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台玉案》~ (14)
(14)
1. 痢疾門
凡瀉在脾,而痢在腎。故先瀉而後痢者,則曰脾傳腎,為賊邪,其病難愈。先痢而瀉者,則曰腎傳脾,為微邪,其病易愈。此前人之說也。以愚論之,瀉為在脾不暇言矣,而後謂痢為在腎,不能無議焉。瀉固多由於飲食,而痢獨非飲食之所傷乎。飲食停積,因濕熱而化遂為稠濁膠固於腸胃之中,欲下不下,是以有里急後重之苦,明是脾經之病矣。而顧以痢屬於腎者,何所謂歟。
吾未聞飲食之人,不由於脾,而反由於腎也。大概謂之腎病矣。然治痢之藥,悉用蒼朮濃樸黃連,木香白朮陳皮之類,並未有用杜仲黃柏牛膝地黃補腎等藥,治腎之疾,而乃用脾家之劑,必其非腎病故也。要之先痢後瀉而易愈者,以其積滯已盡,而脾尚虛也。豈腎傳脾之謂耶。
先瀉後痢而難愈者,以脾土已壞,而積滯方壅也。豈脾傳腎之謂耶。腎能藏精,不能藏飲食。若以痢屬於腎,則飲食皆藏於腎矣。豈理也哉。大約治痢之法,與大人無異。但下痢純血者,在大人則為難治,在小兒則為食積,而無所妨。而治小兒之痢,又宜多以消積為主。其詳具大人痢疾門,不復細贅耳。
【立方】
通快飲 治小兒痢疾始發。
山楂(一錢) 麥芽 蒼朮 萊菔子 枳實 木通(各七分) 大黃 檳榔(各一錢二分)
生薑三片。不拘時熱服。
金寶散 治小兒赤白痢疾肚腹作痛。里急後重。
廣木香 黃連(酒炒) 陳皮(各三錢) 肉豆蔻(麵包煨) 濃樸(炒) 車前子(各二錢)白朮 山楂 蒼朮(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五分。空心燈心湯調下。
歸芍飲 治小兒痢疾。久不肯住。
人參 白朮 白芍 白茯苓 訶子肉(各五分) 烏梅(半個) 黃連 濃樸 肉豆蔻 柴胡(各六分) 黑棗二枚。空心煎服。
白話文:
[對於痢疾的理解],內容如下:
所有的腹瀉問題主要出現在脾臟,而痢疾則更多涉及腎臟。因此,如果一個人先出現腹瀉,隨後轉為痢疾,這被稱為脾臟影響腎臟,這種情況下的疾病被視為較嚴重的邪氣入侵,病情較難痊癒。相反,如果先有痢疾,後續再出現腹瀉,則認為是腎臟影響脾臟,這種情況下的疾病被視為較輕微的邪氣,病情相對容易恢復。這是前人的觀點。
根據我的理解,腹瀉確實與脾臟功能有關,然而,將痢疾歸咎於腎臟就值得商榷了。腹瀉通常是由飲食問題引起,難道痢疾不是飲食問題造成的嗎?當飲食消化不良,加上濕熱的影響,食物殘渣會在腸胃中形成稠厚且堅固的物質,導致排便困難,引發腹部緊迫感和排便困難,這顯然是脾臟相關的問題。然而,將痢疾與腎臟聯繫起來,我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從未聽說過飲食問題不是由脾臟處理,反而由腎臟負責的情況。一般來說,治療痢疾的藥物,如蒼朮、濃樸、黃連、木香、白朮、陳皮等,並沒有使用像杜仲、黃柏、牛膝、地黃等補腎藥物來治療腎臟疾病,而是使用了脾臟相關的藥物,這進一步證明痢疾並非腎臟疾病。總之,先出現痢疾後再腹瀉,病情容易恢復,因為體內的積滯已經清除,脾臟可能仍然虛弱,但這並不是腎臟傳遞到脾臟的結果。
先腹瀉後轉為痢疾,病情較難恢復,因為脾臟功能已經受到損壞,而體內的積滯仍在。這也不是脾臟傳遞到腎臟的表現。腎臟的作用是儲存精華,而非食物。如果把痢疾歸咎於腎臟,那就意味著所有的飲食都應該儲存在腎臟中,這當然不合理。大致上,治療兒童痢疾的方法與成人相似。然而,如果兒童的痢疾伴有大量出血,對於成人來說這可能是難以治療的情況,但在兒童身上,這通常是飲食積滯的症狀,並不會造成太大問題。在治療兒童痢疾時,應該更注重消除體內的積滯。詳細的治療方法可以參考成人痢疾的相關內容,這裡不再重複。
接下來是具體的藥方:
通快飲:用於治療兒童新發的痢疾。
- 山楂(1錢)
- 麥芽、蒼朮、萊菔子、枳實、木通(各7分)
- 大黃、檳榔(各1錢2分)
加入三片生薑,不受時間限制,熱服。
金寶散:用於治療兒童紅白痢疾伴隨腹痛、腹部緊迫感和排便困難。
- 廣木香、黃連(酒炒)、陳皮(各3錢)
- 肉豆蔻(麵包包裹後煨烤)、濃樸(炒)、車前子(各2錢)
- 白朮、山楂、蒼朮(各1錢)
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1錢5分,空腹時用燈心草湯調服。
歸芍飲:用於治療兒童持續不愈的痢疾。
- 人參、白朮、白芍、白茯苓、訶子肉(各5分)
- 烏梅(半個)
- 黃連、濃樸、肉豆蔻、柴胡(各6分)
- 黑棗二枚
空腹煎服。
2. 傷風門
傷風之症,頭疼身熱,鼻塞氣粗,噴涕呵欠,呻吟不絕,見風便怕,灑淅微寒,與大人傷風無異。若挾食即吐食,挾痰即吐痰。藥劑比大人所服者,宜減一半。不論有痰有食否,常須兼用清痰消食之藥。蓋小兒易傷食,而熱則生痰,故劑中宜略用輕輕疏解,令汗微出為度,稍加清熱則愈矣。
蓋風邪客於腠里,非疏解則不能愈,非清熱化痰則小兒亦未易安也。症雖與大人無異,然亦不能無少瘥耳。
【立方】
加味香蘇散
川芎、紫蘇、防風、荊芥、香附、甘草、羌活、白芷(各三錢)、葛根、前胡(各二錢)、蒼朮、天麻、黃芩(各八分)
上加蔥頭十枚,生薑三片,煎服,以被覆取汗為度。如或消疾或消食,以此方為主,隨症加減,不得一一詳贅矣。
或荊防敗毒散(方見傷寒門)
白話文:
[感冒類型病症]的介紹如下:
感冒的症狀包括頭痛、身體發熱,鼻子不通,呼吸粗重,會頻繁打噴嚏和哈欠,病患會不斷地呻吟,對風特別敏感,會感覺到些許的寒冷。這些症狀跟成人感冒沒什麼不同。如果病情是因為食物積滯引起的,就會嘔吐食物;若是因為痰多,就會嘔吐痰液。兒童使用的藥量應該是成人的一半。無論是否由痰或食物積滯引起,都應當使用清痰和消食的藥物。因為小孩很容易因飲食過量而受傷,而且熱氣會產生痰。因此,治療時應當輕微地疏解,讓患者微微出汗即可。稍微加入清熱的成分,病情就能得到改善。
風邪侵入皮膚表面,如果不進行疏解,就不會痊癒。如果不清熱化痰,小孩也不容易康復。雖然小孩和大人的病症相似,但是還是會有些差別。
【處方】
加味香蘇散
川芎、紫蘇、防風、荊芥、香附、甘草、羌活、白芷(各三錢)、葛根、前胡(各二錢)、蒼朮、天麻、黃芩(各八分)
上方再加入十個蔥頭和三片生薑煎煮服用,用被子覆蓋直到微微出汗即可。如果需要消疾或消食,可以以此方為基礎,根據具體症狀進行增減,無法在此詳細列舉。
或者使用荊防敗毒散(此方在感冒門中有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