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七(貞集) (7)
卷七(貞集) (7)
1. 汗證方
加味補中益氣湯,治陽虛自汗。
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升麻,柴胡,橘紅,甘草,麻黃根,浮小麥,白芍,桂枝,棗仁,虛極加附子二片
水盅半,棗二枚,煎七分服。
加味當歸六黃湯,治陰虛盜汗。
當歸,黃芩,黃連,黃柏,生地黃,熟地黃(各一錢),黃耆(二錢),棗仁,牡蠣,麥冬(各七分),五味(九粒)
加棗二枚,煎服。
加減黃耆建中湯
黃耆(二錢),桂(五分),人參(一錢),白芍(二分),當歸(八分),甘草(五分)
加棗三枚,溫服。
玉屏風散,治氣虛自汗。
黃耆(炙),防風(各一兩),白朮(炒二兩)
上共為末,每服三錢。
大補黃耆湯,治氣血俱虛自汗。
黃耆(炙),人參,山萸,白朮(炒),川歸,肉蓯蓉,肉桂(略炒),五味(炒),甘草(炙),川芎,防風(各一錢),茯苓(錢半),熟地(二錢)
加棗三枚,煎服。
調衛湯,治濕熱自汗,一身肢節盡痛,而脈濡者。
麻黃根,黃耆(各一錢),麥冬,生地,生甘草,當歸梢,生黃芩,半夏(各五分),羌活(七分),豬苓,蘇木,紅花(各二分),五味(七粒)
艾煎茯苓散,治別處無汗,心孔一片有汗者。
以艾煎湯,調茯苓末一錢服。
白話文:
【汗證方】
-
加味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因陽氣虛弱導致的自發性出汗。 成份包括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升麻、柴胡、橘紅、甘草、麻黃根、浮小麥、白芍、桂枝和棗仁。若極度虛弱,可再加入兩片附子。 服用方法:取半杯水,加入兩顆棗子一同煎煮至剩下七分,即可飲用。
-
加味當歸六黃湯,適用於因陰虛所致的夜間盜汗。 成份有當歸、黃芩、黃連、黃柏、生地黃、熟地黃、黃耆、棗仁、牡蠣和麥冬以及五味子。 服用方法:加入兩顆棗子煎煮後飲用。
-
加減黃耆建中湯, 成份有黃耆、桂枝、人參、白芍、當歸、甘草。 服用方法:加入三顆棗子,溫熱服用。
-
玉屏風散,用於治療因氣虛導致的自發性出汗。 成份為炙黃耆、防風和炒白朮。 服用方法: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
-
大補黃耆湯,適用於氣血兩虛導致的自發性出汗。 成份有炙黃耆、人參、山萸、炒白朮、川歸、肉蓯蓉、肉桂、炒五味、炙甘草、川芎、防風、茯苓和熟地。 服用方法:加入三顆棗子煎煮後飲用。
-
調衛湯,用於治療由濕熱導致的自發性出汗,伴隨全身關節疼痛且脈象濡弱的症狀。 成份有麻黃根、黃耆、麥冬、生地、生甘草、當歸梢、生黃芩、半夏、羌活、豬苓、蘇木、紅花和五味子。
-
艾煎茯苓散,用於治療身體其他部位無汗,但心口區域卻有汗的情況。 使用方法:以艾草煎湯,調入一錢茯苓粉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