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女科》~ 下卷 (5)
下卷 (5)
1. 妊娠腰腹疼渴汗燥狂四十八
婦人懷妊有口渴汗出,大飲冷水,而煩燥發狂,腰腹疼痛,
以致胎欲墮者人莫不謂火盛之極也,抑知是何經之火盛乎,此乃胃火炎熾,
熬煎胞胎之水,以致胞胎之水涸,胎失所養,故動而不安耳,夫胃為水穀之海,
多氣多血之經,所以養五臟六腑者,蓋萬物皆生於土,土氣厚而物始生,
土氣薄而物必死,然土氣之所以能厚者,全賴火氣之來生,胃之能化水穀者,
亦賴火氣之能化也,今胃中有火,宜乎生土,何以火盛而反致害乎,
不知無火難以生土,而火多又能爍水,雖土中有火土不死,然亦必有水方不燥,
使胃火太旺,必致爍乾腎水,土中無水,則自潤不足,又何以分潤胞胎,
土爍之極,火勢炎蒸,犯心越神,兒胎受逼安得不下墜乎,
經所謂二陽之病發心脾者,正此義也,治法必須洩火滋水,使水氣得旺,
則火氣自衰,火衰而胎狂燥渴自定矣,方用息焚安胎湯。
原方不可加減,娠妊燥狂,每誤有別症,不日痰甚,即云時疾傳經,
而置妊娠於不問誤服多藥,數月不愈,甚有打去胎,而以顧大人性命為名者,
更屬糊塗之極。
生地(一兩酒炒),青蒿(五錢),白朮(五錢土炒),茯苓(三錢),
人參(三錢),知母(二錢),花粉(二錢)。
水煎,服一劑而狂少平,二劑而狂大定,三劑而火盡解,胎亦安矣,
此方藥料頗重,恐人不勝而不敢全用,又不得不再為囑之,懷胎而火勝若此,
非大劑何以能蠲,火不息則狂不止,而胎能安耶,況藥料雖多均是滋水之味,
益而無損,勿過慮也。
白話文:
當孕婦出現口渴、汗流浹背,大量喝冷水,且煩躁不安甚至發狂,並伴隨腰腹部疼痛, 一般人會認為這是體內火氣過旺所致,但你知道是哪條經絡的火氣過旺嗎?這是由於胃部的火氣過熱, 消耗了子宮裡的水分,導致子宮內的水分乾涸,胎兒失去養分,因此胎動不安。胃部是消化系統的核心, 負責供應全身氣血,正如同萬物生長於土地上,土質肥沃才能孕育生命, 土質貧瘠則生命無法維持。而使土地肥沃的關鍵在於火氣,胃部能消化食物也仰賴火氣, 然而,當胃部火氣過旺,本應滋養身體,卻反而造成傷害,這是為什麼呢?
事實上,沒有火氣無法滋養土地,但火氣過旺也會消耗水分。 即便土中有火,土質不會枯竭,但也必須有足夠的水分才能保持濕潤。 如果胃火太旺,必然會消耗腎臟的水分,土中缺水,自然無法保持濕潤, 更無法提供足夠的養分給子宮,導致胎兒受到影響,如何能避免下墜的風險? 這正是古籍中提到的「二陽之病發心脾」的道理。治療方法必須要清熱滋陰, 讓陰氣旺盛,火氣自然就會減弱,火氣減弱後,胎兒的燥熱和口渴自然就能得到緩解。 使用「息焚安胎湯」進行治療。
此方不可任意增減藥量,因為懷孕期間的燥熱和精神混亂, 常被誤診為其他疾病,如痰多,或是時令疾病,忽略了懷孕的情況, 誤服多種藥物,幾個月都無法痊癒,甚至有人為了大人健康而墮胎, 這種做法實在是極度糊塗。
藥方如下:熟地黃(一兩,酒炒)、青蒿(五錢)、白朮(五錢,土炒)、茯苓(三錢)、 人參(三錢)、知母(二錢)、花粉(二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一劑後狂躁情況會有所緩解,兩劑後狂躁大大穩定,三劑後火氣完全消退,胎兒也就安穩了。 這個藥方的藥材用量較大,可能讓人擔心身體承受不了而不敢全部使用, 但懷孕期間火氣如此旺盛,不使用大劑量如何能有效治療? 如果不消除火氣,狂躁便不會停止,胎兒又怎能安穩呢? 況且這些藥材雖然多,但都是滋陰的成分,對身體有益無害, 請不要過度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