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奇方》~ 卷下 (7)
卷下 (7)
1. 受暑
此症頭額脹冷。心胸飽滿。或覺頭眩。或時發冷。飯食減少。足軟無力。脈象浮虛者是。
六一散(三錢),藿香(一錢半),真青蒿梗(子不用土者不靈各二錢五分)
如胸膈飽滿者。宜加川厚朴一錢五分。
上藥水煎熱。開水沖熱服。頭額手足出汗即效。每一二日服一帖。連服數帖全愈。
白話文:
中暑症狀表現為頭脹痛且發冷,胸部悶脹,可能頭暈,有時發冷,食慾不振,腳軟無力,脈象浮弱。
治療方劑:六一散三錢、藿香一錢半、新鮮青蒿梗(需選用非土培種的,否則藥效不佳)各二錢五分。
若胸悶脹明顯,可加川厚朴一錢五分。
將藥材水煎煮熱,用開水沖泡後服用,頭面手腳出汗即見效。每隔一到兩天服用一劑,連服幾劑即可痊癒。
2. 傷寒小肚驟然脹痛
此症或至腎子升上。脹痛更甚。
用大蔥頭六七個。切碎搗爛。放大碗內。陳紹酒半斤。重湯燉滾。衝入熱服。立刻全愈。或病已至數日後者。如法沖服。二三次亦效。
白話文:
小腹突然脹痛,可能是腎氣上逆所致,疼痛會更加劇烈。
可以用六七個大蔥頭,切碎搗爛,放入大碗中,加入半斤陳年紹酒,用大量的水燉煮沸騰後,趁熱服用。立刻就能痊癒。即使已經病了好幾天,用同樣的方法服用,服用兩三次也能見效。
3. 傷寒忽然發冷發熱
此症小便長。口不渴。先冷後熱。甚至人昏。脈象沉細。系寒症也。
淡附片(四錢),吳茱萸,炮姜(各二錢),當歸,白芍(各二錢五分),水煎熱服。出汗即愈。
白話文:
傷寒忽然發冷發熱
這種病症的症狀是小便量多,口不渴,先感到寒冷後發熱,甚至昏迷,脈象沉細。這是寒症。
用淡附片四錢、吳茱萸二錢、炮姜二錢、當歸二錢五分、白芍二錢五分,水煎服,服用熱的藥湯。出汗後就會痊癒。
4. 傷寒身體不時發抖
淡附片,桂枝尖,生白芍(各二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三片),紅棗(三枚)
上藥水煎熱服。每日服一帖。連服二三帖。至愈為度。
白話文:
傷寒身體不時發抖,可用附子、桂枝尖、白芍藥各2錢,炙甘草1錢,生薑3片,紅棗3枚,煎水服用。每天一劑,連服二到三劑,直到痊癒。
5. 小兒傷寒忽然眼翻口吐涎沫手足抽搐
生薑,紅糖(各二錢)
上藥水煎熱服。吐出積痰即愈。惟須加穿衣褲。使其和暖為要。
白話文:
小孩傷寒突然眼睛上翻、口吐白沫、手腳抽搐,可用生薑、紅糖各兩錢,煎水服用。吐出痰液後即可痊癒。但務必幫孩子穿好衣褲,使其保持溫暖最重要。
6. 陰火發燒
此症日夜發燒。人昏。燒後即退。退時人清。口不甚渴。渴不多飲。甚至眼鼻嘴內。津液乾燥。
當歸身,生白芍(各三錢)
上藥水煎熱服。每日服一二帖。漸服漸效。至燒退盡為度。接服元麥地黃湯。數帖即愈。
元參,麥冬(各二錢),熟地(四錢),淮山藥,白茯苓(各三錢),山萸肉,牡丹皮,澤瀉(各一錢五分),水煎熱服。每日服一帖。至愈為止。
白話文:
陰火發燒
這種病症白天晚上都會發燒,病人昏昏沉沉的,燒退後人就清爽了。病人不太口渴,渴了也不喝很多水,甚至眼睛、鼻子、嘴巴裡都乾燥缺水。
方劑一:當歸、生白芍各三錢,水煎熱服,每天服用一到兩劑,慢慢服用就會見效,燒退乾淨後停藥。
接著服用方劑二:元參、麥冬各二錢,熟地四錢,淮山藥、白茯苓各三錢,山萸肉、牡丹皮、澤瀉各一錢五分,水煎熱服,每天服用一劑,直到痊癒為止。
7. 魚口便毒
此症生在小肚兩旁。初起硬腫。未紅未痛之時。尚可發散。
第一靈寶丹一錢。生白礬末五分。研勻。雄豬膽汁調搽。每日一換。燥則覺痛。以米醋雞毛蘸敷。數日漸消。
白話文:
魚口便毒症狀發生在小腹兩側,初期腫塊堅硬,尚未紅腫疼痛時,尚可透過外敷散瘀消腫。
治療方法是用第一靈寶丹一錢,生白礬粉五分,研磨均勻,再用雄豬膽汁調和後塗擦患處,每天更換一次。如果感覺乾燥疼痛,可以用米醋浸濕雞毛敷在患處。如此持續數日,腫塊便會逐漸消退。
8. 脫骨疽
此症生手足各指。或生指頭。或生指節指縫。初生或白色痛極。或如粟米。起一黃疱。其皮或如煮熟紅棗。黑色不退。久則潰爛。節節脫落。延至手足背腐爛黑陷。痛不可忍。用頂大生甘草。研極細末。麻油調厚敷之。每日一換。不可間斷。再用金銀花,元參(各三兩),當歸(二兩),生甘草(一兩),水煎服。
每日一帖。連服十帖必愈。永無後患。藥味切不可減少。少則不效。忌食發物。並忌搔擦。
白話文:
脫骨疽這種病症,會長在手腳的各個指頭上,有的長在指尖,有的長在指節或指縫間。初期可能呈現白色,疼痛劇烈,也可能像小米粒般大小,然後起一個黃色的水泡,皮膚看起來像煮熟的紅棗一樣,呈現黑色且不會消退。時間久了就會潰爛,指節一節一節地脫落,甚至蔓延到手腳背,腐爛發黑凹陷,疼痛難以忍受。
治療方法是用頂級的大甘草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麻油調成厚膏敷在患處,每天換藥一次,不能間斷。另外再用金銀花、元參(各三兩)、當歸(二兩)、生甘草(一兩)煎水服用,每天一劑,連續服用十劑就能痊癒,永不再犯。藥材用量絕對不能減少,減少了就沒效。忌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並且避免搔抓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