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台玉案》~ (18)
(18)
1. 起脹三日訣
曰起脹。是點已定,毒瓦斯盡出時也。本乎上者上之,本乎下者下之。氣血定位,毒被制伏成膿矣。若白不泛頂,紅不斂窠,氣血毒泯而為一,元氣弱也。苟能察形色,驗唇舌,如轉柁迴流,一持而正,後 如破竹矣。
凡痘三日,先見者先起脹,後見者後起脹。根紅頂白,面與目漸浮腫。鼻塞流涕,口角涎出,而眼蒙不欲開,順候也。即不然而兩腮間,有一二起脹悅目,頂白根紅,亦順候也。
凡起脹時,色焦紫者,毒甚也。形大皮薄,而起皺紋者,毒甚氣虛也。滿頂紅者,血滯也。
滯者活之,焦者清之。氣虛毒甚,補而兼解散之。但面部有一二悅目可愛,用藥當節,則枯者潤,薄者濃,而生意自勃勃矣。
起脹時,諸痘未起,而其中先有起虛大,色如黃金者名曰賊脹痘。痘至五日,而內外症平。
宜該起發退紅。若不起發,不退紅,正氣虛也。方內倍人參,加黃 。古人以此為喚漿法。當起脹時,有一等光活可愛,嬌嫩艷觀,手捺之則破,燈照如琉璃。此假脹,又名空歡喜。急救表,或可幸治。遲則必癢塌而死。
又四日起大駛,亦非吉兆。何者。表虛毒甚也。七日後腫退,倒靨。皆此之變。遇此須分虛實預防之。
又有一等,至五日而即帶黃色,假漿也。不信請以神彩辦之。有神有彩者,為真漿。此則無也。或補或瀉,唯舌是準。
起脹時,痘上有小孔,不黑不白,曰蛀痘。用保元湯,加丁桂服之。其孔一密,其痘自起。
痘出五六日眼不封鼻不塞而大孔時下氣者,逆也。輕痘無妨。
大都痘出五六日,氣血不分,顏色焦紫,面紅腫如瓜,而痘伏。或猶煙雲罩定,或舌白至唇,濕處者曰內潰。或遍身發紫泡,或悶亂不寧,叫哭不已,腰腹猶痛,皆死症也。雖然亦有形,色本善,調理失宜而然者。又有誤餌湯藥而致者。
白話文:
這是講述起脹現象的,當疹子已經固定位置,體內的毒素開始排出。原本在身體上部的就向上處理,原本在下部的就向下處理。當氣血定位,毒素受到控制並形成膿包。如果疹子的白色部分沒有擴展到頂端,紅色部分沒有收縮,氣血和毒素混為一體,這表示你的體質較弱。如果能觀察疹子的形狀和顏色,檢查嘴脣和舌頭的狀況,就像轉舵引導水流一樣,一旦掌握要領,接下來就會像破竹般容易。
通常疹子在三天後,最先出現的會先起脹,後出現的會後起脹。疹子的根部紅色,頂端白色,臉部和眼睛逐漸浮腫。鼻塞流鼻涕,口水從嘴角流出,眼睛模糊不想睜開,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即使不是這樣,但如果兩頰之間有一兩個疹子起脹,頂端白色,根部紅色,也是正常的反應。
當疹子起脹時,顏色焦紫表示毒素嚴重。疹子很大皮很薄,且出現皺紋,表示毒素嚴重且氣虛。整個頂端紅色表示血液淤滯。
對於血液淤滯的情況,我們需要促進血液循環;對於焦紫色的疹子,我們需要清熱解毒。對於氣虛且毒素嚴重的,我們需要補氣兼散毒。只要臉上有一兩個可愛的疹子,用藥應適量,那麼乾燥的疹子會變得濕潤,皮薄的疹子會變得厚實,生命力就會旺盛起來。
起脹時,有些疹子還未起脹,但其中有些疹子卻先虛大,顏色像黃金,這種稱為賊脹痘。疹子到了第五天,內外症狀應趨於平穩。
應該開始消腫退紅。如果不消腫不退紅,表示正氣虛弱。這種情況下,藥方裡的人參份量應該加倍,再加入黃耆。古人認為這是喚漿的方法。當疹子起脹時,有些疹子看起來光鮮活潑,嬌嫩鮮豔,手按下去就會破,用燈照看起來像琉璃。這種是假脹,又稱為空歡喜。這種情況需要急救,或有可能治癒。如果拖延,疹子會癢塌,最終導致死亡。
另外,有些疹子在第四天就快速增大,這不是好兆頭。為什麼呢?因為這表示表皮虛弱且毒素嚴重。七天後腫脹消退,皮膚倒下,都是這種情況的變化。遇到這種情況,必須區分虛實,預先防止。
另外,有些疹子到了第五天就開始呈現黃色,這是假漿。如果不信,可以看疹子的神采來辨別。有神采和色彩的是真漿,這種疹子則沒有。補充或排泄,應以舌頭的狀況為標準。
起脹時,疹子上出現小孔,既不是黑色也不是白色,這種稱為蛀痘。使用保元湯,加上丁香和肉桂服用。一旦小孔消失,疹子自然會起脹。
疹子出到五六天,眼睛不封閉,鼻子不堵塞,但大孔時常有氣體排出,這是反常的現象。如果是輕微的疹子,則沒有問題。
大多數疹子出到五六天,氣血無法區分,顏色焦紫,臉部紅腫像瓜,且疹子隱藏。或者像煙雲籠罩,或者舌頭白到嘴脣,濕潤的地方表示內部潰爛。或者全身出現紫泡,或者心煩意亂不安,一直叫喊哭泣,腰部和腹部疼痛,這些都是致命的症狀。當然,也有因調理不當導致的疹子形狀和顏色良好,或者因誤食藥物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