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齋百一選方》~ 卷之二十 (8)
卷之二十 (8)
1. 乾木瓜湯
紫蘇(五兩,切),生薑(三斤,切),鹽(三斤),木瓜(十斤,去穰,切作片子)
上件將鹽入在三味內,一處拌和勻,淹兩日,曬乾,為細末,入在瓶子內收之,吃時湯末一斤,甘草三兩,炙為末,入在湯內如常點。
白話文:
將紫蘇(約187.5克,切碎)、生薑(約1125克,切碎)、鹽(約1125克),與木瓜(約3750克,去除籽和內瓤,切成片狀)這四種材料混合。
先將鹽加入紫蘇、生薑和木瓜中,均勻攪拌後,醃製兩天,然後曬乾,磨成細末,放入瓶子中儲存。
食用時,取醃製好的藥末一斤(約375克),加入甘草三兩(約112.5克,烤過並磨成粉),一起放入湯中,像平常一樣沖泡飲用。
2. 桂漿法
夏日飲之,解渴消痰,氣味香美,格韻絕高,桂末二兩,桂須四兩,去粗皮,無味者取二兩,白沙蜜一升,以水二斗先煎取一斗,待冷入新瓷瓶中,後下二味攪二、三百轉令勻,先以油單一重覆上,加紙七重,以繩封之,每日去一重,七日開之藥成矣,三伏中或只懸井底,蠟紙蜜封泥七日,出井熟矣!
白話文:
夏天喝這個,可以解渴、化痰,氣味香甜美好,風味非常高雅。
準備桂末二兩、桂枝四兩(去除粗糙外皮,若無味則取二兩),白沙蜜一升,先用水二斗煎煮至剩一斗,放涼後倒入新的瓷瓶中,再加入桂末和桂枝,攪拌二、三百下讓它們均勻混合。
先用一層油紙覆蓋瓶口,再蓋上七層紙,用繩子封好。每天撕去一層紙,七天後藥就完成了。
三伏天時,也可以把瓶子懸掛在井底,用蠟紙和蜂蜜密封再用泥土封住瓶口,七天後從井中取出就完成了!
3. 濕烏梅荔枝湯
烏梅(三十個,大而有肉者,先以湯浸三、五次,去酸水,取肉爛碾,與糖同熬),桂末(半兩,入湯內),球糖(一斤,臨時添減,與梅同熬得所即止),生薑(半斤,取汁,加減多少用)
上件熬成膏,看可便住火,用湯或水調點止渴,甚妙,密封瓶器。
白話文:
將烏梅(大顆且肉多的三十個)先用熱水浸泡三到五次,去除酸水,取出果肉搗爛,和糖一起熬煮。加入桂皮粉(半兩)到湯裡。加入球狀的糖(一斤,用量可以視情況增減),與烏梅一同熬煮至濃稠適當的程度即可。加入生薑汁(半斤,用量可以視情況增減)。
將上述材料熬煮成膏狀,觀察到濃稠度合適就可以停止加熱。飲用時,用熱水或冷水調開,可以止渴,效果很好。將煮好的膏密封在瓶子或容器中保存。
4. 暗香湯
清神爽氣。
香附子(一兩,揀大而無皮者,炒),縮砂仁(一兩半,炒),木香(一分),檀香(一錢),甘草(二兩,炙),胡椒(一錢,炒)
上件六味同為細末,入鹽點服,不拘時。
白話文:
使人精神清爽、氣息舒暢。
將香附子(一兩,選用大顆且去皮的,炒過)、縮砂仁(一兩半,炒過)、木香(一分)、檀香(一錢)、甘草(二兩,炙烤過)、胡椒(一錢,炒過)這六種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加入少量鹽調味後服用,服用的時間沒有限制。
5. 桂香湯
圓通能首座。
桂花(三升,淨揀去青柄子,細研,以瓷以磁器盛貯,覆合略蒸,花須就樹摘,墜地者不可),乾薑,甘草(略炒,各一兩)
上為細末,同?量入炒鹽盛貯,莫令漏氣,如常法點。
白話文:
圓通能首座(這個人名,可能是一位僧人或道士)。
桂花(三升,要挑選乾淨的,去除青色的花柄和子實,仔細研磨成粉,用瓷器或磁器盛裝,蓋上蓋子稍微蒸一下,花必須在樹上摘取,掉落在地上的不可用),乾薑、甘草(稍微炒過,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和炒過的鹽一同放入容器中儲存,要密封好不要漏氣,像平常那樣使用(點:可能是指點茶、泡茶或外用等,這裡不確定具體用法)。
6. 洞庭湯
趙師厚。
細皮黃橘子一斤,於淨盆內,以一小貼子就盆內薄切,去核留汁,生薑去皮,半斤,甘草四兩,搗碎,鹽三兩,一處拌,罨一、兩宿,取出焙,再以橘汁浸,滲盡為度,焙乾為細末,如常法點。若更添神麯炒,麥櫱炒,各四兩,以拌橘汁,即不須再浸,尤妙。風流醞藉非其他洞庭湯可比,以其不去橘肉故也。
白話文:
趙師厚(發明的)。
取一斤表皮細緻的黃橘子,放在乾淨的盆子裡,用小刀在盆內將橘子薄切,去掉橘核保留汁液。另外準備去皮生薑半斤、搗碎的甘草四兩、鹽三兩,將這些材料和橘子汁混合攪拌均勻,醃漬一到兩個晚上。之後取出這些材料烘烤,再用橘子汁浸泡,直到橘汁完全滲透進去為止。然後再次烘乾,磨成細末,像平常一樣使用。如果再加入炒過的麩曲、炒過的麥芽,各四兩,一起拌入橘汁中,就不用再次浸泡,效果更好。這種方法做出來的洞庭湯,風味獨特,與其他做法不同,因為它保留了橘子果肉。
7. 煎甘草膏子法
鳳棲長老子照方。
好粉甘草一斤,慢火上炙黃,細銼碾為粗末,以百沸湯五、六碗泡,著竹杖兒攪成濃汁,生絹袋濾過,再將甘草滓別用水煎,以無味為度,並煎濾過汁作一處使,熟鍋子內,先以麻油少許,乘熱擦了,入甘草汁,煎數十沸,以鹽一斤,將汁就化開,紗片濾去鹽滓,再熬成膏子,如米飲相似,投以干瓶器內,臨時修合,每用膏子一升入煎項藥。大率一斤甘草,熬成膏子可分作五料,不必限以五升也。
白話文:
鳳棲長老依照這個方法製作甘草膏。
取一斤上好的甘草粉,用小火慢慢烘烤至呈現黃色,再仔細切碎研磨成粗末。用五、六碗滾燙的開水浸泡,用竹棍攪拌成濃稠的汁液,再用生絲布袋過濾。將剩下的甘草渣另外加水煎煮,直到沒有味道為止,將煎好的汁液也過濾,與先前的汁液混合在一起使用。在燒熱的鍋子裡,先用少許麻油趁熱擦拭鍋底,接著倒入甘草汁,煎煮數十次沸騰,加入一斤鹽,將鹽在汁液中化開,用紗布過濾去除鹽渣,再次熬煮成膏狀,像米湯一樣的濃稠度。將膏狀物倒入乾燥的瓶罐中,隨時調配使用。每次使用時,取一升膏狀物加入其他要煎煮的藥材中。大致來說,一斤甘草可以熬製成五份膏狀物,不一定限制要熬成五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