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叔微

《普濟本事方》~ 卷第八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 (6)

1. 海蛤散

婦人傷寒血結胸膈,揉而痛不可撫近。

海蛤,滑石,甘草(炙,各一兩),芒硝(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雞子清調下。

小腸通利,則胸膈血散;膻中血聚,則小腸壅。小腸壅膻中血不流行,宜此方。若小便血數行,更宜桂枝紅花湯,發其汗則愈。《活人書》云此方疑非仲景方,然其言頗有理,姑存之。桂枝紅花湯只桂枝湯中加紅花一捻。

白話文:

婦女因為傷寒導致胸膈部位有血瘀結塊,按揉時會疼痛而且不能靠近觸摸。

藥方組成:海蛤、滑石、炙甘草各一兩,芒硝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雞蛋清調和後服用。

小腸如果通暢,胸膈的血瘀就會散開;如果血聚積在膻中穴(胸部兩乳之間),就會導致小腸阻塞。小腸阻塞,膻中穴的血就無法正常運行,這時就適合使用這個方子。如果小便帶血而且頻繁,就更應該用桂枝紅花湯,讓身體發汗就能治癒。《活人書》說這個方子可能不是張仲景的方子,但是它的說法很有道理,所以暫且保留下來。桂枝紅花湯就是在桂枝湯裡面加入一小撮紅花。

2. 真武湯

治太陽病汗過不解,頭眩筋惕肉瞤。

茯苓(去皮),芍藥(各三分),附子(一枚,炮,去皮臍,用四之一),白朮(半兩)

上粗末,抄五錢,生薑五片,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溫服。若小便利者去茯苓,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分;嘔者去附子加生薑二兩,咳者加五味子六錢一字、細辛一分、乾薑一分。日三服。

鄉里有姓京者,以鬻繩為業。子年三十,初得病身微汗,脈弱惡風。醫以麻黃藥與之,汗遂不止,發熱心多驚悸,夜不得眠,譫語不識人,筋惕肉瞤,振振動搖。醫者又進驚風藥。予曰:此強汗之過也。仲景云: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大青龍湯。服之則筋惕肉瞤,此為逆也,惟真武湯可救。進此三服,佐以清心丸,竹葉湯送下,數日愈。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真武湯,用來治療太陽病,也就是外感風寒表證,結果發汗過度,導致病沒好,反而出現頭暈、筋脈跳動、肌肉顫動等症狀。

藥材組成有:茯苓(去皮)、芍藥(各三份)、炮製過的附子(一枚,去皮臍,取四分之一的量)、白朮(半兩)。

將這些藥材磨成粗末,每次取五錢,加入五片生薑,用一碗半的水煎煮成八分,去藥渣後溫服。如果小便順暢可以去掉茯苓;如果腹瀉則去掉芍藥,加入乾薑兩份;如果想吐就去掉附子,加入生薑二兩;如果咳嗽則加入五味子六錢、細辛一分、乾薑一分。一天服用三次。

村裡有個姓京的,靠賣繩子為生。他兒子三十歲,剛開始生病的時候稍微出汗,脈搏虛弱,怕風。醫生給他開了麻黃藥,結果汗流不止,開始發燒、心悸、晚上睡不著、胡言亂語不認人、筋脈跳動、肌肉顫抖,身體不停地抖動。醫生又給他開了治驚風的藥。我說:這是發汗太過的緣故。張仲景說過:脈搏虛弱、出汗、怕風的人,不能服用大青龍湯。如果服用就會出現筋脈跳動、肌肉顫動,這是病情惡化的表現,只有真武湯可以救治。我給他服用了三次真武湯,再搭配清心丸,用竹葉湯送服,幾天後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