的相互影響,再進行治療。
若不能進食且肌肉消瘦,是脾胃本身的疾病,右關脈虛弱緩慢,是脾胃經脈虛弱的表現。若脈象弦緊,或四肢沉重,小便困難,抽筋,這是肝臟影響脾胃;若脈象洪大,或伴有發熱、煩躁、面紅,這是心臟影響脾胃;若脈象浮澀,或氣短喘促,咳嗽痰多,這是肺臟影響脾胃;若脈象沉細,或易驚恐、疲倦,這是腎臟影響脾胃。針對不同臟腑影響脾胃的情況,需在基礎方劑中加入針對該臟腑的藥物,這是李東垣(東垣先生)的治療方法。
例如,一位婦女停食,胸腹飽悶,服用人參養胃湯或木香檳榔丸後反而出現腹瀉、嘔吐、痰多、腹中結塊;又服用二陳湯、黃連、厚朴等藥,反而加重腹脹和食慾不振。我認為是脾胃氣虛,消化功能減弱,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服用五十多劑後,脾胃功能恢復,諸症痊癒。另一位婦女每次只吃少量食物,稍微多吃一點就便秘,並伴隨吞酸噯腐,服用二陳湯、黃連、枳實等藥後,反而加重內熱和嘔吐。我認為是寒邪內伏,不應再用溫熱之法,否則會加重虛症,導致月經不止。我改用六君子湯加炮薑、木香,幾劑後諸症好轉,之後再用補中益氣湯加炮薑、木香、茯苓、半夏,最終痊癒。
還有一位婦女因飲食勞累和情緒鬱結,食慾驟減,元氣大傷,再次使用之前的藥物,反而發熱,脈象洪大而虛弱,寸關尺脈皆弱,這是腎陽虛衰,因此我使用補中益氣湯加生薑、桂枝及八味丸,服用兩個多月後,諸症痊癒。此症若因中氣虛弱,可用人參理中湯或六君子湯加木香、炮薑;若無效,則用左金丸(治療兩脅脹痛)或越鞠丸(治療氣鬱);若兼見寒邪,則用附子理中湯(治療中寒),均能治愈。
又有一位婦女飲食後腹脹、吞酸,自行服用枳朮丸後,食慾日減,胸膈痞悶,腿內痠痛,怕風寒;服用養胃湯後,腿痛浮腫加重,月經停止。我認為是肝氣鬱結傷脾,脾虛濕熱下注,早晨服用四君子湯加川芎、當歸、二陳湯,下午服用越鞠丸,諸症逐漸好轉;再服用歸脾湯、八珍湯兩個多月,月經恢復正常。一位婦女胸悶食少,或腹脹吞酸,月經不調,這是中氣虛弱,無法正常運化,我使用補中益氣湯加砂仁、香附、煨薑,食慾大增;再用六君子湯加川芎、當歸、貝母、桔梗,月經也恢復正常。
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突然不吃飯,三年多只喝茶吃水果。我認為是脾氣鬱結,用歸脾湯加吳茱萸四劑,食慾就恢復正常了。若脾腎虛弱而導致食慾不振,可用四神丸治療。還有一位婦女兩年不吃飯,只喝茶吃水果,肝脾二脈弦浮,按之微弱而結滯。我認為是肝脾氣鬱,使用六君子湯加木香、吳茱萸,排出大量痰濁,食慾恢復,雖然體形消瘦,臥床一個多月,繼續服用六君子湯等藥物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