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備要》~ 鱗介魚蟲部 (8)
鱗介魚蟲部 (8)
1. 原蠶砂
燥濕,去風
蠶食而不飲,屬火性燥,燥能去風勝濕(經曰:燥勝風,燥屬金,風屬木也)其沙辛甘而溫。炒黃浸酒,治風濕為病,支節不隨,皮膚頑痹,腰腳冷痛,冷血瘀血(史國公藥酒中用之)。炒熱,熨患處亦良(寇宗奭曰:醇酒三升,拌蠶沙五升,蒸熱鋪暖室席上,令患冷風氣痹人以患處就臥,厚復取汗。不愈,間日再作,須防昏悶)。
麻油調敷,治爛弦風眼(目上下胞屬脾。脾有風濕,則蟲生弦爛。又新瓦炙,為末,少加雄黃,麻油調敷,治蛇串瘡。有人食烏梢蛇,渾身變黑,漸生鱗甲,見者驚縮。鄭奠一令日服晚蠶沙五錢,盡一二斗,久之乃退)。晚蠶矢也,淘淨曬乾。
白話文:
[原蠶砂]
可以乾燥濕氣、驅散風邪。
蠶只吃桑葉而不喝水,屬於火性乾燥的物質,乾燥可以驅除風邪、克服濕氣(醫書說:乾燥可以勝過風邪,乾燥屬金,風邪屬木)。蠶砂味道辛甘且性溫。炒黃後用酒浸泡,可以用來治療風濕病導致的肢體不靈活、皮膚麻木、腰腿冷痛、寒性瘀血(史國公的藥酒裡就用到了蠶砂)。將蠶砂炒熱,用來熱敷患處也有效果(寇宗奭說:用三升醇酒,混合五升蠶砂,蒸熱後鋪在暖房的席子上,讓患有冷風氣痹的人將患處趴臥在上面,厚厚地覆蓋以使其出汗。如果沒有痊癒,隔一天再做一次,需要注意可能會昏昏沉沉)。
用麻油調和蠶砂外敷,可以治療眼瞼潰爛的風眼病(眼瞼上下屬於脾。脾有風濕,就會生蟲導致眼瞼潰爛)。另外,將新瓦片烤熱後磨成粉末,稍微加入一些雄黃,用麻油調和外敷,可以治療帶狀皰疹。有人吃了烏梢蛇後,全身變黑,逐漸長出鱗甲,看到的人都感到驚恐。鄭奠一讓他每天服用五錢晚蠶砂,吃了一兩斗之後,很久才恢復正常。晚蠶砂就是蠶的糞便,要淘洗乾淨曬乾。
2. 桑螵蛸
補腎
甘鹹。入肝、腎、命門,益精氣而固腎。治虛損陰痿,夢遺白濁,血崩腰痛,傷中疝瘕(肝腎不足),通五淋,縮小便(能通故能縮。腎與膀胱相表裡,腎得所養,氣化則能出,故能通;腎氣既固,則水道安常,故又能止也。寇宗奭治便數,有桑螵蛸散,桑螵蛸、茯神、遠志、菖蒲、人參、當歸、龍骨、鱉甲醋炙,各一兩,為末。臥時,人參湯下二錢,能補心安神,亦治健忘)。
炙,飼小兒,止夜尿。螳螂卵也。桑樹產者為好(房長寸許,有子如蛆,芒種後齊出,故仲夏螳螂生也。如用他樹者,以桑皮佐之,桑皮善行水,能引達腎經)。炙黃,或醋煮湯泡,煨用。畏旋覆花(螳螂能出箭鏃,螳螂一個,巴豆半個,研敷傷處。微癢且忍,極癢乃撼拔之。
以黃連貫眾湯洗,石灰敷之。《楊氏方》:用蜣螂,鏃出後,敷生肌散。螳螂、蜣螂,皆治驚風,今人罕用。蜣螂兼治腹痛、便秘、下痢、脫肛、瘡疽、蟲痔)。
白話文:
桑螵蛸,味道甘甜帶鹹。它能進入肝、腎和命門這幾個經絡,可以補充精氣、鞏固腎臟。能治療因身體虛弱導致的陽痿、遺精、小便混濁、婦女血崩、腰痛、以及因肝腎不足造成的疝氣等疾病。它還可以疏通小便不暢,縮減小便次數(因為能疏通所以能減少。腎和膀胱是互為表裡的,腎得到滋養,氣化功能正常就能排出尿液,所以能疏通;腎氣鞏固之後,水道就能正常運行,所以又能減少小便次數。寇宗奭曾經用桑螵蛸散治療小便頻繁,藥方內容有桑螵蛸、茯神、遠志、菖蒲、人參、當歸、龍骨、醋炙鱉甲,各取一兩,磨成粉末。在睡前,用人參湯送服二錢,能補養心臟、安定神經,也能治療健忘)。
將桑螵蛸炙烤後餵食小孩,可以治療夜間尿床。桑螵蛸是螳螂的卵。生長在桑樹上的桑螵蛸最好(大約一寸長,裡面有像蛆一樣的卵,在芒種過後一起孵化出來,所以說仲夏是螳螂出生的季節。如果用其他樹木上的桑螵蛸,可以用桑樹皮來輔助,因為桑樹皮擅長利水,能引導藥性到達腎經)。要將桑螵蛸炙烤至黃色,或是用醋煮過後泡湯,再煨過後使用。它怕旋覆花(螳螂能取出箭頭,可以將一隻螳螂和半個巴豆磨成粉敷在傷口處,微微發癢要忍住,等到非常癢的時候再把箭頭拔出。再用黃連貫眾湯清洗,敷上石灰。《楊氏方》:用蜣螂,箭頭取出後,敷上生肌散。螳螂和蜣螂都能治療驚風,現在人很少用了。蜣螂還能治療腹痛、便秘、腹瀉、脫肛、瘡瘍、痔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