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三 (2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3)

1. 脾腎陽虛(二條)

傅孔怡,病纏服藥,十有餘載,初起,腹痛時脹,得食身重,時愈時發,漸次而甚。舊冬足跗有浮氣,至春通身浮腫,腹皮脹滿,腹中鳴響,上氣喘急,胸前塞緊,食飲不運,左腎睪丸吊痛,遍身之病,自難名狀。三楚名劑,歷嘗不瘳,買舟歸里待斃而已。邀余告曰:今請先生為我決一逝期耳。

余曰:此為單腹脹證,古賢皆曰難治,病源本深,但今診其脈,尤有和緩之意,可知胃氣以及真陽尚有微存,是為先天稟賦之厚,急進大藥,尚屬可治。經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今陽氣所存無幾,全是一團陰氣混擾其中,所以腹中鳴響,哇哇之聲,皆陰氣漫彌也。

陰氣盛,則中州無光土,被浸潤泥滑矣,所以飲食不運,胸緊腹鼓者,皆土病也。至於吊疝跗腫,乃命門火衰之徵,而上氣喘急,由乎腎陽為陰所迫,無根之氣,端往上奔。為症如此,安之固之,尚且不暇,何醫者見病治病,不明塞因塞用之法,希圖目前之快,任行攻伐,使非先天稟賦之厚,真陽早已撲滅矣。

吾今許以可治者,以崇土為先,而土賴火生,又當以治火為急,火旺則土自堅,土堅而萬物生矣,火旺則陰自消,陰消而陽自長矣。方既立,何孔翁疑藥之重,畏術之補。余曰:前被劫藥之誤,豈可猶陷前轍?今僅留殘喘,豈能遷延時刻?比之黃河壩倒,豈擔石培土所能豎立?而用燥藥者,譬之賊兵鼓眾,雖選強與敵,使非銃炮為之前,焉能直突營圍?因親驗其藥,面視其服,而猶藥輕病重,三服始驗。告余曰:服白朮之攔阻,胸前反寬,腹中之氣,竟走肛門而出。

余曰:此正云開霧散,日將出也。以後服五十劑毫不改味,而腹脹足腫始消,七十劑遂奏全效。可見陽氣存留,得於先天稟賦之厚者,終克有濟也。

附方

白朮,巴戟,附子,乾薑,熟地炭,當歸,骨脂,葫巴,澄茄,小茴香,肉桂,沉香

余毓賢,堪輿為業,冒暑登山,因而瘧痢交發。醫者不究其勞,惟責其暑,凡胃苓香薷芩連之藥,數手雷同,乃致瘧痢未已,而氣急腫脹日增。延余治時,敗症百出,忙以補中益氣、《金匱》腎氣,日夜交斟,按治三日,瘧邪不至,痢轉滑泄,似乎大有起色。然細揣尚有三不治焉,蓋水腫症脈宜洪大,今見沉細一也,且囊與莖俱腫二也,又滑泄而腫不消三也。以此告辭,求治不已,勉力處治。

潛思火土傷敗,非大劑破格,何能逆挽?用六味回陽飲,加白朮、骨脂、肉蔻,兼進硫黃丸,日進三劑。按法不歇,五日之久,病全不減,扶至十日,附術各進兩斤,硫黃丸已下九兩,始覺氣急略平,便轉溏糞。再經旬日,進藥不輟,方可著枕,便堅溺長,脈稍有力,皮膚始露縐紋,旋以歸脾湯,吞八味丸,再經月餘,始克起死而回生也。

白話文:

標題: [脾腎陽虛(二則)]

內容: 傅孔怡長期被疾病困擾,吃藥十多年,起初,他腹部時感疼痛並伴有脹感,進食後感到身體沉重,病情時好時壞,並逐漸加重。去年冬天,他的腳踝開始出現浮腫,到了春天,全身都開始腫脹,腹部皮膚脹滿,腹中發出鳴響,呼吸急促,胸前緊閉,飲食消化不良,左側睾丸疼痛,全身病症難以描述。他曾嘗試過各種有名的治療方法,但都沒有好轉,於是決定乘船回家等待死亡。他邀請我,並說:“現在請先生爲我確定一個去世的日期吧。”

我說:“這是單一腹部腫脹的症狀,古人說這很難治療,因爲病根很深。但從我現在的脈診來看,他的脈象仍有緩和的跡象,可以看出胃氣和真陽還有一絲存在,這是由於先天體質的強健。如果立即使用大量藥物,還有可能治療。古人曾說:‘陽氣如同天上的太陽,失去它,生命就會縮短並且不會顯現出來。’現在陽氣所剩無幾,整個身體充斥着陰氣,所以腹中的鳴響,都是陰氣瀰漫所致。

陰氣旺盛,導致中焦沒有光明,被溼潤泥濘所覆蓋,所以飲食不能正常運轉,胸部緊閉,腹部鼓脹,這些都是土病的表現。至於疝氣和腳踝腫脹,是腎火衰退的徵兆,而呼吸急促是由腎陽被陰氣壓迫,沒有根基的氣息向上湧動。面對這樣的症狀,我們應先穩定病情,而不是急於治療,醫生們見病就治病,不明白堵塞因堵塞用的方法,只圖眼前快感,任意進行攻擊,如果不是因爲先天體質的強健,真陽早就被撲滅了。

我現在認爲可以治療的原因,首先是增強脾胃功能,而脾胃依賴於火的生成,所以我們應該緊急治療火的問題,火旺盛則土自然堅固,土堅固萬物才能生長,火旺盛則陰氣自然消失,陰氣消失則陽氣自然增長。既然方劑已經確定,爲何孔翁對藥物的重量產生懷疑,害怕術的補益作用。我說:以前被錯誤的藥物誤導,怎麼還能重蹈覆轍?現在僅剩一口氣,怎麼能拖延時間?這就像黃河大壩倒塌,豈是幾擔土就能支撐的?而使用燥熱藥物,就像是賊軍鼓動羣衆,雖然選擇強者與敵人對抗,如果沒有槍炮在前,怎麼能直接衝破敵營?於是親自驗證藥物,看着他服用,但由於藥物輕而病重,服用了三次才見效。他告訴我:服用白朮後,胸悶反而減輕,腹中的氣竟然從肛門排出。

我說:“這是雲開霧散,太陽即將升起的跡象。”之後,他連續服用了五十劑藥,絲毫不改變藥味,腹部腫脹和腳腫纔開始消退,七十劑後,病情完全好轉。可見,陽氣的留存,得益於先天體質的強健,最終能夠克服困難。

附方: 白朮、巴戟、附子、乾薑、熟地炭、當歸、骨脂、葫巴、澄茄、小茴香、肉桂、沉香

餘毓賢,以風水先生爲業,夏天在山中工作,因此瘧疾和痢疾同時發作。醫生沒有探究其勞累的原因,只是責怪天氣炎熱,所有胃苓香薷芩連的藥物,都是同樣的配方,結果瘧疾和痢疾沒有痊癒,反而氣急和腫脹日益增加。當我治療他時,他已經出現了各種嚴重的症狀,我急忙使用補中益氣和《金匱要略》的腎氣湯,日夜交替使用,治療三天後,瘧疾症狀消失,痢疾轉爲滑泄,似乎病情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仔細思考後,我發現還有三種情況無法治癒:水腫症狀的脈象應該是洪大的,但現在卻是沉細的;其次,他的陰囊和陰莖都腫脹;再次,滑泄雖然發生,但腫脹並未消退。基於這些原因,我向他告別,但他不斷請求治療,我勉力繼續治療。

我思考火土損傷,如果不使用大量藥物,怎麼可能逆轉病情?我使用了六味回陽飲,加入白朮、骨脂、肉蔻,同時給予硫磺丸,每天三次。按照這個方法,持續了五天,但病情完全沒有減輕,直到第十天,附術各進兩斤,硫磺丸已經下了九兩,他才感覺到氣急稍微緩解,排便變爲稀便。再過了十天,持續用藥,他才能夠躺下,排便變硬,尿量增多,脈象稍有力,皮膚開始露出皺紋,然後我讓他服用歸脾湯,吞服八味丸,再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他才從死亡線上被拉回來。

歸脾湯:見卷二虛寒門誤表亡陽。 八味丸:見卷二虛寒門首案。 六味回陽飲:見卷二內傷門寒熱如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