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九十五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九十五 (13)

1. 治痔漏敷貼方

槐白皮膏,治內外諸痔,年久不愈者。

槐白皮,枳實(各五錢),赤小豆(二合),桃仁(六十枚),當歸(二兩),甘草,白芷(各二兩)

上㕮咀,以煎成豬膏一斤微火煎至黃色,藥可成膏,以貼瘡上。

生地黃膏,治漏瘡通用。

露蜂房(炙),五倍子,木香(各三錢),乳香(一錢),輕粉(一字)

上為末,用生地黃一握,搗細和為膏,攤生絹貼之。

一方,治痔漏。

用蜣螂焙乾為末,先用礬水洗淨貼之。

蛇蛻散,治漏瘡血水不止。

蛇皮(焙焦),五倍子,龍骨(各二錢五分),續斷(五錢)

上為末,入麝香少許,津唾調敷。

辰砂膏

瓜蒂(末,二錢),密陀僧(研,二錢),硃砂(半錢),片腦(少許)

上件為末,濕瘡干貼,干瘡津調貼。

玉紅散

硇砂,白礬(各二兩,先燒硇砂在鍋內,次用白礬末放上,枯煙盡為度),硃砂(四錢)

上件為末,敷痔,乾用津唾調貼。

蜂房散,治年久漏瘡,或暫瘥復發,或移於別處。

露蜂房(炙黃,三分),穿山甲,龍骨(各一分),麝香(少許)

上為末,用臘月豬油調敷,濕則乾擦。

齒髮散,治漏瘡惡瘡,生肌,里欲乾者用之。

人齒,頭髮,雞肶胵(各等分)

上俱燒存性,入麝香、輕粉各少許為末,干撒,乾者麻油調擦。

鯽魚散,治痔漏久不愈。

鯽魚一個破開,去盡腸,入白礬令滿,瓦上燒存性,為末,用雞毛卷藥敷之,立見效。

生肌散,治痔瘡久不合。

黃狗頭骨,亂髮,川山甲(等分燒灰)

上為末,干撒患處。如干,則用津唾調敷。

治久漏方

用九孔蜂房炙黃,以臘月豬脂研敷,候收汁,以龍骨降真節為末,入些乳香敷瘡。

牛黃金花散,敷痔漏。

黃連,黃芩,黃柏(各一錢,為細末),真牛黃(三分)

上共研細,如痔瘡用蜜水調擦上不過四五次,如是漏捻成錠子曬乾,量瘡眼大小內入不過二七即好。

秘傳神應膏,治痔漏如神。

片腦,熊膽,血竭,牛黃,乳香,沒藥(各五分)

上為細末,用蝸牛取肉搗成稀膏,每夜洗淨拭乾,將此膏擦上患處,數遍即愈。若蝸牛無鮮者,用乾的放水碗內泡一宿,去殼內自然成肉,共藥末同搗,要稀稠得所,用瓷罐收貯封固,勿使風塵在內,則不效矣。

一方,治痔。

輕粉(二分),雄黃(三分)

上為細末,用六月棗一枚去核,納藥於內,炭火上燒過存性為末,先用米泔水洗患處,拭乾貼。

一方,治痔疾有頭如雞冠者。

用黃連為末,敷之即瘥。更加赤小豆末尤良。一方用黃連、木香末敷妙。

取漏蟲法

用活黃鱔一條,擲在地上,就其盤曲處以竹釘五六枚釘穿,以香油塗之覆瘡上,扁布系定,良久覺瘡痛不可忍,取鱔入水中,覺蠕動有如線之蟲,未盡再覆,如是者五六易,後用干艾煎湯,入白礬三錢洗淨,以黃連、檳榔等分為末敷之,月餘方愈。

白話文:

治痔漏敷貼方

槐白皮膏:治療內外痔瘡,即使是多年久治不癒的。藥材包括槐白皮、枳實(各五錢)、赤小豆(二合)、桃仁(六十枚)、當歸(二兩)、甘草、白芷(各二兩),研磨後,用豬油一斤小火煎熬至呈黃色膏狀,然後塗敷於患處。

生地黃膏:治療漏瘡,功效通用。藥材包括露蜂房(炙)、五倍子、木香(各三錢)、乳香(一錢)、輕粉(一字),研磨成粉末,再與搗碎的生地黃一握混合成膏狀,塗在生絹上敷貼。

一方:治療痔漏。將蜣螂焙乾研磨成粉末,先用礬水清洗患處後敷貼。

蛇蛻散:治療漏瘡伴隨出血不止的情況。藥材包括蛇皮(焙焦)、五倍子、龍骨(各二錢五分)、續斷(五錢),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麝香,用唾液調和後敷貼。

辰砂膏:藥材包括瓜蒂末(二錢)、密陀僧(研磨,二錢)、硃砂(半錢)、冰片(少許),研磨成粉末,濕瘡用乾粉敷貼,乾瘡則用唾液調和後敷貼。

玉紅散:藥材包括硇砂、白礬(各二兩,先燒硇砂,再加入白礬末,至煙霧消失為止)、硃砂(四錢),研磨成粉末,敷於痔瘡上,乾粉使用,或用唾液調和後敷貼。

蜂房散:治療多年漏瘡,或時好時壞,或轉移至其他部位。藥材包括露蜂房(炙黃,三分)、穿山甲、龍骨(各一分)、麝香(少許),研磨成粉末,用臘月豬油調和後敷貼,患處潮濕則擦乾。

齒髮散:治療漏瘡、惡瘡,促進肌膚再生,適用於裡層乾燥的患處。藥材包括人齒、頭髮、雞屁股肉(各等分),燒成灰燼後,加入少許麝香、輕粉,研磨成粉末,乾粉撒於患處,乾燥則用麻油調和後擦拭。

鯽魚散:治療久治不癒的痔漏。將一條鯽魚剖開,去除內臟,填滿白礬,放在瓦片上燒成灰燼,研磨成粉末,用雞毛裹藥敷貼,效果迅速。

生肌散:治療久治不癒的痔瘡。藥材包括黃狗頭骨、頭髮、川山甲(等分燒成灰),研磨成粉末,乾粉撒於患處,乾燥則用唾液調和後敷貼。

治久漏方:將九孔蜂房炙黃,用臘月豬油研磨後敷貼,待滲出液體收斂後,將龍骨、降真香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乳香敷於患處。

牛黃金花散:敷貼痔漏。藥材包括黃連、黃芩、黃柏(各一錢,研磨成細末)、真牛黃(三分),研磨成細粉,痔瘡則用蜂蜜水調和後擦拭,一般四五次即可;漏瘡則捏成藥錠曬乾,根據瘡口大小放入,二七顆即可。

秘傳神應膏:治療痔漏效果顯著。藥材包括冰片、熊膽、血竭、牛黃、乳香、沒藥(各五分),研磨成細粉,用蝸牛肉搗成稀膏,每晚清洗患處後擦拭,數次即可痊癒。若無鮮蝸牛,可用乾蝸牛泡水一夜,去殼取肉,與藥末混合搗成膏狀,需控制稀稠度,用瓷罐密封保存,避免沾染灰塵,否則失效。

一方:治療痔瘡。藥材包括輕粉(二分)、雄黃(三分),研磨成細粉,放入去核的六月棗中,用炭火燒成灰燼,研磨成粉末,先用米泔水清洗患處,擦乾後敷貼。

一方:治療痔疾,患處突出如雞冠狀。用黃連研磨成粉末敷貼即可痊癒,加入赤小豆末效果更佳。另一方則是用黃連、木香粉末敷貼效果顯著。

取漏蟲法:用一條活黃鱔,擲在地上,在其盤曲處用竹釘釘穿五六枚,塗上香油後敷貼於患處,用布固定,待患處疼痛難忍時,將黃鱔放入水中,會發現有線狀蟲體蠕動而出,若未取盡則重複此步驟,五六次後,用艾葉煎湯加入白礬三錢清洗患處,再用黃連、檳榔等分研磨成粉末敷貼,約一個月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