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輯要》~ 卷五 (11)
卷五 (11)
1. 痘科諸方
為丸。荊芥湯下。
(二百十)涼肝明目散
當歸,膽草,蒙花,柴胡,川芎,防風,川連
和豬肝煎。
(二百十一)望月散
望月砂(一兩),蒙花,蟬蛻,穀精(各五錢)
用豬肝切開,每肝一兩,入前藥末一錢,包肝內煮熟,肝汁並服。
(二百十二)祛風明目散
防風,荊芥,川芎,薄荷,生地,紅花,連翹,白芍,菊花,蒙花,穀精,覆盆子,蔓荊子,川椒,生薑(引)
發時,連服數劑。
(二百十三)四灰散
舊棕,老杉樹皮,胎髮,臍帶
燒灰存性。一方無臍帶,名三灰散。
(二百十四)涼血地黃湯
當歸,川芎,白芍,生地,白朮,升麻,川連,甘草,人參,梔子,元參,阿膠
加棗二枚。
(二百十五)涼血解毒湯
當歸,白芷,升麻,紅花,紫草,赤芍,桔梗,連翹,牛子,燈芯
(二百十六)柳花散
紫草,升麻,當歸,赤芍
共為末。每服七錢,葡萄煎湯下。
(二百十七)逍遙散
白朮,茯苓,當歸,白芍,生地,甘草,柴胡
加丹皮、梔仁,名加味逍遙散。
(二百十八)瀉肝散
羌活,當歸,梔子,膽草,川芎,防風,炒芩,柴胡,木通,淡竹葉
(二百十九)當歸養心湯
人參,當歸,麥冬,生地,炙草,加燈芯(引)
(二百二十)調元內托散
人參,黃耆,肉桂,木香,當歸,川芎,白芍,附片
(二百廿一)罩胎散
當歸,川芎,白芍,人參,白朮,茯苓,柴胡,甘草,條芩,防風,荊芥,白芷,乾葛,砂仁,紫草,阿膠,桔梗
(二百廿二)八物湯
人參,黃耆,白朮,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甘草
(二百廿三)安胎散
川芎,當歸,白芍,人參,白朮,茯苓,黃芩,甘草,砂仁,陳皮,阿膠,香附,艾葉(等分)
(二百廿四)黑神散
當歸,川芎,熟地,薑炭,桂心,蒲黃,木香,陳皮,黑豆(炒),香附(炒)
水酒各半,煎服。
(二百廿五)敗草散
牆上多年敗草,研末敷。
(二百廿六)瀉黃散
藿香葉,梔子,石膏,防風,甘草
蜜酒拌,微炒。水煎溫服。
(二百廿七)胭脂塗法
先以升麻煎濃湯,去渣,用胭脂於湯內揉出紅汁,以木綿蘸湯拭之。加雄黃更妙。
(二百廿八)加味保元湯
人參,黃耆,甘草,歸尾,赤芍,紅花,黃芩,黃連,牛子,連翹,升麻,防風,荊芥
水煎,入燒人糞一錢,調服。
(二百廿九)百花膏
蜂蜜不拘多少,略用湯和,以鵝翎刷之。
(二百三十)竹葉石膏湯
石膏,知母,麥冬,甘草,竹葉
(二百三一)羌活防風湯
羌活,防風,川芎,梔子,膽草,當歸,甘草,薄葉,淡竹葉
水煎溫服。
(二百三二)四順清涼飲
當歸,白芍,大黃,甘草
白話文:
痘科諸方
(二百十)涼肝明目散:當歸、膽草、蒙花、柴胡、川芎、防風、川連,和豬肝一起煎煮服用。
(二百十一)望月散:望月砂一兩,蒙花、蟬蛻、穀精各五錢。將豬肝切開,每塊肝重一兩,放入上述藥末一錢,包在豬肝內煮熟,服用豬肝和湯汁。
(二百十二)祛風明目散:防風、荊芥、川芎、薄荷、生地、紅花、連翹、白芍、菊花、蒙花、穀精、覆盆子、蔓荊子、川椒、生薑(引經藥)。痘疹發時,連續服用幾劑。
(二百十三)四灰散:舊棕櫚灰、老杉樹皮灰、胎髮灰、臍帶灰,燒成灰末備用。若無臍帶,則稱為三灰散。
(二百十四)涼血地黃湯:當歸、川芎、白芍、生地、白朮、升麻、川連、甘草、人參、梔子、元參、阿膠,另加紅棗兩枚。
(二百十五)涼血解毒湯:當歸、白芷、升麻、紅花、紫草、赤芍、桔梗、連翹、牛膝、燈芯草。
(二百十六)柳花散:紫草、升麻、當歸、赤芍,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七錢,用葡萄煎湯送服。
(二百十七)逍遙散:白朮、茯苓、當歸、白芍、生地、甘草、柴胡。加丹皮、梔仁則稱為加味逍遙散。
(二百十八)瀉肝散:羌活、當歸、梔子、膽草、川芎、防風、炒黃芩、柴胡、木通、淡竹葉。
(二百十九)當歸養心湯:人參、當歸、麥冬、生地、炙甘草,加燈芯草引經。
(二百二十)調元內托散:人參、黃耆、肉桂、木香、當歸、川芎、白芍、附片。
(二百廿一)罩胎散:當歸、川芎、白芍、人參、白朮、茯苓、柴胡、甘草、黃芩、防風、荊芥、白芷、葛根、砂仁、紫草、阿膠、桔梗。
(二百廿二)八物湯:人參、黃耆、白朮、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甘草。
(二百廿三)安胎散:川芎、當歸、白芍、人參、白朮、茯苓、黃芩、甘草、砂仁、陳皮、阿膠、香附、艾葉(等量)。
(二百廿四)黑神散:當歸、川芎、熟地黃、薑炭、桂枝、蒲黃、木香、陳皮、黑豆(炒)、香附(炒)。用等量的水和酒煎煮服用。
(二百廿五)敗草散:牆上多年生的枯萎野草,研磨成粉末外敷。
(二百廿六)瀉黃散:藿香葉、梔子、石膏、防風、甘草。用蜂蜜和酒拌勻,微炒後,水煎溫服。
(二百廿七)胭脂塗法:先用升麻煎煮濃湯,去渣,將胭脂在湯中揉出紅色汁液,用棉花蘸取塗抹。加入雄黃效果更佳。
(二百廿八)加味保元湯:人參、黃耆、甘草、當歸尾、赤芍、紅花、黃芩、黃連、牛膝、連翹、升麻、防風、荊芥。水煎後,加入燒過的人糞一錢,調勻服用。
(二百廿九)百花膏:蜂蜜適量,略加水調和,用鵝毛刷塗抹。
(二百三十)竹葉石膏湯:石膏、知母、麥冬、甘草、竹葉。
(二百三一)羌活防風湯:羌活、防風、川芎、梔子、膽草、當歸、甘草、薄荷、淡竹葉。水煎溫服。
(二百三二)四順清涼飲:當歸、白芍、大黃、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