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克昌

《外科證治全書》~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臟毒

臟毒者,醇酒厚味,勤勞辛苦,蘊毒流注肛門,結成腫塊。其證有內外虛實之別,發於外者,肛門兩旁突腫,形如桃李,大便秘結,小水短赤,甚者肛門重墜緊閉,下氣不通,刺痛如椎,脈數有力,此屬實熱易治,用四順清涼飲、內消沃雪湯通利大小便,外用田螺水搽之。

發於內者,在肛門內結腫,刺痛如椎,大便虛秘,小便淋漓,或咳嗽生痰,或寒熱往來,遇夜則尤甚,脈數無力,此屬陰虛,濕熱滲注難治,用四物湯加焦黃柏、知母、甘草、木通,兼六味地黃丸調治自安。元氣虛陷及潰膿水者,用補中益氣湯加地黃、槐花、天花粉,或兼六味地黃湯,早晚輪服。

四順清涼飲

連翹,赤芍,防風,當歸,山梔仁,生甘草,檳榔,木香(各一錢),大黃(二錢,炒)

上酒水各半煎。

內消沃雪湯

青皮,陳皮,制乳香,制沒藥,當歸,丹皮,甘草節,廣木香,皂角刺,穿山甲,山梔浙貝(各一錢五分)

上酒水各半煎服,便秘者加大黃。

田螺水

用大田螺一個,刀尖挑起螺靨,入冰片末五釐,平放瓷盤內待片時,螺竅滲出漿水,用雞翎蘸點患處。(按此方治痔腫外痛亦妙。)

四物湯(通用二十三。)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六味地黃丸(通用四十三。)

白話文:

[臟毒]

所謂臟毒,指的是過度飲用烈酒與食用濃厚口味的食物,加上勞累辛苦,導致毒素在體內積聚,並流向肛門部位,形成腫塊。這種情況可分為內外虛實兩種,外部表現為肛門兩側突出腫脹,形狀猶如桃李,且會出現大便乾結,小便顏色深紅的情況。嚴重時,肛門感覺沉重且緊閉,排氣困難,疼痛劇烈如被錐刺,脈搏急促有力,這種屬於實熱症狀,較易治療,可用四順清涼飲、內消沃雪湯疏通大小便,並在外使用田螺水塗抹。

若是內部表現,則是在肛門內結成腫塊,同樣有如被錐刺的疼痛感,大便乾燥且排泄困難,小便頻繁但量少,可能伴有咳嗽生痰,或是時冷時熱的現象,夜晚症狀更為明顯,脈搏雖快卻無力,這屬於陰虛,濕熱滲透的病症,較難治療,可用四物湯加上焦黃柏、知母、甘草、木通等藥材,再輔以六味地黃丸來調理。

對於元氣虛弱或是潰瘍流膿水的患者,則可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地黃、槐花、天花粉等,或是搭配六味地黃湯,早晚交替服用。

以下是相關的藥方:

  • 四順清涼飲:由連翹、赤芍、防風、當歸、山梔仁、生甘草、檳榔、木香各一錢,以及大黃二錢(需炒過)組成。以一半酒一半水煎煮。

  • 內消沃雪湯:包含青皮、陳皮、制乳香、制沒藥、當歸、丹皮、甘草節、廣木香、皁角刺、穿山甲、山梔浙貝各一錢五分。同樣以一半酒一半水煎煮服用,若便祕可加入大黃。

  • 田螺水:取一大田螺,用刀尖挑開螺殼,放入五釐的冰片末,放置在瓷盤中,待其自然滲出漿水,再用雞毛蘸取點在患處。

  • 四物湯、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則分別是常用方劑第二十三、第三十、第四十三號。

2. 痔瘡

(附痔漏。)

一、痔瘡有患肛門內者,有患肛門外者。其肛門邊生出數瘡,腫而突出,膿潰即散者為牝痔。肛門邊露出如珠狀,如鼠奶,淋血流膿者為牡痔。腸口顆顆發癗,且痛且癢血淋漓者為脈痔。肛門內結核、出血,發寒熱,登廁則脫肛者為腸痔。肛門腫痛,遇怒即發,怒息即安者為氣痔。

酒醉即腫痛流血者為酒痔。同房後,即腫痛發者為色痔。每大便注有血不止者為血痔。名類頗多,總因醉飽入房,筋脈橫解,精氣脫泄,熱毒乘虛下注,或好淫強固其精,以致木乘火勢而侮金,或炙爆厚味過多,或勞傷元氣,陰虛火熾,皆成斯疾。未破曰痔,已破曰漏,生管者難治。

久病咳嗽而生痔者,多致不救。皆宜戒房勞,忌河豚、海腥、辛辣、椒酒等物。

一、外痔用蘇合膏塗患處,日二次,至愈乃止,內服牡痔丸。

一、內痔用枯痔散,用時令患者登廁,翻出肛外,側臥,其痔盡出,勿使收入。亦有痔自翻出者,大如茶杯,形如一蕈,糞從菌心而出痛極,上面如盆,四邊高,心陷下如菌根,糞後,用杜枸根搗爛煎汁熱熏溫洗,或甘草湯、蔥椒湯俱可。洗淨,以洞天膏攤如菜碗大,中剪一孔,以四邊剪開通於孔,孔烘熔,加於菌根貼放屁眼四邊,圍護好肉,誠恐上藥時,致藥汁淋於好肉耳。

每取藥一、二分入杯,津調,筆蘸拂菌之外面,四邊各拂一次,菌之中心通連屁眼,大忌拂藥。倘有流入,大痛難當。拂一兩日,毒水流出,菌形漸縮而軟,再拂一兩日,漸硬而黑,菌邊日有枯皮脫下。換藥,以碗盛湯,用筆輕輕洗去舊藥,再上新藥,仍用護藥如前法。三、四日之後,黃水出將盡,可用藥一錢,內增硃砂一分,如前津調,日夜照拂,則菌縮小黑硬,再拂至菌根自落痊愈。內服槐花蕊。

虛人先用八珍湯數劑,然後用上法治之。

一、痔已通腸,汙從漏孔出者,用胡連追毒丸。如服後膿水反多者,藥力到也,勿以為懼。待膿血追盡,用黃連閉管丸。

一、漏有管者,用黃連閉管丸,早晚服一次,重者四十日可愈。

一、有血箭痔生肛門,或成堵塞墜腫,每逢大便用力,則鮮血急流如箭,不論糞前糞後,由腸胃風熱所致,生熟三黃湯主之。如唇白麵色痿黃,四肢倦怠,屬氣血兩虛,宜用十全大補湯去肉桂加柴胡、升麻倍參、耆服之。外用自己小便洗之,或童便熱洗更妙,其血自止。

一、有痔大如拳,貫於腸頭,發則疼痛僵仆。先用荊芥湯洗之,次以艾灸其上三、五壯,如覺一道熱氣,貫入腸中,必大瀉鮮血、穢血,一時頓覺痛甚,其疾乃愈。

一、有勤苦勞役之人及婦女輩,不能外治,則從內里服藥,惟用補中益氣湯,隨證加減最妙,此常治驗之方也。其加減如:結腫脹悶,加槐角、木香、梔子之類;作痛作癢加防風,生地、槐花之類;下血加地榆、烏梅、黑荊芥之類;潰膿加黃芩、銀花、生地之類;因產而患者,加桃仁、紅花、川芎之類;瀉而患者,加蒼朮、車前、熟地之類;因痢而患者,去黃耆加木香、黃芩、白芍之類。各推病因,以施加減,在人神而明之,不可膠柱鼓瑟。

白話文:

痔瘡

痔瘡分為內痔和外痔。肛門邊緣長出幾個腫塊,突出且膿腫破裂後消散的,稱為牝痔;肛門邊緣露出像珠子或老鼠乳房一樣,伴有出血和流膿的,稱為牡痔;腸口處長出很多疙瘩,又痛又癢,還出血的,稱為脈痔;肛門內結塊出血,伴有寒熱,上廁所時脫肛的,稱為腸痔;肛門腫痛,生氣時加重,息怒後緩解的,稱為氣痔;喝酒後腫痛出血的,稱為酒痔;性交後腫痛發作的,稱為色痔;每次大便時出血不止的,稱為血痔。痔瘡的種類很多,總的來說,是因為飲酒過度、飽食、房事過度,導致筋脈受損,精氣耗損,熱毒乘虛而入;或縱慾過度,損傷腎精,以致肝木乘克脾土而傷肺金;或嗜食辛辣厚味,或勞累傷損元氣,陰虛火旺,都會導致此病。未破裂的叫痔,破裂的叫漏,長有管道的痔瘡難以治療。

久病咳嗽而導致痔瘡者,大多難以治癒。所有痔瘡患者都應戒除房事和勞累,忌食河豚、海產、辛辣食物及椒酒等。

外痔可用蘇合膏塗抹患處,每日二次,直至痊癒;內服牡痔丸。

內痔可用枯痔散。使用時,患者需上廁所,將痔瘡翻出肛門外,側臥,使痔瘡完全露出,避免縮回。有些痔瘡會自行脫出,形狀像茶杯大的蘑菇,糞便從蘑菇中心排出,疼痛劇烈,上面像個盆,四周高,中間凹陷像蘑菇根部。排便後,用杜仲根搗爛煎汁熱敷清洗,或用甘草湯、蔥椒湯清洗。清洗乾淨後,將洞天膏攤成菜碗大小,中間剪一個孔,四周也剪開與孔相通,將孔烘熔,貼在蘑菇根部,並圍護好周圍的肉,注意避免藥汁流到健康皮膚上。

每次取藥一、二分,用唾液調和,用筆蘸取塗抹在蘑菇狀痔瘡的外表面,四周各塗抹一次,切忌塗抹到蘑菇中心與肛門相連的部分,若藥汁流入,會劇烈疼痛。塗抹一、二日後,膿水流出,蘑菇狀痔瘡會逐漸縮小變軟,再塗抹一、二日後,會變硬變黑,邊緣會脫落枯皮。換藥時,用碗盛湯,用筆輕輕洗去舊藥,再塗抹新藥,仍需像之前一樣護好藥物。三、四日後,黃水流盡,可用藥一錢,加入硃砂一分,像之前一樣調和,日夜塗抹,痔瘡會縮小變硬變黑,直至自行脫落痊癒。內服槐花蕊。

體虛者,先服用八珍湯幾劑,然後再用上述方法治療。

痔瘡已與腸道相通,膿液從漏孔流出的,服用胡連追毒丸。如果服藥後膿水反而增多,這是藥力發揮作用的表現,不必驚慌,待膿血排盡後,再服用黃連閉管丸。

有管道性漏,服用黃連閉管丸,早晚各一次,病情嚴重者,四十日可痊癒。

血箭痔生於肛門,或造成堵塞腫脹,每次大便用力時,鮮血會像箭一樣噴出,無論在糞便之前或之後,都是由於腸胃風熱引起,可用生熟三黃湯治療。如果患者唇白,面色萎黃,四肢倦怠,屬於氣血兩虛,宜服用十全大補湯去肉桂,加柴胡、升麻,並增加人參、黃耆的用量。外用自身尿液清洗,或用童尿熱洗效果更好,可止血。

痔瘡大如拳頭,貫穿到腸頭,發作時疼痛難忍,患者會倒地不起。先用荊芥湯清洗,然後用艾灸灸其上三五壯,如果感覺一股熱氣貫入腸中,會大便排出鮮血和污血,一時疼痛加劇,疾病就會痊癒。

勤勞勞作的人和婦女,不便外治,則可內服藥物,服用補中益氣湯,並根據病情加減最為有效,這是常用的驗方。加減方法如下:腫脹悶痛,加槐角、木香、梔子等;疼痛瘙癢,加防風、生地、槐花等;出血,加地榆、烏梅、黑荊芥等;潰膿,加黃芩、金銀花、生地等;產後患病,加桃仁、紅花、川芎等;大便溏瀉,加蒼朮、車前子、熟地等;痢疾引起,去黃耆加木香、黃芩、白芍等。根據病因,加減用藥,應靈活運用,不可拘泥於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