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叔微

《普濟本事方》~ 卷第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1)

1. 調中丸

治小兒久傷脾胃,腹脹。

乾薑(炮),橘紅,白朮,茯苓(去皮),木香,縮砂仁,官桂(去粗皮,不見火),良薑(各等分)

上細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熟水下。

白話文:

調中丸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小孩因為長期損傷脾胃而導致的腹部脹氣。

藥材成分有:炮製過的乾薑、橘紅、白朮、去皮茯苓、木香、縮砂仁、去除粗皮且沒有經過火烤的官桂、良薑(每種藥材的份量都一樣)。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用米糊或麵糊做成如同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顆,在飯後用溫開水送服。

2. 芎樸丸

治小兒疳瘦,瀉白水,腹膨脹。

芎藭,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一兩),白朮(半兩)

上細末,煉蜜丸如小彈子大,每服一丸,米飲化下。三歲以下半丸。

白話文:

這個藥方「芎樸丸」是用來治療小兒疳積消瘦,拉肚子排出白色水狀糞便,以及肚子脹大的情況。

藥材組成是:

芎藭、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烤過),各一兩;白朮,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做成丸子,大小像小彈珠一樣。每次服用一丸,用米湯化開後服用。三歲以下的小孩服用半丸。

3. 消積丸

治小兒食積,口中氣溫,面黃白,多睡,大便黃赤臭。

縮砂(十二個),丁香(九個,不見火),烏梅肉(三個),巴豆(一個去皮、膜、油)

上細末,糊丸如黍米大。三歲以上五、六丸,三歲以下二、三丸。溫水下,無時。

大凡小兒身溫壯,非變蒸之候,大便白而酸臭,為胃有蓄冷。宜丸藥消下,後服溫胃藥。若身溫壯,大便赤而酸臭,為胃有蓄熱。亦宜丸藥消下,後服涼胃藥。無不愈。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消積丸」,是用來治療小孩子因為吃太多東西消化不良,導致口氣熱熱的、臉色黃黃白白的、很愛睡覺、大便黃色或紅色而且很臭的症狀。

藥材有:縮砂(十二個)、丁香(九個,不能用火烤過)、烏梅肉(三個)、巴豆(一個,要去掉外皮、薄膜和油脂)。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米糊做成像是黍米大小的藥丸。三歲以上的小孩吃五、六顆,三歲以下的小孩吃二、三顆,用溫水送服,什麼時候吃都可以。

一般來說,如果小孩身體發熱強壯,不是正在長牙或發育的階段,大便呈現白色而且酸臭,就是胃裡積了寒氣,應該用藥丸幫助消化排泄,之後再服用溫胃的藥。如果小孩身體發熱強壯,大便呈現紅色而且酸臭,就是胃裡積了熱氣,也應該用藥丸幫助消化排泄,之後再服用清胃火的藥,這樣病就能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