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時進

《一見能醫》~ 卷之六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12)

1. 脅痛有兩邊之別(四種)

脅痛者,肋痛也。《經》云: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脅居一身之左右,陰陽六氣之所行,或痰涎、或死血、或食積,流滯於其間,使不運行,氣不升降,故作痛也。左脅痛是肝氣不順,右脅痛是肺氣受傷,治以二陳湯。左痛,加官桂、青皮、柴胡、赤芍、歸尾、桃仁、龍膽草、黃連之類。

右痛,加蒼朮、撫芎、南星、枳殼、香附、麥芽、砂仁、白芥子、薑汁、竹瀝之類。

又有腎氣上攻,胃口作酸,分兩脅而痛者,生艾汁調五苓散服之。脅下一條扛起作痛者,保和丸。脅下悠悠痛不止者,是肝氣不是也,四物湯加柴胡治之。肥白人,氣虛發熱,脅下痛者,用參、耆補氣,柴、芩退熱,木香、青皮以調其氣。瘦弱人,平昔多怒,脅痛寒熱者,必有瘀血,宜桃仁、紅花、柴胡、青皮、大黃之類行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脅痛,也就是肋骨部位的疼痛。古人認為,身體的左右側分別代表了陰和陽的運行路徑。脅痛可能是因為痰液、死血或食物殘渣在身體裡積聚,阻礙了氣的正常運行,導致氣無法順利上下流動,進而產生疼痛。

如果左側脅痛,通常表示肝氣不順;而右側脅痛,則可能是肺氣受到了損傷。治療時,會使用一種名為「二陳湯」的藥方。如果是左側疼痛,會在二陳湯的基礎上添加官桂、青皮、柴胡、赤芍、歸尾、桃仁、龍膽草、黃連等藥材。

如果是右側疼痛,則會加入蒼朮、撫芎、南星、枳殼、香附、麥芽、砂仁、白芥子、薑汁、竹瀝等成分。

另外,若腎氣上沖導致胃部痠痛,並延伸到兩側脅部疼痛,可服用生艾汁調和的五苓散。若是脅下有一條線狀的疼痛,可以使用保和丸。如果脅下疼痛持續不斷,通常是由肝氣引起的,可服用四物湯加上柴胡來治療。

對於體型較胖、常感到虛弱且有發熱症狀,同時伴有脅痛的人,可使用人參、黃耆等藥材來補充元氣,再配以柴胡、黃芩來降溫,最後加上木香和青皮來調節氣機。

至於體型消瘦、易怒,且有脅痛伴隨寒熱的人,可能有瘀血存在,適合使用桃仁、紅花、柴胡、青皮、大黃等藥材來促進血液循環,達到祛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