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時進

《一見能醫》~ 卷之八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7)

1. 小柴胡湯增損歌

(小柴胡湯:柴胡、半夏、人參、甘草、黃芩、生薑、大棗。)

小柴少(膽)陽為至賓,和解寬中不可少,

氣虛邪入用(人)參甘(草),柴(胡黃)芩清熱(半)夏嘔好。

本經之病小便秘,赤茯加之須牢記;

嘔者陳皮(生)姜竹茹,痰多貝母瓜蔞利。

少陽合病陽(胃)明證,葛根芍藥皆稱聖;

若還虛煩傷寒類,竹茹粳米堪相訂。

脅痛青皮為總司,右脅薑黃(玄胡)枳實施;

左脅桑皮赤芍藥,枳殼香附亦同之。

寒熱如瘧加桂枝,知母天花渴症思;

齒燥無津石膏末,金沸五味嗽能醫。

胸中飽滿熱尤甚,枳殼桔梗有神應;

痞結不寬小陷胸,黃連枳實真可益。

腹痛胸寒去黃芩;桂枝芍藥與加增,

自汗惡風發熱痛;桂枝湯合小柴(胡湯)行。

錯語心煩因內熱,黃連解毒同煎吃;

面赤發熱脈弦洪,煩渴飲水白虎散。

小便不利大便泄,小柴四苓(散)相配合;

大便不通加大黃,半夏去之防燥結。

胸煩不嘔減夏參,倍入瓜蔞並桔梗;

心下悸兮小水澀,減欲黃芩增茯苓。

胸中痞硬去大棗,(元)明粉加之硬自好;

外有微熱口不幹,去參加桂須應曉。

脈虛發熱或遺精,知柏牡蠣號滋陰;

便溏口乾胃氣弱,術苓芍藥可同臨。

口燥舌乾去半夏,麥冬五味有天花(粉)。

脈虛熱渴不飲水,麥冬五味人參加。

胸滿按痛去人參,枳桔蔞連四味增;

胸滿嗽痰去人參,枳桔蔞連貝(母)杏仁。

內熱下痢口渴甚,黃柏黃連芍藥並;

血虛發熱夜尤多,四物小柴相兼併。

婦人邪熱入血室,經水適斷身發熱;

柴胡四物兩方需,桂枝紅花牡丹地。

白話文:

小柴胡湯主要針對膽腑的問題,對於調和肝膽、舒緩中焦非常有效, 如果正氣不足,邪氣入侵,則會加入人參和甘草來補氣, 柴胡和黃芩清熱解毒,半夏能止吐。

當病人出現小便困難時,加入赤茯苓可以改善; 若是有嘔吐現象,會加入陳皮、生薑和竹茹,痰多時會使用貝母和瓜蔞。

當少陽與陽明兩經合病時,葛根和芍藥都是治療的良藥; 如果是虛煩或是感冒類的疾病,則會使用竹茹和粳米。

對於脇痛,會使用青皮; 右脅痛則會加入薑黃、玄胡和枳實; 左脅痛則會使用桑皮、赤芍藥,以及枳殼和香附。

若病人像瘧疾一樣,時冷時熱,會加入桂枝; 若是口渴,會使用知母和天花粉; 牙齒乾燥無津液,則會使用石膏; 咳嗽會使用金沸草和五味子。

胸悶且熱度高,則會使用枳殼和桔梗; 若是胸痞結實,會使用小陷胸湯,黃連和枳實可以增加效果。

腹痛且胸寒,會去掉黃芩,加入桂枝和芍藥; 自汗、怕風、發燒和疼痛,會使用桂枝湯和小柴胡湯。

錯語心煩是因為內熱,會使用黃連解毒湯; 臉紅發燒、脈搏洪大,煩渴想喝水,會使用白虎散。

小便不利且大便瀉,會使用小柴胡湯加上四苓散; 大便不通,會加入大黃,但要避免半夏以免造成燥結。

胸煩不嘔,會減少半夏和人參,增加瓜蔞和桔梗; 心悸且小便不順,會減少黃芩,增加茯苓。

胸中痞硬,會去掉大棗,加入元明粉; 外面有輕微的熱感,口不乾,會去掉人參,加入桂枝。

脈搏虛弱,發燒或遺精,會使用知母、柏子仁和牡蠣滋陰; 大便稀軟,口乾,胃氣虛弱,會使用白朮、茯苓和芍藥。

口乾舌燥,會去掉半夏,使用麥冬、五味子和天花粉。 脈搏虛弱,發熱且口渴,但不想喝水,會使用麥冬、五味子和人參。

胸滿且按壓會痛,會去掉人參,增加枳實、桔梗、瓜蔞和黃連; 胸滿且咳嗽多痰,會去掉人參,增加枳實、桔梗、瓜蔞、黃連、貝母和杏仁。

內部發熱,下痢且口渴,會使用黃柏、黃連和芍藥; 血虛發熱,特別是在晚上,會使用四物湯和小柴胡湯。

婦女邪熱進入血室,月經剛結束就發燒,會使用柴胡和四物湯, 同時加入桂枝、紅花、牡丹和地黃。

2. 二陳湯增損歌

二陳湯:半夏、陳皮、茯苓、甘草

二陳半苓去痰濕,脾虛甘草氣滯橘(皮);

火旺生痰(黃)芩與(黃)連,膈上不寬加枳(實)桔(梗)。

咳嗽生痰分冷熱,熱加芩連梔子石;

寒痰倍(半)夏甚麻黃,細辛烏頭同一轍。

外感風寒嗽若何,二陳枳桔並前胡;

乾葛桑皮清肺氣,先賢於此號參蘇。

濕痰倦怠身多軟,蒼白朮二宜首選;

風痰南星白附枳,天麻牙皂姜蠶咽。

氣虛有痰加參朮,六君子名因此立。

血虛知母天門冬,香附瓜蔞姜竹瀝。

食積生痰不克消,曲麥山楂連枳調;

甚者用攻宜丸藥,血虛血藥送之饒。

老痰倍半加瓜實,香附連翹還海石;

結痰有物在喉中,少佐芒硝便可減。

膈痰用吐宜提氣,防芎茶桔姜韭類;

痰居腸胃下之安,硝黃枳實杷甘遂。

痰在經絡及四肢,皮裡膜外姜竹施;

脅下有痰白芥子,非此無能上達之。

溫膽二陳加茹實,安神豁痰為第一;

苦增枳實與南星,湯號導痰能引膈。

四七湯中去草陳,加漆蘇樸棗姜鄰;

散郁消痰並順氣,孕生惡阻用無禁。

嘔吐皆因胃火痰,姜茹枳實炒黃連;

若還藥也下難吞,檳榔些少木香煎。

五六日嘔來不休,心胸脹悶手難揉;

多加枳樸芩連芍,便秘硝黃一服瘳。

嘈雜暖氣一般看,胸中積火與停痰;

二陳星梔並香附,石膏加上有何難。

同療吞酸與吐酸,本方加入炒黃連,

水停心下名痰飲,枳實豬苓利小便。

二陳半夏性最燥,血虛煩渴皆不要;

四物湯中亦勿加,貝母代之能取效。

白話文:

二陳湯是由半夏、陳皮、茯苓和甘草組成,主要用來祛除痰濕。如果脾氣虛弱且氣滯,則會加入更多甘草和橘皮。

若因火氣旺盛導致生痰,會再加入黃芩和黃連。如果胸口不舒暢,會再添加枳實和桔梗。

對於咳嗽生痰,如果是熱痰,會再加入黃芩、黃連、梔子和石膏;若是寒痰,則會加倍使用半夏,甚至加入麻黃,細辛和烏頭。

對抗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二陳湯會配合枳實、桔梗和前胡,同時加入乾葛和桑皮以清肺氣,這個配方被前人稱為參蘇散。

若因濕痰而感到疲憊無力,蒼朮和白朮會是首選。對於風痰,則會使用南星、白附、枳實、天麻、牙皁、薑和蠶沙。

對於氣虛兼有痰的人,可以加入人參和朮,形成六君子湯。若血虛,則會加入知母、天門冬、香附、瓜蔞、薑汁和竹瀝。

若因食物積累生痰,會加入麥麴、山楂和枳實來調理;嚴重時,可能需要丸藥,並且在血虛時,會配合血藥。

對於老痰,會加倍使用半夏,並加入瓜實、香附、連翹和海石。若痰結在喉嚨,會少量加入芒硝以減少痰量。

若要吐出膈上的痰,會使用防風、芎、茶、桔梗、薑和韭菜等提氣。若痰在腸胃,會使用硝黃、枳實、杷葉和甘遂來排泄。若痰在經絡或四肢,則會使用薑汁和竹瀝。若脅下有痰,會使用白芥子。

溫膽湯是在二陳湯基礎上加入茹實,能安神豁痰。若要加強效果,可加入更多的枳實和南星,形成導痰湯。

四七湯會去除甘草和陳皮,再加入漆樹、蘇葉、厚樸、大棗和生薑,能散鬱消痰順氣,適用於孕婦惡阻。

若因胃火和痰引起嘔吐,會加入薑、茹實、炒黃連和檳榔、木香。若持續嘔吐五至六天,胸脹手難揉,則會大量使用枳實、厚樸、黃芩、黃連和芍藥,便祕時加入硝黃,一服即癒。

對於嘈雜和噯氣,胸中積火和停痰,二陳湯會加入南星、梔子、香附和石膏。

對於吞酸和吐酸,會在本方加入炒黃連。水停心下形成的痰飲,則會使用枳實和豬苓來利尿。

然而,二陳湯中的半夏性質燥烈,對於血虛和煩渴的人都不適合。在四物湯中也不建議加入,可用貝母替代以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