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台玉案》~ (1)
(1)
1. 痢疾門
古無痢疾之名,惟曰滯下。今從病從利,故名之曰痢。然其為症,豈一朝一夕之故哉。蓋因平素飲食不節,油膩生冷恣食無忌,或饑飽不時,或冷熱不擇,停蓄於中,久而不化。又或外感暑濕,內傷七情,行房於既醉之餘,努力於過飽之後,所積之物,煉稠粘,有赤白相雜,與純黃之異,不見其糞,而惟見其積者,蓋籍氣血而變成也。傷於血則變為赤,傷於氣則變為白,氣血俱傷,則赤白兼。
黃則脾家亦傷,而純於赤白者,亦未,必非傷脾之所致也。使其無赤白,而其色純黃,則專傷脾土,而氣與血猶未甚動焉。至若下痢如黑塵之色,及屋漏水者,皆不治之症。而噤口者亦多死,以其無胃氣,而邪熱獨結於上也。大法初起當先推盪,而後調理。病久則帶補帶收。
白話文:
古代沒有「痢疾」這個病名,只稱之為「滯下」。現在根據病症從便中排出,因此稱為「痢」。然而,痢疾的產生絕非一朝一夕的事。大多是因為平常飲食不節制,過食油膩、生冷食物,毫無忌憚,或是飲食時間不規律,或是不注意冷熱,導致食物停留在體內,久久不消化。此外,也可能因為外感暑濕、內傷七情,或是在酒醉之後或飽餐之後行房,導致積聚的食物變得稠密黏稠,出現赤白相雜或純黃的異樣,沒有真正的糞便,只見積聚的物體。這是因為氣血受損而變化的結果。傷於血則變為赤色,傷於氣則變為白色,氣血俱傷,則赤白兼具。
黃色的糞便代表脾胃也受損,但如果只有純粹的赤色或白色,則不一定是由脾胃受損造成。如果沒有赤白,而顏色純黃,則代表單純傷及脾土,氣血尚未受到嚴重影響。至於下痢如黑塵或像屋頂漏水一樣的,都是不治之症。而嘴巴緊閉不開的患者也大多會死亡,因為他們沒有胃氣,邪熱只聚集在上面。治療初期應先推蕩,之後再調理。久病則需要同時補益和收斂。
切不可驟用澀藥。初痢一澀,積蓄不去多致死亡。又不可因久利之人氣血不攝,妄投黃連升麻之類。下痢若服黃連,即發膨脹。多服升麻則小便與積皆升至上焦,此速死之道也。但傷血則調血,傷氣則調氣,傷脾則養脾。當寒而寒,當溫而溫,當燥而燥,當清而清。因病用藥,其可以執一乎
【脈雲】
下痢之脈宜微小,忌浮洪。宜滑大,忌弦急。所謂身涼脈細者生,身熱脈大者死。叔和雲,下痢微小卻回生,脈大浮洪無瘥日。
【立方】
導滯湯 治初痢濃血,赤白混雜,里急後重,日夜無度。
白話文:
治療痢疾時,切忌一開始就使用收斂藥物,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也不能因為長期腹瀉導致氣血虛弱,就隨意使用黃連、升麻等藥物。如果痢疾患者服用黃連,可能會導致腹部脹滿;服用過多的升麻,會導致小便和積聚的病邪都上行到上焦,這也是致命的。治療痢疾應該根據不同的病因,採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傷血就補血,傷氣就補氣,傷脾就養脾。總之,用藥必須根據病情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痢疾患者的脈象應該細小,忌諱浮大、洪大。脈象應該滑利,忌諱弦緊。身體冰冷,脈象細小的人,更容易存活;身體發熱,脈象洪大的病人,則容易死亡。叔和說,痢疾患者如果脈象細小而後恢復,就會存活;如果脈象洪大浮大,就沒有痊癒的希望。
導滯湯主要用於治療初期痢疾,症狀為大便濃血,赤白混雜,腹痛頻頻,里急後重,一天到晚腹瀉不止。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 木香(各二錢) 當歸 赤芍 檳榔 山楂(各一錢五分) 大黃(三錢)
水二鐘。煎八分。熱服。
術苓調中湯 治過傷飲食,大便泄瀉,下痢肚腹膨脹等症。
白芍 豬苓 茯苓 澤瀉 濃樸(各一錢二分) 陳皮 甘草 蒼朮 白朮(各八分) 山楂香附 麥芽 神曲(各一錢)
白話文:
黃芩(用酒炒過)、黃連(用酒炒過)、木香(各取兩錢)、當歸、赤芍、檳榔、山楂(各取一錢五分)、大黃(取三錢)。
用水兩鐘,煎煮至八分,趁熱服用。
調中湯可以用來治療因飲食過度而引起的嘔吐、腹瀉、下痢、肚子脹等症狀。
白芍、豬苓、茯苓、澤瀉、濃樸(各取一錢二分)、陳皮、甘草、蒼朮、白朮(各取八分)、山楂、香附、麥芽、神曲(各取一錢)。
燈心三十莖。食前服。
倉廩湯 治噤口痢,熱毒盛極,水米不下。
前胡 柴胡 甘草 濃樸 川芎(各一錢) 獨活 羌活 茯苓 桔梗 人參 枳殼(各八分) 陳倉米(三錢)
棗二枚。食前服。
乳香飲 治久痢腸滑。
白話文:
燈心三十莖,飯前服用。
倉廩湯可以治療噤口痢,這種病症是由於熱毒過盛導致患者無法進食。藥方包含前胡、柴胡、甘草、濃樸、川芎各一錢,獨活、羌活、茯苓、桔梗、人參、枳殼各八分,陳倉米三錢,以及兩枚紅棗。飯前服用。
乳香飲可以治療久痢腸滑。
乳香 人參 肉豆蔻 白朮 地榆 當歸 防風 甘草
棗二枚不拘時服。
屢驗方 治瘧疾兼之於痢,脈氣虛弱,身痛。以此活血養胃。
人參(五分) 白朮 蒼朮 滑石(各一錢) 白芍 陳皮 川芎 甘草 桃仁(各八分)
水煎空心服。
加味香連丸 治一切新久痢疾。
白話文:
乳香、人參、肉豆蔻、白朮、地榆、當歸、防風、甘草,加兩枚紅棗,不拘時間服用。此方屢試有效,專治瘧疾合併痢疾、脈氣虛弱、身體疼痛,以活血養胃為目的。
另有一方,以人參(五分)、白朮、蒼朮、滑石(各一錢)、白芍、陳皮、川芎、甘草、桃仁(各八分)水煎服,空腹服用。此方名為「加味香連丸」,可治一切新舊痢疾。
大川黃連(四兩酒炒) 廣木香(五錢) 真沉香(五錢同上忌火) 吳茱萸(八錢水泡炒)肉豆蔻(五錢麵包
白話文:
-
大川黃連(四兩酒炒):指的是用酒將四兩的大川黃連煮炒。大川黃連是一種常用的清熱解毒藥材。
-
廣木香(五錢):指的是五錢的廣木香。廣木香具有調氣、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消化不良等症狀。
-
真沈香(五錢同上忌火):指的是五錢的真沈香,使用時要避免火烤。真沈香有平肝理氣、安神鎮靜的作用。
-
吳茱萸(八錢水泡炒):指的是用八錢的吳茱萸先用水浸泡再進行炒制。吳茱萸有溫胃散寒、止痛的功效。
-
肉豆蔻(五錢麵包):指的是用五錢的肉豆蔻包裹在麵粉中。肉豆蔻具有溫中散寒、止瀉的作用。
2. 瘧疾門
夫瘧者,殘虐之意也。從病從瘧,故名曰瘧。是病者,多發於秋。因夏傷於暑,故至秋而發也。有先寒後熱,先熱後寒,單寒無熱,單熱無寒,大寒大熱,微寒微熱之異。分而言之。
先寒後熱者,先得於寒。先熱後寒者,先得於熱。又雲先熱者為血虛,先寒者為氣虛。單寒無熱者內傷必重,單熱無寒者內病必多。大寒大熱者邪必深,微寒微熱者邪必淺。又有久寒久熱,經年累月而不愈者,必其不守禁忌,兼以元氣虛弱故也。合而言之不專於外傷客邪亦平日飲酒不節,及七情六欲所傷,兼之以脾裹痰而不散,與內之飲食,外之暑氣相結交固。
流聚於少陽之分。少陽位,人身之中為陰陽往來必由之路又在半表半里之間。陰血流過其處激而發熱。或陰陽交會則寒熱交作。久而不愈則結成瘧母,藏於脅下。脅下者少陽之分也。
白話文:
瘧疾,顧名思義,是一種讓人痛苦折磨的疾病。這種病多在秋季發作,因為夏季暑熱傷身,等到秋天就容易發病。瘧疾的表現形式很多,有先冷後熱、先熱後寒、單純發冷不發熱、單純發熱不發冷、劇烈發冷發熱、輕微發冷發熱等等。
先冷後熱的,是先受了寒邪;先熱後寒的,是先受了熱邪。也有說先發熱的是血虛,先發冷的是氣虛。單純發冷不發熱的,內傷必定很重;單純發熱不發冷的,內病必定很多。劇烈發冷發熱的,邪氣必定深入;輕微發冷發熱的,邪氣必定淺表。還有一些長期發冷發熱,甚至年復一年都不癒的,這一定是因為不注意忌諱,再加上元氣虛弱所致。
總的來說,瘧疾不只是外傷客邪造成的,平時飲酒過度,七情六欲過度,脾胃積痰不散,再加上飲食不當,暑氣侵入,這些都會導致瘧疾。這些邪氣會聚集在少陽經脈,因為少陽經是陰陽交匯之處,也是表裡之間的樞紐。陰血流經此處,就會激發熱症,陰陽交會就會出現寒熱交替。久病不愈,就會形成瘧疾的根源,藏在脅下,而脅下正是少陽經脈所經之處。
治此病者,以引經藥,引至少陽之分,而以消食化痰疏風調氣之劑,量其輕重而投之,無不應矣。然同一瘧也,有一日之發,間日一發,有三日一發者何也。蓋病之所由來者,有遠近也。冬傷於寒不即病,直至明年秋而後發者,則三日一發之瘧也。三日一發者,受病或一年。
間日一發,受病或半年。一日一發,受病或三月。每以得病之遠近,為所發之日期也。醫者以心度之見其三日一發,則知其得於寒,當以辛溫之藥散之。見其間日一發,則知其得於暑,當以清暑之藥治之。然又必見其症有相合者,方可投也。如浙西但初發瘧疾者,皆言謂之胎瘧。
蓋莫敢服藥。若瘧疾始初不去疏表,邪何能自散,而愈發愈盛矣。及至延之日久,氣血兩虛,肝邪日旺,脾經受克,以至四肢消瘦,飲食少進,面黃膚腫,才議用藥。如體濃者還可救療,體弱者竟無救矣。既然有胎瘧,亦有胎傷寒,胎痢疾之說。何獨瘧疾有胎,而他疾無胎乎。
白話文:
治療這種疾病,要使用引經藥引導藥力到達少陽經,並用消食化痰、疏風調氣的藥物,根據病情輕重給予藥方,效果顯著。但是同一種瘧疾,有的發作一天一次,有的間隔一天發作,有的隔三天發作,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發病的原因有遠近之分。冬天受寒不立即發病,直到第二年秋天才發病的,就是隔三天發作的瘧疾。隔三天發作的,可能是受寒一年後發病。
間隔一天發作的,可能是受寒半年後發病。一天發作一次的,可能是受寒三個月後發病。發病的日期與受寒的時間長短有關。醫生要用心觀察,如果病人是隔三天發作,就知道是受寒引起的,應該用辛溫的藥物散寒。如果病人是間隔一天發作,就知道是受暑引起的,應該用清暑的藥物治療。但是必須根據病人的症狀來選擇藥物。比如浙江西部地區,剛開始發病的瘧疾,大家都叫做胎瘧。
因為大家都不敢吃藥。如果瘧疾剛開始時不疏解外邪,邪氣怎麼可能自行消散,反而會越來越嚴重。等到拖延時間久了,氣血兩虛,肝邪日盛,脾經受損,導致四肢消瘦,食慾不振,面色黃而浮腫,才開始考慮用藥。體質強壯的人還可以用藥治療,體質虛弱的人就沒有救了。既然有胎瘧,也會有胎傷寒、胎痢疾的说法。為什麼只有瘧疾有“胎”字,其他疾病沒有呢?
此言大謬之甚。如此幫助,後人諒不再朦蔽,以至誤人之性命者耳。然不拘初發再發,但有食則消食,有痰則化痰,有風則散風,有寒則攻寒,有熱則驅熱,有氣則開氣新病則去其病,久病則補其元,神而明之,則存乎人也。
【脈雲】
瘧脈自弦。弦遲多寒。弦數多熱。代散則死。弦短者傷食。弦滑者多痰。弦如刀刃者死。
弦小者生。
【立方】
清脾飲 治脾瘧脈來弦數。或熱多寒少。口苦咽乾。小便赤澀。
茯苓(去皮) 青皮(醋炒) 濃樸(薑制) 草果(去皮) 半夏(各六分薑礬制) 白朮(土炒) 黃芩(酒炒) 柴胡(各一錢二分) 甘草(四分)
白話文:
這種說法實在大錯特錯!有了這樣的幫助,後人應該不會再被蒙蔽,導致誤人性命了。不論是初次發病還是再次發作,只要有積食就消食,有痰就化痰,有風就散風,有寒就攻寒,有熱就驅熱,有氣就開氣,新病就去除病患,久病就補益元氣。明白這些道理,就靠個人領悟了。
瘧疾的脈象是弦脈。弦脈遲緩則多寒,弦脈快速則多熱,脈象散亂則凶險,弦脈短則傷食,弦脈滑利則多痰,弦脈如刀刃則凶險,弦脈細小則吉利。
治療脾瘧,脈象弦數,或熱多寒少,口苦咽乾,小便赤澀,可以用清脾飲。清脾飲的藥方如下:茯苓(去皮)、青皮(醋炒)、濃樸(薑制)、草果(去皮)、半夏(各六分薑礬制)、白朮(土炒)、黃芩(酒炒)、柴胡(各一錢二分)、甘草(四分)。
水二鐘。薑三片。棗二枚。煎七分。空心服。
桂枝芍藥湯 治瘧大作戰動。陽盛陰虛。此太陽陽明合病也。
桂枝(一
白話文:
「取兩杯水,加入三片薑和兩個棗,煮至剩下七分。清晨空腹服用。
桂枝芍藥湯 用於治療瘧疾發作,當體內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時,這是太陽和陽明合併的病症。」
桂枝(一)在這裡可能是個錯誤或遺漏,完整的方劑應該包含桂枝和其他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