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百零七 (7)

回本書目錄

卷一百零七 (7)

1. 治齒搖齦露方

甘露飲,治男婦胃中客熱,牙宣口氣,齒齦腫爛宣露,時出膿血,心中多煩,飢不欲食,嗜臥,及口舌生瘡,咽喉腫痛,並治。

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生地黃(酒姜炒),熟地黃(砂仁炒),黃芩,枳殼(去穰),山茵陳,石斛,枇杷葉,甘草(各等分)

上銼,水煎,每服二錢,食後服,小兒一服分兩服。若齒齦宣露腫爛,煎藥漱之,極驗。每服各一錢,加犀角三分,有殊效。

玉池散,治風注牙痛,或動搖不牢,齦潰血出。

當歸,川芎,升麻,白芷,防風,細辛,藁本,地骨皮,槐花,甘草(生各一錢)

上銼,水煎,去渣,溫熱漱口,冷則吐之,煎服尤妙。張龍圖去地骨皮,加獨活,治牙流膿血,變骨槽風證,及骨已出者,俱效。

滋陰清胃丸,治陽明經血熱,上下牙床紅爛,肉縮齒根露者。

當歸(酒洗),生地黃(酒洗),牡丹皮,梔子仁(鹽水炒,各一兩),軟石膏(煅,醋淬,二兩),黃連(酒炒),知母,葛根,防風(各七錢),升麻,白芷(各五錢),生甘草節(四錢)

上為細末,湯泡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晚上米飲下。

麻黃散,治冬寒時分,風寒濕腦痛,項筋急,牙齒動搖疼痛。

麻黃根,草豆蔻皮,龍膽草(酒洗),生地黃(各二錢),羌活(二錢半),升麻,黃連(各一錢),歸身,熟地黃,羊脛骨灰(各六分),藁本(三分),防風(二分),細辛(少許)

上為極細末,先用溫水漱口淨,擦之。

牢牙散,治牙齦肉綻有根,牙疳腫痛,牙齒動搖欲落,牙齒不長,牙黃口臭。

升麻(四兩),羌活(一兩),羊脛骨灰(二兩),龍膽草(酒洗,一兩半)

上為極細末,臨臥時貼牙齦上。

牢牙散

茯苓,石膏,龍骨(各一兩),寒水石,白芷(各半兩),細辛(三錢),石燕(大者一,小者二)

上為細末,早晚刷牙。

麝香散,治熱多寒少,牙露根肉,齦脫血出,齒動欲落,大痛妨食,惡寒少,惡熱多。

麻黃,歸身,熟地黃,生地黃,人參,酒防己(各三錢),升麻(一錢),草豆蔻,黃連(各一錢半),益智仁(二錢半),羊脛骨灰(二錢),麝香(二分)

上為細末,擦牙。

梧桐淚散,治牙齒齦腫悶,宣露出血。

梧桐淚,川芎,細辛,白芷(各五分),生地黃(一錢),青鹽(二分),寒水石(燒熬,二錢)

上為細末,每用塗貼患處,吐涎誤咽不妨,日五七次。

太和散,治牙齒動搖,齦肉浮腫,蟲蛀發痛。

梧桐淚,白茯苓,生地黃(各五分),川芎,白芷,升麻,細辛(各三分),青鹽(一分),麝香(半分),牙皂(燒,存性,二分)

上為末,每用少許擦牙病處,常用去疳牢牙,定痛止疼。

白話文:

治齒搖齦露方

甘露飲:主治男女胃火旺盛,牙齦腫痛出血,口臭,齒齦紅腫爛露,時常流出膿血,心煩意亂,飢餓不想吃東西,嗜睡,以及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

藥材: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生地黃(酒姜炒)、熟地黃(砂仁炒)、黃芩、枳殼(去瓤)、山茵陳、石斛、枇杷葉、甘草(各等量)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服用,每次服用二錢(約6克),飯後服用;兒童每次服用量減半。若齒齦紅腫爛露,可將藥液煎煮後用來漱口,療效極佳。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再加犀角三分(約1克),療效更佳。

玉池散:主治風邪入侵導致的牙痛,或牙齒鬆動不穩,牙齦潰爛出血。

藥材:當歸、川芎、升麻、白芷、防風、細辛、藁本、地骨皮、槐花、生甘草(各一錢,約3克)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去除藥渣,溫熱後用來漱口,冷了就吐掉;煎煮後的藥液服用效果更佳。張龍圖方劑去地骨皮,加獨活,用於治療牙齒流膿血,以及牙槽骨受損、骨頭外露等症狀,都有效。

滋陰清胃丸:主治陽明經血熱,上下牙床紅腫爛痛,牙齦萎縮露出牙根。

藥材:當歸(酒洗)、生地黃(酒洗)、牡丹皮、梔子仁(鹽水炒,各一兩,約15克)、軟石膏(煅,醋淬,二兩,約30克)、黃連(酒炒)、知母、葛根、防風(各七錢,約10.5克)、升麻、白芷(各五錢,約7.5克)、生甘草節(四錢,約6克)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湯泡蒸餅和成丸藥,如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一百丸,晚上用米湯送服。

麻黃散:主治冬季寒冷季節,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頭痛、頸項肌肉僵硬、牙齒鬆動疼痛。

藥材:麻黃根、草豆蔻皮、龍膽草(酒洗)、生地黃(各二錢,約6克)、羌活(二錢半,約7.5克)、升麻、黃連(各一錢,約3克)、歸身、熟地黃、羊脛骨灰(各六分,約2克)、藁本(三分,約1克)、防風(二分,約0.7克)、細辛(少許)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先用溫水漱口清潔,然後將藥粉塗抹在患處。

牢牙散(方一):主治牙齦潰爛露出牙根,牙齒疼痛腫脹,牙齒鬆動欲脫落,牙齒發育不良,牙齒發黃口臭。

藥材:升麻(四兩,約60克)、羌活(一兩,約15克)、羊脛骨灰(二兩,約30克)、龍膽草(酒洗,一兩半,約22.5克)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睡覺前塗抹在牙齦上。

牢牙散(方二):

藥材:茯苓、石膏、龍骨(各一兩,約15克)、寒水石、白芷(各半兩,約7.5克)、細辛(三錢,約9克)、石燕(大者一,小者二)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早晚用來刷牙。

麝香散:主治陽氣不足,陰寒盛多,牙根外露,牙齦萎縮出血,牙齒鬆動欲脫落,疼痛劇烈影響進食,畏寒少,畏熱多。

藥材:麻黃、歸身、熟地黃、生地黃、人參、酒防己(各三錢,約9克)、升麻(一錢,約3克)、草豆蔻、黃連(各一錢半,約4.5克)、益智仁(二錢半,約7.5克)、羊脛骨灰(二錢,約6克)、麝香(二分,約0.7克)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塗抹在牙齒上。

梧桐淚散:主治牙齒牙齦腫脹疼痛,紅腫爛露,出血。

藥材:梧桐淚、川芎、細辛、白芷(各五分,約1.5克)、生地黃(一錢,約3克)、青鹽(二分,約0.7克)、寒水石(燒熬,二錢,約6克)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取少量塗抹在患處,即使不小心吞咽也不用擔心,每天塗抹五到七次。

太和散:主治牙齒鬆動,牙齦紅腫,蟲蛀疼痛。

藥材:梧桐淚、白茯苓、生地黃(各五分,約1.5克)、川芎、白芷、升麻、細辛(各三分,約1克)、青鹽(一分,約0.3克)、麝香(半分,約0.15克)、牙皂(燒,存性,二分,約0.7克)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取少量塗抹在患處,經常使用可以治療牙疳、鞏固牙齒、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