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素

《醫學啓源》~ 卷之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4)

1. (十六)㕮咀藥味

古之用藥治病,擇淨口嚼,水煮服之,謂之㕮咀。後人則用刀桶內〔細〕銼,以竹篩齊之。

白話文:

在古代使用藥材治病的時候,人們會選擇乾淨的藥材用嘴巴嚼碎,然後用水煎煮後服用,這種方式就稱為'㕮咀'。後來的人們則改用刀和容器將藥材細細磨碎,再用竹製的篩子將藥材碎片整齊地篩選過。

換成現代的說法就是:古代治療疾病時使用藥物,會挑選乾淨的藥材用嘴咬碎,再用水熬煮服用,這就被叫做'㕮咀'。而後代的人則是改用刀具和容器來細細切碎藥材,並且利用竹製篩子進行精確的篩選整理。

2. (十七)〔藥類法象〕

藥有氣味厚薄,升降浮沉補瀉主治之法,各各不同,今詳錄之,及揀擇制度修合之法,俱列於後。

白話文:

藥材有其自身的氣味、濃淡,以及升、降、浮、沉、補、瀉等不同的治療特性與主要療效,各自獨特。現在我詳細地記錄下來,同時,關於如何挑選、處理和配製藥材的方法,也都將一一列在後面的部分。

3. 1.風升生

味之薄者,陰中之陽,味薄則通,酸、苦、咸、平是也。

防風,氣溫味辛,療風通用,瀉肺實,散頭目〔中〕滯氣,除上焦風邪之仙藥也,誤服瀉人上焦元氣。《主治秘要》云:味甘純陽,太陽經本藥也,身去上風,梢去下風。又云: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其用主治諸風及去濕也。去蘆。

羌活,氣微溫,味甘苦,治肢節疼痛,手足太陽〔經〕風藥也。加川芎治〔足〕太陽、少陰頭痛,透關利節。《主治秘要》云:性溫味辛,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其用有五:手足太陽引經一也。風濕相兼二也。去肢節疼痛三也。除癰疽敗血四也。風濕頭痛五也。去黑皮並腐爛〔者〕,銼用。

升麻,氣平,味微苦,足陽明胃、足太陰脾引經藥。若補其脾胃,非此為引用不能補。若得蔥白、香芷之類,亦能走手陽明、太陽,能解肌肉間熱,此手足陽明〔經傷〕風之的藥也。《主治秘要》云:性溫味辛,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其用有四:手足陽明引經一也。升陽於至陰之下二也。

陽明〔經〕分頭痛三也。去〔風邪在皮膚〕及至高之上四也。又云:甘苦,陽中之陰,脾痹非升麻不能除。刮去黑皮腐爛〔者用〕,里白者佳。

柴胡,氣味平,微苦,除虛勞煩熱,解散肌熱,去早辰潮熱,此少陽、厥陰引經藥也。婦人產前產後必用之藥(也)。善除本經頭痛,非〔他〕藥〔所〕能止。治心下痞,胸膈中痛。《主治秘要》云:味微苦,性平微寒,氣味俱輕,陽也,升也,少陽經分藥,〔能〕引胃氣上升,以發散表熱。又云:苦為純陽,去寒熱往來,膽痹非柴胡梢不能除。去蘆用。

葛根,氣平味甘,除脾胃虛熱而渴,又能解酒之毒,通〔行〕足陽明之經。《主治秘要》云:味甘性寒,〔氣味俱薄,體輕上行,浮而微降,陽中陰也。其用有四:止渴一也。解酒二也。發散表邪三也。發散小兒瘡疹難出四也〕。益陽生津液,不可多用,恐損胃氣。去皮用。

威靈仙,氣溫味〔苦甘〕,主諸風濕冷,宣通五臟,〔去〕腹內瘕滯,腰膝冷痛,及治傷損。《主治秘要》云:味甘,純陽,去太陽之風。鐵腳者佳,去蘆用。

細辛,氣溫,味大辛,治少陰〔經〕頭痛如神,當〔少〕用之,獨活為之使。《主治秘要》云:味辛性溫,氣厚於味,陽也,止諸陽頭痛,諸風通用之。辛熱,溫〔少〕陰〔之〕經,散水寒,治內寒。又云:味辛,純陽,〔止〕頭痛。去蘆並葉。華山者佳。

獨活,氣微溫,味甘苦平,足少陰腎引經藥也,若與細辛同用,治少陰〔經〕頭痛。一名獨搖草,得風不搖,無風自動。《主治秘要》云:味辛而苦,氣溫,性味薄而升,治風〔須〕用,及能燥濕。經云:風能勝濕。又云:苦頭眩目運,非此不能除。去皮淨用。

白話文:

[1.風升生]

味淡的藥材,屬陰中之陽,味道清淡則藥性通達,像酸、苦、鹹、平味藥材就是如此。

防風,性溫味辛,治療風邪通用,能瀉肺實熱,散去頭目阻塞的氣滯,是治療上焦風寒的良藥,但誤服會損傷上焦元氣。《主治秘要》記載:其味甘性純陽,是太陽經的本藥,能治療上半身風邪,亦能治療下半身風邪。又說:其氣味都清淡,輕浮而上升,屬陽性。其功效主治各種風邪及去除濕邪。需去除蘆根使用。

羌活,性微溫,味甘苦,治療肢節疼痛,是手足太陽經的祛風藥。與川芎搭配使用,能治療足太陽、少陰經頭痛,通利關節。《主治秘要》記載:其性溫味辛,氣味都清淡,輕浮而上升,屬陽性。其功效有五:一、引導藥力至手足太陽經;二、治療風濕兼症;三、治療肢節疼痛;四、治療癰疽敗血;五、治療風濕頭痛。需去除黑皮腐爛的部分,切碎後使用。

升麻,性平,味微苦,是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的引經藥。若要補益脾胃,非它不可。若配合蔥白、香芷等藥材,也能走手陽明、太陽經,能解除肌肉間的熱邪,是治療手足陽明經風邪的要藥。《主治秘要》記載:其性溫味辛,氣味都清淡,輕浮而上升,屬陽性。其功效有四:一、引導藥力至手足陽明經;二、提升陽氣至至陰之下;三、治療陽明經頭痛;四、治療表皮風邪及上部風邪。又說:其味甘苦,屬陽中之陰,治療脾痹,非升麻不可。需刮去黑皮腐爛的部分,取其內部白色部分使用。

柴胡,性味平,微苦,能除虛勞煩熱,散解肌膚熱邪,治療清晨潮熱,是少陽、厥陰經的引經藥。婦女產前產後必用之藥,善於治療本經頭痛,非其他藥物所能比擬。能治療心下痞滿,胸膈疼痛。《主治秘要》記載:其味微苦,性平微寒,氣味都輕淡,屬陽性且上升,是少陽經的藥物,能引導胃氣上升,以發散表熱。又說:其苦味屬純陽,能治療寒熱往來,治療膽痹,非柴胡梢不可。需去除蘆根使用。

葛根,性平味甘,能除脾胃虛熱及口渴,又能解酒毒,通利足陽明經。《主治秘要》記載:其味甘性寒,氣味都清淡,輕浮而略微下降,屬陽中之陰。其功效有四:一、止渴;二、解酒;三、發散表邪;四、發散小兒瘡疹。能益陽生津液,但不可多用,以免損傷胃氣。需去除外皮使用。

威靈仙,性溫味苦甘,主治各種風濕寒邪,能宣通五臟,去除腹內腫塊及滯氣,治療腰膝冷痛,以及治療外傷。《主治秘要》記載:其味甘,純陽,能治療太陽經的風邪。鐵莖者佳,需去除蘆根使用。

細辛,性溫,味辛辣,治療少陰經頭痛效果如神,需少量使用,以獨活為輔。《主治秘要》記載:其味辛性溫,氣味比味道濃郁,屬陽性,能治療各種陽經頭痛,以及各種風邪。其辛熱的藥性,能溫通少陰經,散寒除濕,治療內寒。又說:其味辛,純陽,能治療頭痛。需去除蘆根及葉片,華山產的最佳。

獨活,性微溫,味甘苦平,是足少陰腎經的引經藥,若與細辛同用,能治療少陰經頭痛。又名獨搖草,遇風不動,無風自搖。《主治秘要》記載:其味辛而苦,性溫,性味清淡而上升,治療風邪需使用此藥,又能燥濕。經書記載:風能勝濕。又說:治療頭暈目眩,非此藥不可。需去除外皮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