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題元·朱震亨著,清·湯望久校輯

《脈因證治》~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四十七、疝㿗

【脈】,寸口弦緊,為寒疝。弦則衛氣不行,衛氣不行則惡寒,緊則不欲食。寸口遲緩,遲則為寒,緩為氣之虛,虛寒相搏而痛。脈沉緊豁大者,為虛。脈滑為疝,急為疝,搏為疝,見於何部而知其何臟。

【因證】,蓋全在肝經。因濕熱在經,抑遏至久,又感外寒,濕被鬱而作痛;或大勞則火起於筋,醉飽則火起於胃,房則火起於腎,大怒則火起於本經。

火鬱之甚,濕熱便盛,濁液凝聚,併入血隧,流於肝經,為寒所束,宜其痛甚。因痰飲積流入厥陰,聚結成核。因瘀結其本經,因虛而感,或內火外寒鬱之。肝經與沖、任、督所會,聚於陰器,傷於寒則陰縮入,傷於熱縱挺不收。屬木,性速急,火性暴而痛亦暴矣。

張論七疝:

寒疝,因濕地、雨水、風冷處,使內過多。其狀囊結硬如石,陰莖不舉,或控睪丸而痛,宜以溫劑下之。久而無子。

水疝,因醉過內,汗出遇風濕之氣聚於囊中。其狀腎囊腫痛如水晶,或癢搔出黃水,小腹或按之作水聲,陰汗,治宜逐水。

筋疝,因房勞及邪術所使。陰莖腫或潰膿,或痛而裡急,筋速縮,或挺不收,或白物如精,或莖痛之極則癢,宜降火下之。

血疝,因使內氣血流溢,滲入脬囊,留而不去,結成癰膿。多血,狀如黃瓜,在小腹兩旁,橫骨約中,俗云便癰,治宜和血。

氣疝,因號哭忿怒,氣鬱而脹,哭怒罷則散。其狀上連腎區,下及陰囊,宜以散氣藥下之。小兒有此,因父精怯,故不治。

狐疝,與氣疝大同小異。狀如仰瓦,臥則入小腹,行之則出入囊中,宜逐氣流經之劑下之。

㿗疝,因地卑濕,江淮間所生。其狀如升、鬥,不癢不痛,宜去濕之藥下之。女子陰戶突出,雖相類,乃熱不禁固也。

《三因》有四㿗:

腸㿗,因房室過度,元臟虛冷,腸邊膋系不收,墜入㿗中,上下無定,此難治。

氣㿗,因七情臟氣下墜,陰㿗腫脹急痛,易治。

水㿗,因濕氣得之,則腫脹其陰,易治之。

卵㿗,因勞役坐馬,致卵核腫脹,或偏有大小,上下無常,此難治也。

外有婦人陰門挺出,亦名㿗病。

丁香楝實丸,已下出李。

當歸(酒製,去蘆),炮附,川楝,茴香(以上各一兩)

銼,好酒三升,同煮。酒盡焙乾作末,入下藥:丁香,木香(各五分),全蠍(十三個),玄胡索(五錢)

上同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至百丸,溫酒下。

參朮湯,治虛疝脈豁大者是。

人參,白朮,山梔,香附

倉卒散,治寒疝入腹卒痛,小腸膀胱氣絞,腹冷重如石,出白汗。

山梔(四十九個,燒半過),生附子

酒煎二錢。

又一方,烏代附。

神應散,治諸疝心腹絞痛不忍,此方能散氣開結。

白話文:

四十七、疝氣

【脈象】,寸口脈象呈現弦而緊的狀態,這是寒疝的表現。弦脈表示衛氣運行不暢,衛氣運行不暢就會怕冷,緊脈則表示沒有食慾。寸口脈象呈現遲緩的狀態,遲脈表示寒冷,緩脈表示氣虛,虛寒相互搏擊就會產生疼痛。脈象沉而緊且豁大的,屬於虛證。脈象滑則為疝氣,急脈為疝氣,搏脈也是疝氣,根據脈象出現在哪個部位可以判斷是哪個臟腑的問題。

【病因與症狀】,疝氣的發生主要與肝經有關。濕熱之邪在肝經積聚很久,又感受了外來的寒邪,濕邪被鬱滯而產生疼痛;或者過度勞累導致筋脈起火,酒醉飯飽導致胃火上升,房事過度導致腎火上升,大怒則導致肝經本身的火氣上升。

火氣鬱積嚴重,濕熱就會更盛,濁液凝聚,侵入血脈,流注到肝經,被寒邪束縛,因此疼痛劇烈。或者因為痰飲積聚流入厥陰經,聚結成塊。或者因為瘀血阻滯在肝經,或者因為虛弱而感受外邪,或者因為內有火氣而外有寒邪鬱積。肝經與沖脈、任脈、督脈交會,在陰器部位會合,受到寒邪侵襲則陰莖會縮入,受到熱邪侵襲則陰莖會勃起不收。肝屬木,其特性是快速而急迫,火性暴烈,因此疼痛也來得快。

張仲景將疝氣分為七種:

  • 寒疝:因為居住在潮濕、雨水、風冷的地方,使體內寒氣過多。其症狀是陰囊結塊堅硬如石頭,陰莖無法勃起,或牽引睪丸疼痛,應該用溫熱的藥劑來治療。久而久之會導致不孕。

  • 水疝:因為酒醉過度,出汗後遇到風濕之氣聚集在陰囊中。其症狀是陰囊腫痛如水晶,或者瘙癢抓撓後流出黃水,小腹部按壓時可能聽到水聲,陰部潮濕多汗,治療應該排除體內多餘的水液。

  • 筋疝:因為房事過度或受到邪術影響。陰莖腫脹或潰爛流膿,或者疼痛而且有裡面急迫的感覺,筋脈迅速收縮,或者陰莖勃起後不能收縮,或者排出白色如精液的物質,或者陰莖疼痛到極點時會瘙癢,治療應該降火。

  • 血疝:因為內傷導致氣血流溢,滲入陰囊,停留不去,結成癰膿。多為血瘀,症狀是小腹兩旁出現像黃瓜一樣的腫塊,位於恥骨附近,俗稱便癰,治療應該活血化瘀。

  • 氣疝:因為號哭、憤怒,導致氣機鬱滯而脹痛,哭泣或憤怒停止後症狀就會消散。其症狀是上連腰部腎區,下至陰囊,應該用疏散氣機的藥物來治療。小兒出現這種情況,多因父親精氣不足,所以難以治癒。

  • 狐疝:與氣疝大同小異。症狀像仰放的瓦片,躺下時腫塊會縮入小腹,行走時則會出現在陰囊中,應該用疏通經絡、驅散氣機的藥物來治療。

  • 㿗疝:因為居住在低窪潮濕的地方,多發於江淮地區。其症狀是腫塊像量器升或斗一樣大,不癢不痛,應該用祛濕的藥物來治療。女子陰戶突出,雖然與此類似,但那是因為熱邪無法固攝所導致的。

《三因方》將㿗疝分為四種:

  • 腸㿗:因為房事過度,導致元氣虛冷,腸繫膜鬆弛無法收攝,腸子墜入㿗中,位置上下不定,這種情況很難治療。

  • 氣㿗:因為七情內傷導致臟氣下墜,陰㿗腫脹急痛,這種情況比較容易治療。

  • 水㿗:因為濕氣導致,使陰部腫脹,這種情況比較容易治療。

  • 卵㿗:因為過度勞累或騎馬導致,使睪丸腫脹,或偏大或偏小,位置上下不定,這種情況很難治療。

另外,婦女陰道突出,也稱為㿗病。

丁香楝實丸,出自李氏的醫書。

藥物組成:當歸(用酒浸泡後製過,去掉蘆頭),炮附子,川楝子,茴香(以上各一兩)

做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然後加入以下藥材:丁香,木香(各五分),全蠍(十三個),玄胡索(五錢)。

做法: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粉,用酒糊製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三十丸到一百丸,用溫酒送服。

參朮湯,治療虛證疝氣,脈象豁大者適用。

藥物組成:人參,白朮,山梔子,香附

倉卒散,治療寒疝突然發作,疼痛入腹,小腸膀胱氣機絞痛,腹部冰冷如石頭,出冷汗。

藥物組成:山梔子(四十九個,燒一半),生附子

做法:用水煎服二錢。

又一方,用烏頭代替附子。

神應散,治療各種疝氣引起的心腹絞痛,此方可以疏散氣機、開解鬱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