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全集秘旨》~ 上卷 (10)

回本書目錄

上卷 (10)

1. 腳部

海馬獨活湯

大海馬(一條,炙焙研),獨活(一錢五分),秦艽(三錢),防己(二錢),續斷(三錢),然銅(一錢,火、醋炙),當歸(三錢),加皮(一錢五分),苡米(三錢),宣瓜(一錢五分),桐皮(一錢五分),川膝(一錢五分),甘草(八分),濕重加蒼朮(三錢),升麻(一錢),痛甚加乳沒(各一錢),老積加甲珠(一錢五分)、元寸(一釐)

當歸拈痛湯,濕熱紅腫潰爛酒兌。

歸尾(五錢),羌活(一錢五分),防風(一錢五分),粉葛(一錢),升麻(一錢),蒼朮(三錢),白朮(三錢),朱苓(二錢),澤泄(一錢五分),苦參(一錢),酒芩(一錢),川柏(一錢五分),知母(一錢五分),西茵陳(一錢五分),甘草(八分)

獨活寄生湯

桑寄生(三錢,難得真的,續斷代之亦可),獨活(一錢五分),細辛(二分),杜仲(三錢),川膝(二錢),秦艽(三錢),茯苓(二錢),粉草(八分),桂枝(一錢五分),赤芍(一錢),生地(二錢五分),防風(二錢五分),當歸(三錢),川芎(一錢),西黨(五錢)

亦加海馬、虎骨、然銅、骨碎,骨痛加羌活,濕加苡米、加皮,痛甚加乳沒。

五積散,兼治腳氣

秦歸(三錢),白芷(一錢),陳皮(一錢),川樸(一錢五分),桔梗(一錢五分),枳殼(一錢),川芎(一錢),酒芍(二錢五分),甘草(八分),茯苓(二分),蒼朮(三錢),法夏(一錢五分),北姜(一錢五分),桂枝(二錢)

咳加麻絨(去淨灰),腹痛加藿香、香附、吳萸,骨節痛加羌活、防風,寒入陰分以至骨痛宜加附子。

年久損足疾不愈合,獨活寄生湯名交加散,神效。浸酒極妙。

白話文:

【海馬獨活湯】

配方如下:海馬一條(烤乾研末),獨活1.5錢,秦艽3錢,防己2錢,續斷3錢,煅銅1錢(火烤後浸醋),當歸3錢,加皮1.5錢,薏米3錢,宣瓜1.5錢,桐皮1.5錢,川牛膝1.5錢,甘草0.8錢。溼氣重者可加入蒼朮3錢,升麻1錢。疼痛嚴重者可加乳香、沒藥各1錢。長期病患可加穿山甲1.5錢,麝香0.04錢。

【當歸拈痛湯】 用於治療因溼熱引起的紅腫潰爛,可兌酒服用。 配方如下:歸尾5錢,羌活1.5錢,防風1.5錢,葛根1錢,升麻1錢,蒼朮3錢,白朮3錢,豬苓2錢,澤瀉1.5錢,苦參1錢,酒黃芩1錢,黃柏1.5錢,知母1.5錢,茵陳1.5錢,甘草0.8錢。

【獨活寄生湯】

配方如下:桑寄生3錢(若找不到可用續斷代替),獨活1.5錢,細辛0.2錢,杜仲3錢,川牛膝2錢,秦艽3錢,茯苓2錢,甘草0.8錢,桂枝1.5錢,赤芍1錢,生地2.5錢,防風2.5錢,當歸3錢,川芎1錢,黨參5錢。也可添加海馬、虎骨、煅銅、骨碎補。骨痛者可加羌活,溼氣重者可加薏米、加皮,疼痛嚴重者可加乳香、沒藥。

【五積散】,亦可用於腳氣的治療。

配方如下:秦歸3錢,白芷1錢,陳皮1錢,川樸1.5錢,桔梗1.5錢,枳殼1錢,川芎1錢,酒炒白芍2.5錢,甘草0.8錢,茯苓0.2錢,蒼朮3錢,法半夏1.5錢,北姜1.5錢,桂枝2錢。咳嗽者可加麻絨(去除灰燼),腹痛者可加藿香、香附、吳茱萸,關節痛者可加羌活、防風,寒邪侵入陰部導致骨痛者可加附子。

對於長期損傷腳部疾病無法痊癒者,可使用獨活寄生湯,又稱交加散,效果顯著。浸泡在酒中更佳。

2. 下陰部

洗浸方,除紅退腫,熏氣後洗,煎服亦可。

檳榔(一錢五分),紅花(一錢),赤芍(一錢五分),蒼朮(三錢),草尖(一錢五分),歸尾(三錢),生地(三錢),銀花(八分)

澤蘭豬苓散

澤蘭(一錢五分),豬苓(一錢五分),木通(一錢五分),車前(一錢),滑石(一錢),澤瀉(一錢),小茴(一錢),丑牛(一錢),草梢(一錢五分),燈芯(一丸),竹茹(一丸)

五苓散

豬苓(一錢五分),官桂(一錢),茯苓(一錢五分),白朮(三錢),澤瀉(一錢),小便赤痛加車前、草尖;腎氣加荔核、吳萸;丹田臍下痛加茴香,又有加故紙、胡桃。寒氣加附子、川楝。

熬膏治油法

香油十斤,桃、柳、槐(各二十一寸),浸二十一日,熬枯去渣,入當歸、木鱉、知母、細辛、白芷、文蛤、紅戟、山慈菇、續斷、巴豆肉,合熬去渣枯,任用。

琥珀膏

琥珀,續隨子,加入前油內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熬枯去渣,再熬滴水成珠,乳末、廣丹炒黑收鍋,傾入水內,手扯不斷,水浸任用。

止痛萬應膏

生西莊(二兩五錢),浸油(一斤),枯去渣,入乳沒,廣丹(各二兩五錢,炒黑),收鍋

去腐生肌巴豆膏

香油(四斤),木鱉(二十一隻),巴豆(三十五粒,去殼),象皮(切片),甘石(炒研),甲珠(四十九片),生梔(八十粒,搗),桃柳槐桑芙蓉枝(各九寸),共熬枯,去渣加血竭、兒茶、乳沒、月石(各三錢),炒廣丹收鍋。

生肌白膏

飛甘石、豬油抖和攤貼。

活血歸黃膏

當歸,生地(各二兩),香油(四兩),熬枯,去渣,白蠟收鍋。

拔風毒黃明膏

牛皮膠醋煮,入炒廣丹二錢、輕粉(一錢),抖合任用。

追膿生肌白芷防風膏

前制油(斤半),加白芷,防風(各五兩),熬時入雞蛋(一丸),熟時取起,去殼,同熬枯去渣,入蛋再熬,照見人影出蛋,收鍋,加白臘五兩、黃蠟二兩溶化,和勻收鍋。用時開水熏軟,貢川紙乘熱用竹片括勻,俟冷剪貼,日換數次。

拔除紫血黃香膏

制松香(二兩),入菜油抖槌千餘下,入輕粉(三錢),銀(一錢),白蜜(一錢),又合抖槌,入水內浸,愈陳愈好。治一切紫血臁瘡,一張能醫幾人,不可棄之。

槌除胬肉黑龍膏

大熟地,烏梅肉均燒研入黃香膏抖合用。

生肌玉紅膏

香油(一斤),紫草,當歸,血竭,輕粉,白臘,白芷尖,紅花

異人傳授毒油膏,升提拔毒之祖。

真豆砂(五錢),正明雄(五錢),火硝(四兩),皂礬(六錢),生礬,水銀

白降丹,外科化腐去瘀除毒靈丹之祖。

真豆砂(二兩),正明雄(二兩),月石(五錢),火硝(一兩五錢),食鹽(一兩五錢),枯礬(一兩五錢),生白礬(一兩五錢)

白話文:

下陰部

洗浸方: 此方可消紅退腫,熏蒸後再清洗患處,煎服亦可。藥材包括:檳榔、紅花、赤芍、蒼朮、草尖、歸尾、生地、銀花。

澤蘭豬苓散: 此方包含:澤蘭、豬苓、木通、車前子、滑石、澤瀉、小茴香、牛膝、草梢、燈芯、竹茹。

五苓散: 此方包含:豬苓、桂枝、茯苓、白朮、澤瀉。 若小便赤痛,可加車前子、草尖;腎氣虛弱,可加荔枝核、吳茱萸;丹田、臍下疼痛,可加茴香,亦可加故紙、胡桃;寒氣入侵,可加附子、川楝子。

熬膏治油法: 以香油為基底,加入桃枝、柳枝、槐枝浸泡21天後熬製,去除渣滓,再加入當歸、木鱉子、知母、細辛、白芷、文蛤、紅參、山慈菇、續斷、巴豆肉,共同熬製,去除渣滓,備用。

琥珀膏: 將琥珀、續隨子浸泡在油中,春浸五天,夏浸三天,秋浸七天,冬浸十天。熬製至油枯,去除渣滓,繼續熬製至滴水成珠,加入乳香、雄黃(炒黑)後收火,倒入水中,能拉絲不斷即可,用水浸泡備用。

止痛萬應膏: 將生薑浸泡在油中,熬製至油枯,去除渣滓,加入乳香、雄黃(各炒黑)收火。

去腐生肌巴豆膏: 以香油為基底,加入木鱉子、巴豆(去殼)、象皮、甘遂(炒研)、牡蠣(甲珠)、梔子(搗碎)、桃枝、柳枝、槐枝、桑枝、芙蓉枝,熬製至油枯,去除渣滓,再加入血竭、兒茶、乳香、石膏,炒雄黃後收火。

生肌白膏: 將煅燒過的甘遂與豬油混合,攤貼患處。

活血歸黃膏: 將當歸、生地黃與香油熬製至油枯,去除渣滓,加入白蠟收火。

拔風毒黃明膏: 將牛皮膠用醋煮沸,加入炒雄黃、輕粉,混合均勻備用。

追膿生肌白芷防風膏: 以預先熬製好的油為基底,加入白芷、防風,熬製過程中加入雞蛋,雞蛋熟透後取出,去殼再與藥油一起熬製,直至能照見人影,再加入白蠟、黃蠟,混合均勻收火。使用時用熱水軟化,再用竹片刮勻塗抹於患處,每日更換數次。

拔除紫血黃香膏: 將製好的松香加入菜油,反覆搗杵一千多次,再加入輕粉、銀朱、蜂蜜,繼續搗杵,最後放入水中浸泡,時間越長越好。

槌除胬肉黑龍膏: 將熟地黃、烏梅肉燒成炭末,加入黃香膏混合使用。

生肌玉紅膏: 以香油為基底,加入紫草、當歸、血竭、輕粉、白蠟、白芷、紅花。

異人傳授毒油膏: 此方為拔毒的祖方,藥材包括:真豆砂、雄黃、火硝、皂角刺、明礬、水銀。

白降丹: 此方為外科化腐去瘀除毒的靈丹祖方,藥材包括:真豆砂、雄黃、石膏、火硝、食鹽、枯礬、明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