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證治全書》~ 卷三 (3)
卷三 (3)
1. 下疳瘡
一劑而大便瀉出惡物,臭穢不堪,恐外人傳染,須掘土埋之。再服二劑,惡穢盡泄,不留於腸胃矣。後去大黃、石膏,加土茯苓二兩同煎,再四劑則一身上下與頭面之間,必有隱隱瘡影,現於皮膚之內。再服二劑,瘡影漸消,再服二劑全愈,永不發矣。此方用大黃以泄其毒,石膏以消其毒,甘草、銀花以化其毒,柴胡、天花粉以散其毒,更助以大補血之藥,此方余親試而取效也。倘病人陰虛陽燥,方中可加熟地數兩,或加元參一兩亦可,余藥不可亂加也。
一、下疳,明礬、皂礬各等分為末,裝一大五倍子內,燒灰存性,研細末,再加冰片三分,兒茶少許,先用甘草水洗淨,然後搽之,百發百中。橄欖核燒灰,敷下疳良。
下疳陰癢,生甘草煎湯熏洗,用海螵蛸散搽之。
又方,鱉甲為末,雞子清調敷。
附方(存驗。)
生甘草
上一味研細末,蜜調塗疳瘡神效。
加味逍遙散(通用十六。)
三黃丸(通用四十九。)
六味地黃湯(通用四十三。)
龍膽瀉肝湯(通用九。)
槐花蕊(通用四十二。)
螵蛸散(通用六十八。)
聖靈丹(見楊梅結毒。)
白話文:
服用藥方一劑後,便會排出惡臭難聞的毒物,擔心傳染他人,必須將排泄物掩埋。再服用兩劑,所有惡物都排出體外,腸胃不再受其影響。之後去掉大黃、石膏,加入二兩土茯苓同煎,再服用四劑,全身包括頭面都會隱約出現瘡影,在皮膚內部可見。再服用兩劑,瘡影逐漸消失,再服用兩劑即可痊癒,永不再發。這個藥方用大黃瀉毒,石膏消毒,甘草、金銀花化毒,柴胡、天花粉散毒,並加入大補氣血的藥物,此方是我親自試驗有效才記錄下來的。如果病人陰虛陽燥,藥方中可以加幾兩熟地,或者加一兩元參,其他藥物不可隨意增減。
對於下疳,將明礬、皂礬等量研磨成粉,裝入一個大五倍子中燒成灰,研細後再加入三分冰片,少許兒茶,先用甘草水清洗患處,然後塗抹,效果極佳。橄欖核燒成灰,敷在患處也有療效。
下疳陰部瘙癢,可以用生甘草煎水熏洗,再用海螵蛸散塗抹。
另一個方子是用鱉甲研磨成粉,用雞蛋清調和後敷在患處。
附方:(驗方)
生甘草研成細末,用蜂蜜調和塗在疳瘡上,效果神奇。
另外,文中也提到了加味逍遙散、三黃丸、六味地黃湯、龍膽瀉肝湯、槐花蕊、螵蛸散、聖靈丹等藥方,但未詳細說明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