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

1. 卷七十九

2. 身重嗜臥

3.

東垣,曰:身重者,濕也。補中益氣湯加去桂五苓散主之。又曰,脈緩,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或大便泄瀉,此濕勝也,用平胃散。又云:怠惰嗜臥,有濕,胃虛不能食,或沉困,或泄瀉,加蒼朮。自汗,加白朮。又云:食入則困倦,精神昏冒而欲睡者,脾虛弱也。

仲景,曰: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風黃耆湯主之。又曰: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表裡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乾薑苓朮湯主之。

潔古,曰:臥起不能謂之濕,身重是也,小柴胡湯、黃耆芍藥湯。夏月中風濕,身重如山,不能轉側,宜除風勝濕去熱之藥治之。

丹溪,曰:凡肥人沉困怠惰,是濕熱,宜蒼朮、茯苓、滑石。凡肥白之人沉困怠惰,是氣虛,宜二朮、人參、半夏、草果、厚朴、芍藥。凡黑瘦而沉困怠惰者,是熱,宜白朮、黃芩。凡飲食不節,脾胃受傷,不能遞送,宜枳朮丸。

婁氏,曰:《素問》云: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體重煩悶。夫肝虛則脾寡於畏而體重,腎虛則脾勝之而體重也。

白話文:

[討論]

東垣先生表示,身體感到沉重是因為濕氣。這情況可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去掉桂枝的五苓散來治療。他又說,如果脈搏緩慢,常感到慵懶想睡,四肢乏力,或者有大便拉肚子的問題,這都是濕氣過盛的表現,應使用平胃散。他還提到,如果常感慵懶想睡,且有濕氣,胃部虛弱無法進食,或者極度疲憊,或者拉肚子,可加用蒼朮。如果有自汗的情況,可加用白朮。他又說,吃東西後就感到疲倦,精神混亂想要睡覺,這是脾臟虛弱的現象。

仲景先生表示,如果風濕導致脈搏浮動,身體沉重,容易出汗並且怕風,可用防風黃耆湯來治療。他又說,腎氣不固的疾病,會讓人全身沉重,腰部冰冷,好像坐在水中一樣,外表看起來像水腫,但卻不會口渴,小便正常,飲食也和往常一樣,這種病屬於下焦的範疇,可能因勞累及汗水而出現表裡冷濕的症狀,久而久之,腰以下會冷痛,腹部沉重如同帶著五千錢,乾薑苓朮湯可以治療。

潔古先生表示,起牀困難,身體沉重,這就是濕氣的表現,可用小柴胡湯、黃耆芍藥湯來治療。夏季中風濕,身體沉重如山,難以翻身,應該使用能去除風濕和熱氣的藥物來治療。

丹溪先生表示,肥胖的人如果常感到疲憊慵懶,這是由濕熱造成的,應使用蒼朮、茯苓、滑石。肥胖膚色白的人如果常感疲憊慵懶,這是由氣虛造成的,應使用二朮、人參、半夏、草果、厚朴、芍藥。瘦削膚色黑的人如果常感疲憊慵懶,這是由熱氣造成的,應使用白朮、黃芩。如果飲食沒有節制,脾胃受到傷害,無法正常運作,應使用枳朮丸。

婁氏先生表示,《素問》中提到,肝臟虛弱、腎臟虛弱、脾臟虛弱,都會讓人感到身體沉重並心情煩悶。肝臟虛弱時,脾臟的功能會減弱,導致身體沉重;腎臟虛弱時,脾臟會受到影響,同樣會導致身體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