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芻言》~ 第三十章 赤白濁
第三十章 赤白濁
1. 第三十章 赤白濁
濁者,小溲不清也,屬濕熱。初宜治脾滲濕熱;久宜補腎固精。如二陳湯加蒼朮、黃柏、萆薢;赤色者再加丹參。濁病稍久,當固精兼滲濕,萆薢分清飲;中氣虛者,補中益氣湯;又有命門陽衰,氣不攝精,每致敗精為濁,宜附桂八味丸加菟絲子、車前子,以導敗精。
濁出精竅,與淋出溺竅不同,病久宜固腎,不宜分利,是要旨也。
白話文:
[第三十章 赤白濁]
所謂的赤白濁,指的是小便混濁不清,這是由濕熱導致的問題。在初期,應著重於調理脾胃,去除濕熱;若病情持續較久,則需補腎固精。可以使用二陳湯,再加入蒼朮、黃柏、萆薢等草藥;若是尿液呈現紅色,則可再添加丹參。
對於濁病稍微久一些的患者,治療時應同時固精及去濕,可用萆薢分清飲。若中氣虛弱,則應使用補中益氣湯。另外,對於命門陽氣衰弱,無法控制精氣,導致精氣敗壞而產生濁狀的患者,適合使用附桂八味丸,再加入菟絲子、車前子,以幫助排出敗精。
赤白濁從精竅排出,與從尿道排出的淋病不同,病程長的人應該要強化腎臟功能,而不是頻繁排尿,這是治療此病的重要原則。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