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舉要》~ 卷三 (6)
卷三 (6)
1. 雜症合論
夫腎為胃關,腎氣不足,則小便必不能利,此退法中又須腎氣丸以培其下元也。
嘔與吐不同,王安道曰:嘔者,東垣所謂聲物俱出者也。吐者,東垣所謂物出而無聲者也。至若干嘔與噦,皆聲出而無物也。東垣但以噦概之,而無干嘔之論。夫乾嘔與噦,所異者,微甚而已矣。乾嘔乃噦之微,噦乃乾嘔之甚。乾嘔者,其聲輕小而短。噦者,其聲重大而長。
又曰咳逆,俗以呃逆及呃忒呼之,治呃忒亦有用橘皮竹茹湯而愈者。然則噦逆呃忒,病雖不同,而為邪正之氣怫鬱擾亂所致則一也。
吐酸與中酸不同,劉河間曰: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脾熱則口甘,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咸,或口淡者胃熱也。凡中酸法宜溫藥散之者,亦猶解表之義。若久酸不已,則亦不宜溫之,宜以寒藥下之,後以涼藥調之。膈氣之證,與噎膈不同。噎膈由漸而成,難任剛藥,膈氣因胃陽衰微,陰乘陽位,以致粒米不入,日久不食,諸多蛔蟲上居膈間,非辛辣不能開之。
喻氏歷治多人,皆至半月不食而得生者,不出理中六君及旋覆代赭湯去代赭加赤石脂之治也。嘈雜與吞酸一類,張路玉曰:皆由肝氣不舒,相火乘及脾胃,治法不必用伐肝之劑,以六君子湯補脾運痰。火盛作酸者,用吳萸川連。
六郁者,氣鬱、濕鬱、痰鬱、熱鬱、血鬱、食鬱也。滑伯仁曰:氣鬱者,胸脅痛。濕鬱者,關節痛,周身疼,遇陰寒則發。痰鬱者,動則氣喘,寸口脈沉滑。熱鬱者,昏瞀小便赤,脈沉數,四肢無力,能食。食鬱者,噯酸,腹飽不能食,左寸脈和平,右寸脈緊甚。
五郁者,五行之郁也。趙養葵曰:東方生木,木者,生生之氣,即火氣也。火附木中,木鬱則火亦郁,火鬱則土鬱,土鬱則金鬱,金鬱則水鬱,五行相因,自然之理。余用逍遙散一方,治木鬱而諸郁皆愈。古方逍遙散,柴胡、薄荷、當歸、白芍、陳皮、甘草、白朮、茯神。其加味者,則丹皮、山梔。
余以山梔屈曲下行泄水,改用吳茱、炒連,即左金丸,黃連清心火,吳茱氣燥,肝氣亦燥,同氣相求,以平肝木,木平則不生心火,火不刑金而金能制木,不直伐木而佐金以制木,此左金所以得名也。繼用六味地黃加柴胡、白芍以滋腎水,俾能生木。逍遙散,風以散之也。地黃飲,雨以潤之也。
凡熱寒往來,惡寒惡熱,嘔吐吞酸嘈雜,胸痛脅痛,少腹膨脹,頭眩盜汗,疝氣飧泄等證,皆對證之方,倘一服即愈,少頃復發,或頻發而愈甚,此必下寒上熱之假證,此湯不可復投,當改用溫補之劑。
怔忡之證,心胸築築振動,惶惶惕惕,無時得安者是也,歸脾湯為要藥。
離魂病,身形作兩並臥,不辨真假,不語,問亦無答,有人病此,用人參、硃砂、茯苓濃煎服,真者氣爽,假者即化。
白話文:
腎臟就像胃的關口,腎氣不足,小便就會不順暢,這種情況在用瀉法治療的同時,還需要用腎氣丸來補養下焦元氣。
嘔吐和吐不一樣,王安道說:嘔是指像東垣說的那樣,有聲音且有東西吐出來。吐是指像東垣說的那樣,東西吐出來但沒有聲音。至於乾嘔和噦,都是只有聲音沒有東西吐出來。東垣把噦包含在內,沒有提到乾嘔。其實乾嘔和噦的區別只是程度上的輕微差異而已。乾嘔是輕微的噦,噦是嚴重的乾嘔。乾嘔時聲音輕小而短促,噦時聲音沉重而長。
還有一種叫咳逆,民間俗稱呃逆或呃忒,用橘皮竹茹湯治療呃忒也有效果。可見,噦逆和呃忒雖然病症不同,但都是因為邪氣和正氣相互衝突擾亂所導致的。
吐酸和中酸不一樣,劉河間說:肝熱會口酸,心熱會口苦,脾熱會口甜,肺熱會口辛,腎熱會口咸,如果口淡,則是胃熱。凡是中酸,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疏散,就像解表一樣。如果久酸不止,就不適合再用溫藥,應該用寒涼的藥物來攻下,之後再用涼藥來調理。膈氣的病症和噎膈不一樣。噎膈是逐漸形成的,不能用強烈的藥物治療;膈氣是因為胃陽虛弱,陰寒之氣佔據陽氣的位置,導致米粒都吃不下,時間久了無法進食,很多蛔蟲跑到膈之間,必須用辛辣的藥物才能打開。
喻氏曾經治療很多人,都是半個月都沒法進食,最後能夠活下來的,都是使用理中湯、六君子湯以及旋覆代赭湯去掉代赭石加入赤石脂等藥物治療的。嘈雜和吞酸屬於同一類,張路玉說:都是因為肝氣不舒暢,相火侵犯脾胃所導致的。治療方法不必用攻伐肝臟的藥物,用六君子湯來補脾、化痰。如果火盛導致口酸,可以用吳茱萸和黃連。
六鬱指的是氣鬱、濕鬱、痰鬱、熱鬱、血鬱、食鬱。滑伯仁說:氣鬱會導致胸脅疼痛;濕鬱會導致關節疼痛、全身疼痛,遇到陰冷天氣就會發作;痰鬱會導致稍微動一下就氣喘,脈象沉滑;熱鬱會導致昏沉、小便赤黃,脈象沉數,四肢無力,但是能吃;食鬱會導致打嗝酸腐,腹脹不能吃東西,左寸脈平緩,右寸脈比較緊張。
五鬱指的是五行的鬱結。趙養葵說:東方屬木,木是生生之氣,也就是火氣。火依附在木中,木鬱結,火也會鬱結,火鬱結,土也會鬱結,土鬱結,金也會鬱結,金鬱結,水也會鬱結,五行之間相互影響,是自然之理。我用逍遙散這一方子,治療木鬱,其他鬱結也都好了。古方逍遙散由柴胡、薄荷、當歸、白芍、陳皮、甘草、白朮、茯神組成。加味的話,可以加丹皮、山梔。
我認為山梔子是彎曲向下走來泄水的,我把它改用吳茱萸和炒黃連,就是左金丸。黃連能清心火,吳茱萸性燥,肝氣也燥,同氣相求,可以平肝木,肝木平了就不會產生心火,火不克制金,金就能克制木,不直接攻伐木,而是用金來輔助制約木,這就是左金丸得名的原因。接著再用六味地黃丸加柴胡、白芍來滋養腎水,使之能夠生木。逍遙散是用風來疏散,地黃飲是用雨來滋潤。
凡是出現發冷發熱交替、怕冷怕熱、嘔吐、吞酸、嘈雜、胸痛、脅痛、少腹脹滿、頭暈、盜汗、疝氣、久瀉等病症,都有相對應的方子來治療。如果吃一次藥就見效,但是過一會兒又復發,或者頻繁發作而且更加嚴重,這一定是下寒上熱的假象,不能再用原來的方子,應該改用溫補的藥物。
怔忡的病症,是指心胸砰砰跳動,內心恐慌不安,沒有一刻能安寧。歸脾湯是主要的藥物。
離魂病是指身體像分裂成兩部分一樣,躺著不動,分不清真假,不說話,問話也不回答。有人得了這種病,用人參、硃砂、茯苓濃煎來服用,如果是真的離魂,精神就會清爽,如果是假的,症狀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