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十四 (3)
卷五十四 (3)
1. 治怔忡驚悸因血氣虛者方
上為細末,以豬心血丸如黍米大,金箔為衣,每服五十丸,燈火草煎湯送下。
平補鎮心丹,治心血不足,時或怔忡,夜多異夢,如墮層崖。常服安心腎,益榮衛。
人參,白茯苓(各五錢),五味子,車前子,茯神,麥門冬(去心),肉桂(各一兩二錢半),遠志(甘草水煮,去心),天門冬(去心),山藥(薑製),熟地黃(酒蒸),龍齒(各一兩半),酸棗仁(二錢半),硃砂(五錢,細研為衣)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溫酒任下。
真珠母丸,治肝經因虛,內受風邪,臥則魂散而不守,狀如驚悸,及心虛不寐者。
真珠母(三錢,研),熟地黃,當歸(酒洗,各一兩半),酸棗仁(炒),柏子仁(去油),人參,犀角(鎊),茯神(去皮、木),沉香,龍齒(煅,各半兩),虎睛(一對),麝香(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辰砂為衣,每服五十丸,金錢薄荷煎湯下。
辰砂妙香散,治心氣不足,驚悸恐怖,虛煩不眠,夜多盜汗。常服補益血氣,鎮安心神。
山藥,茯苓,茯神,黃耆,遠志(各一兩),人參,甘草,桔梗(各五錢),木香(二錢半),麝香,辰砂(各三錢)
上為極細末,每服二錢,食遠,用白湯,或燈心湯調下。
參乳丸,治心氣不足,怔忡自汗。
人參(一兩),乳香(三錢,另研),當歸(二兩)
上為細末,研勻,山藥煮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棗湯送下。
參棗丸(一名安志膏),治一切驚心慌膽累效。
人參,酸棗仁(各一兩),辰砂(五錢),乳香(二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薄荷煎湯化下。
經驗秘方,治憂愁思慮傷心,令人惕然心跳動,驚悸不安之證。
川歸身(酒洗),生地黃(酒洗),遠志(去心),茯神(各五錢),石菖蒲,黃連(各二錢半),牛黃(一錢,另研),辰砂(二錢,另研),金箔(十五片)
上以前六味為細末,入牛黃、辰砂二味,豬心血丸如黍米大,金箔為衣,每服五十丸,煎燈心湯下。
白話文:
治怔忡驚悸因血氣虛者方: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製作成豬心血丸,每丸如黍米大小,以金箔包裹。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燈心草煎煮的湯水送服。
平補鎮心丹:主治心血不足,時常心悸、怔忡,夜間多做噩夢,感覺像掉進深淵。經常服用可以安心寧神,滋補氣血。
藥方成分:人參、白茯苓(各五錢)、五味子、車前子、茯神、麥門冬(去心)、肉桂(各一兩二錢半)、遠志(甘草水煮去心)、天門冬(去心)、山藥(薑汁製)、熟地黃(酒蒸)、龍齒(各一兩半)、酸棗仁(二錢半)、硃砂(五錢,研磨成細粉作藥丸外衣)。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煉製成丸藥,每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米湯或溫酒送服。
真珠母丸:主治肝經虛弱,感受風邪,臥下時魂魄散失,表現為驚悸,以及心虛失眠。
藥方成分:真珠母(三錢,研磨)、熟地黃、當歸(酒洗,各一兩半)、酸棗仁(炒)、柏子仁(去油)、人參、犀角(鎊)、茯神(去皮、木)、沉香、龍齒(煅燒,各半兩)、虎睛(一對)、麝香(一錢)。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煉製成丸藥,每丸如梧桐子大小,以辰砂為外衣。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金錢薄荷煎煮的湯水送服。
辰砂妙香散:主治心氣不足,驚悸恐怖,虛煩失眠,夜間多盜汗。經常服用可以補益氣血,鎮靜心神。
藥方成分:山藥、茯苓、茯神、黃耆、遠志(各一兩)、人參、甘草、桔梗(各五錢)、木香(二錢半)、麝香、辰砂(各三錢)。
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後服用,用水或燈心草湯送服。
參乳丸:主治心氣不足,心悸自汗。
藥方成分:人參(一兩)、乳香(三錢,另研磨)、當歸(二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拌入山藥煮成的糊,製成丸藥,每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棗湯送服。
參棗丸(一名安志膏):主治一切驚心慌恐,膽怯無力等症狀。
藥方成分:人參、酸棗仁(各一兩)、辰砂(五錢)、乳香(二錢)。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煉製成丸藥,每丸如彈子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煎煮的湯水送服。
經驗秘方:主治憂愁思慮傷心,導致心跳加快,驚悸不安。
藥方成分:川芎(酒洗)、生地黃(酒洗)、遠志(去心)、茯神(各五錢)、石菖蒲、黃連(各二錢半)、牛黃(一錢,另研磨)、辰砂(二錢,另研磨)、金箔(十五片)。
將前六味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牛黃、辰砂,製成豬心血丸,每丸如黍米大小,以金箔包裹。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燈心草煎煮的湯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