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醫偶錄》~ 卷二 (17)
卷二 (17)
1. 膽部(足少陽屬腑)
膽者,清虛之府,居半表半裡之交,與肝為表裡。氣血足則膽氣壯,氣血虛則膽氣怯,膽受邪即陰陽交戰而寒熱往來,故瘧症之來不一,而總不離乎少陽也。然其擔事之力,猶中正之官,不偏不倚,決斷出焉。
膽有表症,左關脈必浮而弦,其症為頭汗,為寒熱往來。
頭汗者,寒邪將化火也,小柴胡湯加丹皮主之。
寒熱往來者,陰陽相爭也,小柴胡湯主之。
膽之虛,左關脈必細軟。其症為驚悸,為太息。
驚悸者,心血不足以將之也,安神定志丸主之。
太息者,氣虛也,四君子湯主之。
膽之實,左關脈必洪。其症為胸滿,為脅痛,為耳聾。
胸滿者,邪氣結聚也,小柴胡湯加枳殼、桔梗主之。
脅痛者,邪入膽經布之脅下也,小柴胡湯加山梔、枳殼主之。
耳聾者,氣火上衝而閉也,逍遙散加蔓荊、石菖蒲、香附主之,或小柴胡湯。
膽之寒,脈左關必遲。其症為精滑,為嘔吐,為舌苔滑。
精滑者,肢腫食少,心虛煩悶,坐臥不安,溫膽湯主之。
嘔吐者,邪正相爭也,小柴胡湯加藿香湯主之。
舌苔滑者,邪未化入也,二陳湯主之。
膽之熱,脈左關必弦數。其症為口苦,為嘔吐,為盜汗,為目眩。
口苦者,熱在膽,膽汁泄也,小柴胡湯主之。
嘔吐者,膽移熱於胃也,小柴胡湯加姜炒竹茹主之。
盜汗者,熱開腠理也,小柴胡湯加丹皮主之。
目眩者,膽附於肝,肝竅在目,熱故眩也,小柴胡湯加山梔主之。
白話文:
[膽部(足少陽屬腑)]
膽臟是一個清淨虛空的器官,它位於身體半表半里的位置,和肝臟互為表裏。當人體的氣血充足時,膽臟的功能就會強壯;反之,若氣血虛弱,膽臟的功能就會變得怯懦。一旦膽臟受到外邪的侵擾,便會引發陰陽兩力的對抗,進而產生寒熱交替的現象,因此瘧疾的發生雖有多種原因,但歸根究柢都脫離不了和少陽相關的因素。然而,膽臟在處理這些問題的能力上,就像一位公正無私的官員,不會偏袒任何一方,能夠果斷地做出判斷。
當膽臟出現表證時,左關脈必定呈現浮且弦的脈象,其病徵會有頭部冒汗、寒熱交替的情況。
頭部冒汗,這表示寒邪即將轉化為火邪,治療時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上丹皮。
寒熱交替,這是因為體內陰陽力量在互相抗衡,可使用小柴胡湯進行治療。
膽臟虛弱時,左關脈必定呈現細且軟的脈象。其病徵會有驚悸、長歎息的現象。
驚悸,這是因為心血不足,無法正常運行所導致,可使用安神定志丸來治療。
長歎息,這是氣虛的表現,可用四君子湯來調理。
膽臟實證時,左關脈必定呈現洪大的脈象。其病徵會有胸口脹滿、脅部疼痛、耳鳴等情況。
胸口脹滿,這是因為邪氣在體內聚集所致,可使用小柴胡湯加上枳殼、桔梗來治療。
脅部疼痛,這是因為邪氣進入膽經,影響到脅下的部位,可使用小柴胡湯加上山梔、枳殼來治療。
耳鳴,這是因為氣火上升,導致聽覺閉塞,可使用逍遙散加上蔓荊、石菖蒲、香附,或者小柴胡湯來治療。
膽臟寒證時,左關脈必定呈現遲緩的脈象。其病徵會有精滑、嘔吐、舌苔滑等情況。
精滑,這表示四肢水腫,食慾減少,心情虛弱煩悶,坐立不安,可使用溫膽湯來治療。
嘔吐,這是因為邪氣和正氣在互相較勁,可使用小柴胡湯加上藿香湯來治療。
舌苔滑,這是因為邪氣尚未完全轉化,可使用二陳湯來治療。
膽臟熱證時,左關脈必定呈現弦數的脈象。其病徵會有口苦、嘔吐、盜汗、目眩等情況。
口苦,這是因為膽臟受熱,膽汁外泄所導致,可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嘔吐,這是因為膽臟的熱氣影響到胃部,可使用小柴胡湯加上姜炒竹茹來治療。
盜汗,這是因為熱氣開啟了毛孔,可使用小柴胡湯加上丹皮來治療。
目眩,這是因為膽臟和肝臟緊密相連,肝臟的視覺功能受到影響,所以才會產生眩暈感,可使用小柴胡湯加上山梔來治療。
2. 膽部藥隊
補膽猛將,烏梅
補膽次將,棗仁
瀉膽猛將,桔梗,青皮
瀉膽次將,柴胡,香附,秦艽,川芎
涼膽猛將,龍膽草
涼膽次將,青蒿,槐實
溫膽猛將,肉桂,細辛
溫膽次將,山茱萸
白話文:
[膽部藥物組合]
強力補膽藥物,烏梅
次級補膽藥物,棗仁
強力清泄膽火藥物,桔梗,青皮
次級清泄膽火藥物,柴胡,香附,秦艽,川芎
強力清涼膽部藥物,龍膽草
次級清涼膽部藥物,青蒿,槐實
強力溫暖膽部藥物,肉桂,細辛
次級溫暖膽部藥物,山茱萸
3. 膽部列方
溫腥湯,治膽氣虛寒,夢遺精滑等症。
製半夏(一錢五分),枳實(八分),陳皮,茯苓(各一錢五分),人參(一錢),熟地,炒棗仁(各三錢),遠志(一錢),五味子(一錢),甘草(炙五分),生薑(三片),棗(一枚)
小柴胡湯,四君子湯,逍遙散(三方俱見首卷)
安神定志丸(見心部)
二陳湯(見肝部)
白話文:
【溫腥湯】,用於治療因膽臟氣虛及寒冷導致的頻繁作夢、遺精等症狀。
藥方成分如下:製半夏1.5錢,枳實0.8錢,陳皮1.5錢,茯苓1.5錢,人參1錢,熟地3錢,炒棗仁3錢,遠志1錢,五味子1錢,炙甘草0.5錢,生薑三片,大棗一顆。
【小柴胡湯】,【四君子湯】,【逍遙散】(這三個藥方皆在書的第一卷中有詳細介紹)
【安神定志丸】(此藥方可在心臟疾病相關章節找到)
【二陳湯】(此藥方可在肝臟疾病相關章節找到)
4. 大腸部(手陽明屬腑)
大腸者,腎陰之竅,傳道之官,受事於脾胃,而與肺金相表裡,故肺氣虛則腸若墜,而氣為之陷,腸液少則肺亦燥,而鼻為之干,其呼吸甚密邇也。然腸口上接小腸,下通穀道,為諸臟泄氣之門,啟閉一失職而諸臟困矣。
大腸無表症,皆屬於里。
大腸虛者,氣虛也。脈右尺必沉弱。其症為久痢,為脫肛。
久痢者,氣血不足也,歸脾湯、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加烏梅即可。
脫肛者,氣虛下陷也,補中益氣湯加荷葉主之。
大腸實者,胃實移熱也。脈右尺必洪實。其症為便閉,為臟毒,為燥渴譫語發狂,為腸癰。
便閉者,實火閉也,小承氣湯主之。
臟毒者,腸胃不清,不如魚腸如豆汁也,芍藥甘草湯主之。
燥渴譫語發狂者,燥屎不出也,小承氣湯主之。
腸癰者,當臍而痛,溺數如淋,千金牡丹皮散主之。
大腸寒者,積冷也。脈右尺必沉遲。其症為久痢,為便血。
久痢者,腹綿綿痛,寒積在臟也,鴉膽子包粉團吞之。
便血者,肢冷喜熱,寒在腸也,附子理中湯加歸、芍主之。
大腸熱者,肺經移熱居多。脈右尺必推。其症為便血,為腸風,為脫肛。
便血者,口燥唇焦,熱在腸也,芍藥甘草湯加黃芩、丹皮、生地。
腸風者,臟腑有熱,風邪乘之,故下血而腹不痛,清魂散主之。
脫肛者,腸有火則脫出難收,腫而痛也,三黃解毒湯,加知母、荷葉主之。
白話文:
[大腸部(手陽明屬腑)]
大腸,是腎臟陰液的通道,負責傳導廢物的器官,它從脾胃接收食物殘渣,並且和肺部有著密切的聯繫,因此肺氣虛弱時,會感到腸道像下垂一樣,氣力也會下降;如果腸道的水分不足,肺部也會變得乾燥,進而導致鼻子乾澀,可見肺腸兩者的關聯性極高。大腸的出口上接小腸,下連糞便排出的通道,是身體其他臟器廢氣排泄的門戶,一旦功能失常,其他臟器都會受到影響。
大腸疾病若無表面症狀,通常都屬於內部問題。
大腸虛弱,通常是氣力不足。在診斷脈搏時,右手尺部的脈象必然呈現低弱。這種情況下的病症包括長期腹瀉,以及直腸脫垂。
長期腹瀉,是因為氣血不足,可以服用歸脾湯、十全大補湯或補中益氣湯,再加入烏梅來治療。
直腸脫垂,是由於氣力不足導致下陷,可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荷葉來調理。
大腸實證,多由胃部過熱所致。在診斷脈搏時,右手尺部的脈象必然強烈。這種情況下的病症包括便祕、內臟毒素、口渴躁狂、腸炎。
便祕,是因為體內有實火阻塞,可以服用小承氣湯來治療。
內臟毒素,是因為腸胃不清,可用芍藥甘草湯來治療。
口渴躁狂,是因為體內有實火,可以服用小承氣湯來治療。
腸炎,是在肚臍周圍疼痛,頻繁小便,可用千金牡丹皮散來治療。
大腸寒症,是因長期寒涼積聚。在診斷脈搏時,右手尺部的脈象必然緩慢。這種情況下的病症包括長期腹瀉,以及便血。
長期腹瀉,腹部持續性疼痛,是因為寒涼在腸道積聚,可用鴉膽子包粉丸來治療。
便血,四肢冰冷且偏好溫暖,是因為腸道寒冷,可用附子理中湯加上當歸、芍藥來治療。
大腸熱症,多由肺經移熱所致。在診斷脈搏時,右手尺部的脈象必然浮動。這種情況下的病症包括便血,腸風,以及直腸脫垂。
便血,口乾脣焦,是因為腸道熱度過高,可用芍藥甘草湯加上黃芩、丹皮、生地來治療。
腸風,是因為臟腑有熱,風邪趁虛而入,導致出血但腹部不痛,可用清魂散來治療。
直腸脫垂,是因為腸道有火氣,導致脫出難以收回且腫痛,可用三黃解毒湯加上知母、荷葉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