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啓源》~ 卷之中 (19)
卷之中 (19)
1. (五)燥
脾約丸:
約者,〔結〕約之象,又曰約束之約也。《內經》曰: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為〕其津液者。脾氣結,約束精液,不得四布五經,但輸膀〔胱〕,致小便數,大便硬,故曰其脾為約。麻仁味甘平,杏仁甘溫,《內經》曰: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
麻仁、杏仁潤物也,《本草》曰:潤可以去枯,腸燥必以甘潤之物為主,是以麻仁為君,杏仁為臣。枳殼味苦寒,厚朴味苦溫,潤燥者必以甘,甘以潤之;破結者必以苦,苦以泄之。枳殼、厚朴為佐,以散脾之約;芍藥味酸微寒,大〔黃〕味苦湧泄為陰,芍藥、大黃為使,以下脾之結。燥潤結化,津液還入胃中,則大便利,小便數愈。
麻仁(一兩),白芍藥,枳殼,厚朴(各半兩),大黃(二兩),杏仁(湯浸,去皮尖,研三錢),
上為極細末,蜜丸梧子大,米飲下三十〔丸〕,日進三服,漸加,以利為度。
潤腸丸:
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澀〕,或乾燥不通,全不思食,〔此乃〕風結秘、血結秘,皆令閟塞也。〔風以潤之,血以和之〕,和血疏風,自通利矣。
麻仁,桃仁(去皮尖),羌活,當歸,大黃(各半兩)
上除麻仁、桃仁別研如泥,余藥細研,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空心白湯下。〔如血澀而大便燥者,加桃仁酒洗大黃〕。如大便不通而澀,滋其榮〔甚〕者,急加酒洗大黃;如風結燥,大便不行,加〔麻〕仁、大黃;如風濕大便不行者,加皂角仁、大黃、秦艽以利之;如脈澀,覺身有氣〔澀〕而大便不通者,加郁李仁、大黃以除氣澀。
當歸潤燥湯:
升麻(一兩),當歸(一兩),生地黃(二兩),甘草(一錢炙),乾地黃(一錢),桃仁(一錢研),麻仁(一錢),紅花(半錢),大黃(一錢煨)
上桃仁、麻仁別研如泥,余銼〔麻豆大〕作一服,水二鍾,入桃、麻仁煎至一盞,去渣,空心宿食消盡,稍熱服。
橘杏丸:
治氣閉,老人虛弱〔人〕皆可服。
橘皮,杏仁(湯浸去皮尖)
上二味等分,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七〔宣〕丸:
療風氣,治結聚宿食不消,兼〔砂〕石皮毛在腹中,及積年腰腳疼痛,冷如〔冰〕石,腳氣衝心,煩〔憒〕,頭〔眩〕暗倒,肩背重,心腹脹滿,胸膈〔痞〕塞,風毒腫氣,連及頭面,大便或秘,小便時澀,脾胃〔虛〕痞,不能飲食,腳轉筋,攣急〔掣〕痛,心神恍惚,眠臥不安等疾。
柴胡(去苗五兩),桃仁(去皮六兩),枳實(麩炒五兩),〔訶〕子皮(五兩),木香(五兩),大黃(麵煨十五兩),甘草(炙四兩),
白話文:
(五)燥
脾約丸:
「約」指的是阻塞、拘束的意思。《內經》說:飲水進入胃部,經過消化吸收,精氣上輸送到脾臟,脾臟將精氣散布,上輸送到肺臟,調節水道,下輸送到膀胱,水液遍布全身,五臟六腑互相協調運行,這就是津液的運行方式。如果脾氣阻塞,就會約束津液,無法遍布全身,只能輸送到膀胱,導致小便頻數,大便乾燥堅硬,所以稱為脾約。麻仁味甘性平,杏仁味甘性溫,《內經》說:脾臟喜歡舒緩,所以可以用甘味食物來緩解。
麻仁、杏仁具有潤澤的作用,《本草》說:潤澤可以去除乾燥,治療腸燥一定要用甘潤的藥物,所以用麻仁為主藥,杏仁為輔藥。枳殼味苦性寒,厚朴味苦性溫,潤燥的藥物要用甘味的來潤澤;破除阻塞的藥物要用苦味的來瀉通。枳殼、厚朴為佐藥,用來疏通脾臟的阻塞;芍藥味酸微寒,大黃味苦有瀉下作用,芍藥、大黃為使藥,用來瀉下脾臟的積結。燥熱、阻塞、化解之後,津液重新回到胃中,大便就會通暢,小便頻數的症狀也會改善。
組成:麻仁(一兩),白芍藥、枳殼、厚朴(各半兩),大黃(二兩),杏仁(湯浸,去皮尖,研三錢)
製法:將以上藥物研磨成極細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米湯送服,每次三十丸,每日三次,逐漸增加劑量,以通便為度。
潤腸丸:
治療脾胃積熱,大便秘結,乾燥不通,完全不想吃東西的情況。這是因為風寒或血瘀導致阻塞。用潤澤的方法治療風寒,用溫和的方法治療血瘀,這樣就能使腸道通暢。
組成:麻仁、桃仁(去皮尖)、羌活、當歸、大黃(各半兩)
製法:除了麻仁、桃仁要單獨研磨成泥狀,其餘藥物研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五十至一百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如果血瘀而大便乾燥,可加用酒洗過的桃仁和酒洗過的大黃;如果大便秘結,而且陰液虧虛,應急加酒洗大黃;如果風寒導致大便不通,可加麻仁、大黃;如果風濕導致大便不通,可加皂角仁、大黃、秦艽來通便;如果脈象澀滯,感覺身體氣機不暢而大便不通,可加郁李仁、大黃來通利氣機。
當歸潤燥湯:
組成:升麻(一兩),當歸(一兩),生地黃(二兩),甘草(一錢,炙),乾地黃(一錢),桃仁(一錢,研),麻仁(一錢),紅花(半錢),大黃(一錢,煨)
製法:桃仁、麻仁單獨研磨成泥狀,其餘藥物切成麻豆大小。取藥材一劑量,加水二鍾煎煮至一盞,去渣,空腹服用,需在宿食消化完畢後,藥液稍溫服。
橘杏丸:
治療氣機阻滯,老年體弱者皆可服用。
組成:橘皮、杏仁(湯浸,去皮尖)等分
製法:將以上兩種藥物等分,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七宣丸:
治療風邪,治療積聚宿食不消化,以及砂石、皮毛等異物停留在腹部,以及多年腰腿疼痛,冰冷如石,腳氣衝心,煩躁,頭暈目眩,肩背沉重,心腹脹滿,胸膈痞塞,風毒腫脹,蔓延到頭面部,大便秘結,小便澀痛,脾胃虛弱,不能進食,腳抽筋,攣急疼痛,心神恍惚,睡眠不安等疾病。
組成:柴胡(去苗五兩),桃仁(去皮六兩),枳實(麩炒五兩),訶子皮(五兩),木香(五兩),大黃(麵煨十五兩),甘草(炙四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