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八 (6)
卷之八 (6)
1. 虎
骨主治:去風,健骨,定痛。骨節風痹,攣急不得屈伸走疰疼痛,腰腳不隨,小兒驚癇。
虎骨丸:虎骨(醋炙)四兩;五靈脂(炒)、白殭蠶(炒)、地龍(炒)、白膠香(另研)、威靈仙各一兩;川烏(炮)二兩五錢。研末,酒煮麵糊丸梧子大。每服十至十五丸,空腹溫酒下,日二次。
治皮膚走注疼痛,麻木困弱。婦人當歸酒下;撲打損傷豆淋酒下。
又方:虎脛骨、龜板(均酥炙)、檳榔、牛膝(酒浸)各一兩;當歸、大黃(均炒)、木香、桃仁(炒)、海桐皮各七錢五分;防風、附子(炮)、赤芍、桂心、血竭、沒藥(另研)、地龍(炒)各五錢。研末,蜜丸梧子大。每空腹食前溫酒下,各一次三十丸。
治婦人血氣血風,攻疰腰腳,骨節疼痛。虎潛丸:龜板(酥炙)、黃柏(鹽酒炒)各四兩;知母(鹽酒炒)、熟地各二兩;牛膝(酒蒸)三兩五錢;白芍(酒炒)一兩五錢;鎖陽(酒潤)、虎脛骨(酥炙)、當歸(酒洗)各一兩;陳皮七錢五分。冬月加乾薑五錢。研末。羯羊肉二斤,酒煮搗膏丸,梧子大。每服三錢,空腹鹽湯下。
治腎陰不足,筋骨痿軟,不能步履;臁瘡筋骨痿弱,下元虛冷,精血虧損;及骨蒸勞熱等證。痿而厥冷,加附子半枚。
虎骨木瓜丸:虎骨(酥炙)、木瓜、楓樹葉、龜版(炙)、當歸、自然銅、血竭、桂心、乳香、沒藥、毛薑、安息香、廣木香、甜瓜子、地龍各一兩。研末,酒糊丸。每服二三錢,空腹溫酒下。忌火酒、房事。
治濕傷經絡;或酒色過度,肝腎虛虧,腰腳疼痛,步履艱難;或熱痛如火,或冷痛如冰。
又方:虎脛骨(酥炙)一兩;木瓜、天麻、蓯蓉(酒洗)、牛膝各一斤;附子二兩。先將木瓜、天麻、蓯蓉、牛膝用無灰酒五升浸。春秋各五日,夏三日,冬十日,取出焙乾,切片曬燥。入附子、虎骨研末。用浸藥酒打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鹽湯下;臨臥浸藥酒下。酒完以陳酒代之。
治肝腎虛寒,足膝疼痛。虎骨木瓜酒:虎骨(酥炙)一兩;木瓜三兩;川芎、牛膝、天麻、當歸、五加皮、紅花、續斷、白茄根各一兩;玉燭二兩;秦艽、防風各五錢;桑枝四兩。研粗末,絹袋盛。高粱酒二十斤,浸七日濾清,加冰糖二斤,任量飲。
治風寒濕氣流入經絡,筋脈拘攣,骨節痠痛,四肢麻木,口眼歪斜,山嵐瘴氣,歷節風痛。能追風定痛,除濕驅寒,壯筋強骨,調和氣血。
又方:虎脛骨(酥炙)、石斛、石楠葉、防風、當歸、茵芋葉、杜仲(酒炒)、牛膝(酒浸炒)、川芎、狗脊、續斷(酒浸炒)、巴戟各一兩。銼如豆大,絹袋盛,高粱酒一斗,漬十日。每服一盞。
治中風偏枯,四肢不隨,諸風筋脈攣拳。虎骨散:虎脛骨(酥炙)、龜版(酥炙)、當歸、萆薢、牛膝各二兩;川芎、桂心、羌活各一兩。研末。每服二錢,或四錢,空腹溫酒調下。
治腰胯連腳膝痛。又方:虎骨、赤芍、續斷、白朮、藁本各一兩;當歸二兩。
白話文:
-
虎骨丸:由虎骨、五靈脂、白僵蠶、地龍、白膠香、威靈仙、川烏等組成,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疼痛、腰腳不便、兒童抽搐等症狀。服用方法是空腹時用溫酒送服,每日兩次。
-
虎潛丸:由龜板、黃柏、知母、熟地、牛膝、白芍、鎖陽、虎骨、當歸、陳皮等成分組成,適用於腎陰不足、筋骨虛弱、行走困難、臁瘡、下元虛冷、精血虧損等症狀。服用方法是空腹時用鹽水送服。
-
虎骨木瓜丸:由虎骨、木瓜、楓樹葉、龜板、當歸、自然銅、血竭、桂心、乳香、沒藥、毛薑、安息香、廣木香、甜瓜子、地龍等組成,用於治療因濕氣傷害經絡、肝腎虛損所導致的腰腳疼痛、步履艱難等症狀。服用方法是空腹時用溫酒送服。
-
虎骨木瓜酒:由虎骨、木瓜、川芎、牛膝、天麻、當歸、五加皮、紅花、續斷、白茄根、玉燭、秦艽、防風、桑枝等成分組成,用於治療風寒濕氣侵入經絡、筋脈拘攣、骨節痠痛、口眼歪斜等症狀。服用方法是酌情飲用。
-
虎骨散:由虎骨、龜板、當歸、萆薢、牛膝、川芎、桂心、羌活等組成,適用於治療腰胯、腳膝疼痛等症狀。服用方法是空腹時用溫酒調服。
-
虎骨膠:具有補益氣血、壯健筋骨的功效。
-
虎睛丸:由虎睛、犀角屑、遠志、梔子仁、大黃等組成,用於治療癲癇、精神恍惚、口乾舌燥等症狀。服用方法是飯後用溫酒送服。
請注意,上述古方的使用應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進行,且由於其中涉及珍稀動物成分,現代醫學並不支持此類做法,應尋找替代品或現代療法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