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冰鑑》~ 卷七 (8)

回本書目錄

卷七 (8)

1. 痙病,二五

產後血氣皆虛,臟府均弱,多自汗出,腠理不密,風邪乘間襲入,遂成痙證。三陽之筋,結於頷頰,風乘之則口噤,陰陽經絡,用環於身,風乘之,則頭項肩背強直,如角弓反張之狀,證雖不一,實陰血不足,無以榮養筋脈而然也。當以培補氣血為主,其勢自解。若見頭搖喘促,汗出不止,兩手撮空,乃真氣去,邪氣獨留,必死之候也。

若角弓反張口噤鼓頷者,附防十全大補湯。

附防十全大補湯,本門三一

白話文:

產後由於失血和消耗能量,導致身體的血氣都處於虛弱狀態,內臟功能也相對減弱,因此常會自發性出汗,皮膚毛孔不能緊密閉合,這時風邪容易乘虛而入,進而形成痙病。人體的三陽經絡在下顎和臉頰部位結聚,一旦風邪入侵,就會導致嘴巴緊閉難開。而陰陽經絡環繞全身,風邪入侵,就會導致頭部、頸部、肩膀和背部肌肉僵硬,就像拉滿的弓一樣,雖然痙病的症狀表現各異,但實際上都是因為陰血不足,無法充分滋養筋脈所致。治療上應該以培養和補充氣血為主,病情自然就能得到緩解。

如果出現頭部搖晃、呼吸急促、汗水不斷、雙手抽搐等現象,這是正氣衰竭,邪氣獨存的徵兆,是預示著死亡的信號。

對於那些出現角弓反張、口齒緊閉、面部肌肉抽動的患者,可以使用附防十全大補湯進行治療。

附防十全大補湯,是這個療法中的主要藥方。

2. 瘛瘲,二六

夫瘛者,筋脈拘急也;瘲者筋脈弛縱也。產後患此,由去血過多,筋無所養,陽火熾盛,致使抽搐、發熱、心煩口渴。《經》曰肝主筋、藏血。蓋肝氣為陽,為火;肝血為陰,為水,值此陽旺陰衰之際,當以養陰為主,則陽火退而諸證息。不應,則以補脾為要。蓋血生於至陰,至陰者脾也。若無力抽搐,戴眼反折,大汗不止者,其命將休,不治之證也。

若治此者,宜釣藤八珍湯主之。如不應,用釣丹四君湯。

釣藤八珍湯,本門三二

釣丹四君湯,本門三三

白話文:

【瘛瘲,二六】

所謂的「瘛」,指的是筋脈發生緊繃和收縮的情況;而「瘲」則是描述筋脈變得鬆弛和失去彈性的情況。產婦在產後若出現這兩種症狀,通常是因為分娩時失血過多,導致筋脈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同時體內的陽性能量過剩,進而引發抽搐、發燒、心煩和口渴等症狀。根據《黃帝內經》的記載,肝臟負責管理筋脈,並且儲存血液。肝氣屬於陽性和火性,而肝血則屬於陰性和水性,在這種陽氣旺盛而陰氣衰弱的情況下,應該以滋養陰性能量為主,這樣一來,陽性能量就會逐漸降低,各種症狀也會隨之消失。如果這樣的治療方式沒有顯著效果,那就必須轉向補充脾臟功能,因為血液是由極度的陰性能量產生的,而脾臟正是掌管這種能量的器官。如果病患呈現出無力抽搐、雙眼上翻、四肢僵直以及大量出汗的症狀,這表示她的生命已經瀕臨終結,基本上已經無法救治了。

對於這種情況的治療,首先應考慮使用釣藤八珍湯來處理。如果效果不佳,再改用釣丹四君湯。

釣藤八珍湯的詳細配方,請參閱第三十二章。

釣丹四君湯的詳細配方,請參閱第三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