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谷菜部 (12)

回本書目錄

谷菜部 (12)

1. 冬瓜

又名白瓜

瀉熱,補脾

寒瀉熱,甘益脾。利二便,消水腫(冬瓜任吃效),止消渴(苗、葉皆治消渴),散熱毒癰腫(切片敷之。丹溪曰:冬瓜性急而走,久病陰虛者忌之。昂按:冬瓜日食常物,於諸瓜中尤覺宜人,且味甘而不辛,何以見其性急而走乎?)。

子,補肝明目(凡藥中所用瓜子,皆冬瓜子也)。

白話文:

冬瓜,又叫做白瓜。

它能清瀉體內熱氣,同時也能補養脾臟。

性寒能瀉熱,味甘能補脾。它能使大小便順暢,消除身體水腫(冬瓜可以盡情食用,效果很好),還能止渴(冬瓜的幼苗和葉子都能治療消渴症)。冬瓜還能散去熱毒引起的癰腫(可以切片敷在患處。朱丹溪說:冬瓜的藥性很快速,容易走散,所以久病導致陰虛的人要忌吃。汪昂按:冬瓜是日常食物,在各種瓜類中尤其適合人食用,而且味道甘甜而不辛辣,為什麼說它藥性快速呢?)。

冬瓜子,能補肝、使眼睛明亮(一般藥材中用到的瓜子,都是冬瓜子)。

2. 絲瓜

瀉熱涼血,宣通經絡

甘平(蘇頌曰冷)。涼血解毒,除風化痰,通經絡,行血脈(老者筋絡貫穿,象人經絡,故可借其氣以引之),消浮腫,稀痘瘡(出不快者,燒存性,入硃砂,蜜水調服)。治腸風崩漏,疝痔癰疽,滑腸下乳。

白話文:

絲瓜,性味甘平(蘇頌認為是冷的)。它有涼血解毒的功效,能去除體內的風邪、化解痰液,並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老年人筋絡像是人的經絡一樣貫穿全身,所以可以藉助絲瓜的氣來引導氣血)。此外,絲瓜還能消除水腫、幫助稀少未發的痘瘡發出(如果痘瘡出不來,可以將絲瓜燒成灰,加入硃砂,用蜂蜜水調服)。絲瓜可以治療腸風便血、崩漏、疝氣、痔瘡、癰疽等疾病,並有潤滑腸道、促進乳汁分泌的作用。

3. 茄根

瀉,散血,消腫

散血消腫。煮汁漬凍瘡(史國公藥酒,用白茄根為君。茄根以馬尿浸三日,曬炒為末,點牙即落)。

茄子甘寒,散血寬腸,動風發病。

白話文:

茄根有瀉下的作用,能散瘀血、消除腫脹。

散瘀血、消除腫脹。煮汁浸泡凍瘡(史國公藥酒,以白茄根為主要藥材。茄根用馬尿浸泡三天,曬乾炒過後磨成粉末,點在牙齒上,牙齒就會脫落)。

茄子味甘性寒,能散瘀血、使腸道通暢,但會引發風邪,使疾病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