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鱗介魚蟲部 (6)

回本書目錄

鱗介魚蟲部 (6)

1. 石決明

瀉風熱,明目

鹹平。除肺、肝風熱,青盲內障,水飛點目外障。亦治骨蒸勞熱。通五淋(能清肺、肝故也,古方多用治瘍疽),解酒酸(為末,投熱酒中,即解)。如蚌而扁,唯一片無對,七孔、九孔者良。鹽水煮一伏時,或麵裹煨熟,研粉極細,水飛用。惡旋覆花。

白話文:

石決明

可以疏散風熱,使眼睛明亮。

味道鹹、性平。能去除肺和肝的風熱,對於青盲、內障等眼疾有效,將石決明磨成粉末,用水飛法處理後,可以點治眼睛表面的翳障。也可以治療骨蒸勞熱。能通利小便(因為能清肺、肝的熱,所以能治療小便不暢,古方常用於治療癰疽)。還能解除酒的酸味(將石決明磨成粉末,放入熱酒中即可)。石決明的形狀像蚌殼一樣扁平,只有一片,沒有相對應的另一片,七孔或九孔的品質較好。用鹽水煮一個時辰,或者用麵包裹後煨熟,然後磨成極細的粉末,再用水飛法處理後使用。忌與旋覆花同時使用。

2. 真珠

瀉熱,定驚

甘鹹性寒。感月而胎(語云:上巳有風梨有蠹,中秋無月蚌無胎),水精所孕。水能制火,入心、肝二經。鎮心安魂(肝藏魂。昂按:雖云瀉熱,亦借其寶氣也。大抵寶物多能鎮心安魂,如金箔、琥珀、真珠之類。龍齒安魂,亦假其神氣也),墜痰拔毒,收口生肌。治驚熱痘療,下死胎胞衣(珠末一兩,苦酒服),塗面好顏色,點目去翳膜,綿裹塞耳治聾。取新潔未經鑽綴者,乳浸三日,研粉極細用(不細傷人臟腑。

陸佃曰:蛤蚌無陰陽牝牡,須雀化成,故能生珠,專一於陰陽也)。

白話文:

珍珠,具有清瀉熱氣、安定驚嚇的作用。

味道甘甜帶鹹,性質寒涼。它感受月亮的精華而孕育(俗話說:上巳節刮風,梨子就會生蟲;中秋節沒有月亮,蚌就不能懷孕),是水中精華所孕育而成的。水能剋制火,所以能進入心經和肝經。它能鎮定心神、安定魂魄(肝臟藏魂。我認為:雖然說珍珠能瀉熱,其實也是藉助它的寶貴之氣。大體上來說,寶物大多能鎮定心神、安定魂魄,例如金箔、琥珀、珍珠之類。龍齒之所以能安魂,也是藉助它神奇的氣息),還能降下痰液、拔除毒素,使傷口癒合、長出新肉。可以用來治療驚嚇發熱、痘疹瘡瘍,以及幫助排出死胎和胞衣(用珍珠粉一兩,用苦酒送服)。塗抹在臉上能使氣色變好,點在眼睛裡能去除翳膜,用棉花包裹塞在耳朵裡能治療耳聾。要選用新鮮乾淨、沒有經過鑽孔的珍珠,用乳汁浸泡三天,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使用(如果粉末不夠細會傷害人體的臟腑)。

陸佃說:蛤蜊、蚌沒有陰陽雌雄之分,需要麻雀變化而成,才能產生珍珠,這是因為它們專一於陰陽的緣故。

3. 蛤蚧

補肺潤腎,定喘止嗽

鹹平。補肺潤腎,益精助陽。治渴通淋,定喘止嗽,肺痿咯血,氣虛、血竭者宜之(能補肺、益水源。李時珍曰:補肺止渴,功同人參。益氣扶羸,功同羊肉。《經疏》曰:咳嗽由風寒外邪者不宜用)。出廣南。首如蟾蜍,背綠色,斑點如綿紋。雄為蛤(鳴聲亦然,因聲而名),皮粗口大,身小尾粗;雌為蚧,皮細口尖,身大尾小。

雌雄相呼,屢日乃交,兩兩相抱,捕者擘之,雖死不開。房術用之甚效,不論牝牡者,只可入雜藥。口含少許,奔走不喘者真。藥力在尾(見人捕之,輒自齧斷其尾,尾不全者不效)。凡使去頭足(雷斆曰:其毒在眼,用須去眼),洗去鱗內不淨及肉、毛,酥炙,或蜜炙、或酒浸焙用。

白話文:

蛤蚧,性味鹹平,具有補益肺氣、滋潤腎陰的功效,還能增強精氣、幫助陽氣。可以用於治療口渴、小便不暢,也能平定喘息、止住咳嗽。對於肺虛導致的咳嗽、咯血,以及氣虛、血虛的人來說,都很適合使用(能夠補肺氣,增益身體的水源。李時珍說:蛤蚧補肺止渴的功效,和人參相當;增強體力和使人強壯的功效,和羊肉相當。《本草經疏》說:如果是因為風寒外邪引起的咳嗽,就不適合使用)。蛤蚧主要產於廣南一帶。牠的頭部像蟾蜍,背部是綠色的,有像棉花紋路一樣的斑點。雄蛤蚧被稱為蛤(叫聲也像這樣,所以因此得名),牠的皮比較粗糙、嘴巴比較大、身體小、尾巴粗;雌蛤蚧被稱為蚧,牠的皮比較細膩、嘴巴比較尖、身體大、尾巴小。

雌雄蛤蚧會互相呼叫,經過好幾天才能交配,交配時兩兩相抱,捕捉的人即使把牠們分開,牠們至死也不會鬆開。房中術使用蛤蚧效果很好,不論雌雄,都只能加入複方藥中。口含少量蛤蚧,奔跑也不會喘氣的,才是真品。蛤蚧的藥力主要在尾部(牠看到有人要抓牠,就會自己咬斷尾巴,所以尾巴不完整的,藥效就不佳)。凡是使用蛤蚧入藥,都要去掉頭和腳(雷斆說:蛤蚧的毒在眼睛,所以使用時必須去除眼睛),洗淨鱗片內部的髒東西以及肉、毛,用酥油炙烤,或用蜂蜜炙烤,或用酒浸泡後烘烤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