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時進

《一見能醫》~ 卷之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4)

1. 葛仙翁十藥神書,程國彭增損方法

驅蟲丸

明雄黃(一兩),蕪荑,雷丸,鬼箭羽(各五錢),獺肝(一具),丹參(一兩五錢),麝(二分五釐),

煉蜜丸如桐子大,每食後開水下十丸,日三服。紫金丹亦效,或用真蘇合香丸治之尤佳。

癸字號方

補五臟虛損。凡病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況由虛致病者乎?則補法為最要。難經云: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和其榮衛;損其脾者,調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按法主之。

補天大造丸

補五臟虛損。

人參(二兩),黃耆(蜜炙),白朮(陳土蒸,各三兩),當歸(酒蒸),棗仁(去殼炒),遠志(去心,甘草水泡炒),白芍(酒炒),山藥(乳蒸),茯苓(乳蒸各一兩五錢),枸杞子(酒蒸),大熟地(九蒸曬,各四兩),紫河車(甘草水洗,一具),鹿角(熬膏,一斤),龜板(熬膏,八兩)

以龜鹿膠和藥,加煉蜜丸,每早開水下四錢。陰虛內熱甚者,加丹皮(二兩);陽虛內寒者,加肉桂(五錢)。

加味虎潛丸

附治諸虛百損,降相火,助精神,壯筋骨,健脾胃,生氣血。

人參(二兩),黃耆(炙、蜜,各五錢),熟地(二兩),山藥,茯苓,山萸(各一兩),丹皮,知母,澤瀉(各七錢),天冬,麥冬(各一兩),黃柏,五味(各五錢),當歸(八錢),白芍,牛膝,杜仲,陳皮(各一兩),鎖陽(五錢),虎骨,菟絲子,龜板,枸杞子,鹿角霜(各一兩)

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滾湯下。冬月去白芍,加炒乾姜(五錢);色欲虛勞,用滋降陰火湯。六味地黃丸固是聖藥,然亦有勞心內傷,勞力內傷,飢餓內傷,跌僕內傷,淹淹不愈,或成虛勞。病者不言其故,醫者不問其由,誤認陰虛,妄投湯劑,不惟不得去病,而反害之,故望聞問切四者,缺一不可。

錦囊加減地黃丸十方(附)

按熟地滋陰補腎,生血生精。山茱萸溫肝逐風,澀精秘氣。牡丹皮瀉君、相之火伏,涼血退熱。山藥清虛熱於肺脾,補脾固腎。茯苓滲脾中濕熱而通腎交心。澤瀉瀉膀胱水邪而聰耳明目。六經備治,而功專補腎肝,寒燥不偏,而補兼氣血,苟能常服,其功未易闡述也。

錢氏加減法,血虛陰衰,熟地為君;精滑頭昏,山藥為君;小便或多或少,或赤或白,茯苓為君;小便淋瀝,澤瀉為君;心虛火盛及有瘀血,丹皮為君;脾胃虛弱,皮膚乾澀,山藥為君。

二妙地黃丸

治濕熱內郁,而為便濁。

六味內,地黃用微火焙燥,加川黃柏七錢,熟附子(五錢),二味鹽酒同浸一宿。各揀開,黃柏炒褐色,附子焙燥,茅山蒼朮二兩,切大塊,米泔水浸透,切片,黑脂麻拌燥黃。如濕多熱少,附子七錢;如濕少熱多,附子五錢,黃柏七錢。共為細末,用金石斛四兩,煎濃汁入白蜜二十兩,同煉為丸,每晚早前食,白湯各服三錢。

白話文:

驅蟲丸

將明雄黃(約37.5克)、蕪荑、雷丸、鬼箭羽(各約18.75克)、獺肝(一副)、丹參(約56.25克)、麝香(約0.9375克)混合。

用煉製過的蜂蜜將藥材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後用溫開水吞服十丸,每日服用三次。紫金丹也有相同的效果,或者使用真正的蘇合香丸來治療效果更佳。

癸字號方

此方用於補養五臟的虛損。凡是病邪侵入人體,必定是氣虛的緣故,更何況是由於虛弱而導致的疾病呢?所以補養的方法最為重要。《難經》中說:肺虛者,要補益其氣;心虛者,要調和營衛;脾虛者,要調飲食,使其適應寒溫變化;肝虛者,要使其舒緩;腎虛者,要補益其精氣,按照這些原則來進行治療。

補天大造丸

此方用於補養五臟的虛損。

使用人參(約75克)、蜜炙黃耆、陳土蒸過的白朮(各約112.5克)、酒蒸當歸、去殼炒過的棗仁、去心後用甘草水浸泡炒過的遠志、酒炒白芍、乳蒸山藥、乳蒸茯苓(各約56.25克)、酒蒸枸杞子、九蒸九曬的大熟地(各約150克)、用甘草水洗淨的紫河車(一副)、熬製成膏的鹿角(約375克)、熬製成膏的龜板(約300克)。

用龜鹿膠和藥,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每天早晨用溫開水吞服約15克。陰虛內熱嚴重者,加入丹皮(約75克);陽虛內寒者,加入肉桂(約18.75克)。

加味虎潛丸

此方用於治療各種虛損,降相火,幫助恢復精神,強壯筋骨,健脾胃,生成氣血。

使用人參(約75克)、炙黃耆、蜜炙黃耆(各約18.75克)、熟地(約75克)、山藥、茯苓、山萸肉(各約37.5克)、丹皮、知母、澤瀉(各約26.25克)、天冬、麥冬(各約37.5克)、黃柏、五味子(各約18.75克)、當歸(約30克)、白芍、牛膝、杜仲、陳皮(各約37.5克)、鎖陽(約18.75克)、虎骨、菟絲子、龜板、枸杞子、鹿角霜(各約37.5克)。

用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用白開水吞服。冬季時去掉白芍,加入炒乾姜(約18.75克);因性慾過度導致虛勞者,使用滋降陰火湯治療。六味地黃丸固然是良藥,但也有勞心內傷、勞力內傷、飢餓內傷、跌僕內傷等各種情況,久病不癒,甚至發展成虛勞。病人不說出原因,醫生也不詢問,就誤認為是陰虛,隨意使用湯藥,不僅不能治病,反而會傷害身體。因此望聞問切四診,缺一不可。

錦囊加減地黃丸十方(附)

熟地可以滋陰補腎,生血生精;山茱萸可以溫肝祛風,固精氣;牡丹皮可以瀉君火、相火,涼血退熱;山藥可以清除肺脾虛熱,補脾固腎;茯苓可以滲脾中濕熱,並能通腎交心;澤瀉可以瀉膀胱水邪,使耳聰目明。此方兼顧六經,但主要功效是補腎肝,寒熱燥濕都不偏,且能補氣血。如果能夠長期服用,其功效是難以完全說明的。

錢氏加減法是:血虛陰衰,以熟地為主要藥材;精滑頭昏,以山藥為主要藥材;小便或多或少,或紅或白,以茯苓為主要藥材;小便淋漓不盡,以澤瀉為主要藥材;心虛火旺或有瘀血,以丹皮為主要藥材;脾胃虛弱,皮膚乾燥,以山藥為主要藥材。

二妙地黃丸

此方用於治療濕熱內鬱引起的便濁。

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將熟地用微火烘乾,加入川黃柏(約26.25克)和熟附子(約18.75克),用鹽酒一起浸泡一晚。分別取出,將黃柏炒至褐色,將附子烘乾,取茅山蒼朮(約75克),切成大塊,用米泔水浸透,切片,與黑芝麻拌勻,曬乾。如果濕氣重於熱氣,附子用約26.25克;如果濕氣少於熱氣,附子用約18.75克,黃柏用約26.25克。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金石斛(約150克)煎煮濃汁,加入白蜜(約750克),一起煉製成藥丸。每天早晚飯前用白開水吞服約11.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