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時進

《一見能醫》~ 卷之七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1)

1. 目疾者肝火之因

目者,肝之竅也。肝屬木,木主風,風動則肝火焰,風火交作,則邪害空竅,故目為之痛也。又云:目有五輪,藏腑之精華,宗脈之所聚,其白精屬肺金,內輪屬脾土,烏精屬肝木,瞳人屬腎水,赤脈屬心火。如白睛變赤,火乘肺也。內輪赤腫,火乘脾也。烏睛瞳又被翳,火乘肝與腎也。

赤脈貫目,火自甚也,凡目暴赤腫起,羞明隱澀淚出不止,暴塞目滿,皆風熱之所為也。治以消風養血湯。如昏弱不欲視物,內障見黑花,瞳子散大,遇夜雀盲,皆血少腎虛之所致也,治以滋陰地黃丸。久患翳膜遮睛者,還睛丸主之。

白話文:

眼睛的疾病多是由肝火旺盛所導致。在中醫理論中,眼睛是肝臟的外在表現。肝臟屬木,而木性喜風,當風動時會引起肝火上升,風火相交作用下,邪氣就會侵入空竅,進而使眼睛感到疼痛。

另外,眼睛可以分為五個部分,分別對應五臟的精華,是許多經絡的聚集處。眼白的部分屬肺金,眼瞼內層屬脾土,眼球黑色部分屬肝木,瞳孔屬腎水,紅色的血管則屬心火。如果眼白變紅,表示心火克肺;眼瞼紅腫,表示心火克脾;眼球和瞳孔出現混濁,表示心火克肝和腎。

如果紅色的血管布滿整個眼睛,表示心火過盛。凡是眼睛突然紅腫、畏光、眼睛乾澀、不停流淚、視力模糊,都是由風熱引起的。治療上可用消風養血湯。

若視力模糊、不想看東西、看到黑點、瞳孔擴大、夜晚看不清,這些都是血液不足、腎氣虛弱造成的,可用滋陰地黃丸治療。

長期有眼睛被翳膜遮蓋的情況,可用還睛丸來治療。

2. 睡起目赤(附)

睡起目赤腫,良久如常者,血熱也。臥則血歸於肝,故目赤腫,良久血散,故如常也。用生地黃汁,浸粳米半升,曬乾,三浸三曬,每夜以米煮粥,食一盞,數日即愈。

白話文:

如果在睡醒後眼睛會紅腫,但過一段時間就會恢復正常,這可能是因為血液過熱所導致。當人躺下時,血液會迴流到肝臟,所以會造成眼睛紅腫,但隨著時間血液分散,眼睛就會回到原本的狀態。治療方式是使用生地黃的汁液浸泡半升的粳米,然後曬乾,這個過程要重複三次。每天晚上以這些米煮粥,喝一碗,連續幾天後症狀就會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