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六十三 (7)

1. 收澀止血方

枳殼(燒灰存性),羊脛(燒灰)

上為末,和勻,用濃米飲一中盞調下,更初,一服如人行五里,再服立效。

一方,治腸風下血久不止。

茄蒂(燒存性)

上為末,每服三錢匕,食前米飲調下。

一方,治腸風。

絲瓜(燒灰存性)

上為末,空心,水和一錢匕,量大小多少服之。

一方,治瀉血不止。

桑耳(一兩,炒令黑)

上用水一升三合煎取六合,去柤,空心分作三服。

一方,治腸澼。

陳年棕桐(燒灰)

上為末,百藥煎為丸服。

一方,瓜蔞(三個,燒灰存性)

上為末,每服三錢,空心米飲調下。

一方,治臟毒下血。

乾柿(燒灰)

上為末,米飲調下二錢。本草云:柿治腸澼,解熱毒,消宿血。

一方,槐花,枳殼(各燒灰存性,等分)

上為末,新井水為丸,米飲下。

以上諸方俱用燒灰,蓋血見黑則止。

白話文:

收澀止血方

第一方:治療出血不止的方子。將枳殼和羊脛骨分別燒成灰,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濃米湯調服一中盞(約半碗),稍後,走約五里路,若未見效,再服用一次,便會見效。

第二方:治療久治不癒的腸風下血。將茄子蒂燒成灰,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飯前用米湯送服。

第三方:治療腸風。將絲瓜燒成灰,研磨成粉末,空腹用適量的水調服一錢。

第四方:治療瀉血不止。將桑耳炒至黑色,用水煎煮,取汁六合(約300毫升),去掉藥渣,空腹分三次服用。

第五方:治療腸絞痛。將陳年棕櫚樹皮燒成灰,研磨成粉末,再製成藥丸服用。

第六方:治療腸絞痛。將三個瓜蔞燒成灰,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用米湯送服。

第七方:治療臟腑毒素導致的下血。將乾柿子燒成灰,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服二錢。本草書記載:柿子可以治療腸絞痛,解熱毒,消除宿血。

第八方:治療出血。將槐花和枳殼分別燒成灰,等量混合,研磨成粉末,用井水製成藥丸,用米湯送服。

以上各方都用到燒成灰的藥材,這是因為黑色入腎,有止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