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

《南病別鑑》~ 卷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下 (6)

1. 辨面目赤第二十七

面目赤有三,須從脈症參。陽氣鬱於表,辛涼可散焉。裡熱薰於上,白虎及黃連。無根火外浮,盯是內真寒。八味生脈煎,冷飲假對假,兮古所傳。

白話文:

面部紅赤的情況有三種,必須結合脈象和症狀來判斷。若是陽氣在表面聚集,可用辛涼的藥物來散去。若是由於體內熱氣上升導致,則可用白虎湯或黃連來治療。若是體內根本沒有熱氣,面部卻顯得紅熱,這其實是體內極度虛寒的表現。這種情況下,可用八味生脈煎,以冷飲的方式來治療,這是古法傳下來的療法。

2. 辨下利第二十八

下清穀者為虛寒,下清水者為實熱。惟在膿血、稀溏和汁沫,此三件中細詳別。假如作嘔不食,腹痛喜按,心恍惚而煩,或動悸與頭眩,燥而不欲飲,頭眩耳鳴而口淡,後重逼迫,既解而仍不減,脈弦數而虛大,皆虛寒之外現。苟脈症之反是,即實熱之證驗。

白話文:

【對於腹瀉的辨識第二十八】

有如排泄物為未消化的穀物,這通常是因為虛弱及寒涼所導致。如果排泄物完全是清水,那可能代表身體內部有實質的熱度。然而,更需細緻區分的是當排泄物中有膿血、稀薄的糞便以及泡沫時的情況。

假設病人有噁心嘔吐、沒有食慾、腹部疼痛但喜愛被輕柔按壓、心神不定且煩躁,或有心悸、頭暈、皮膚乾燥卻不想喝水、頭部眩暈、耳朵嗡鳴且口中無味,有強烈的排便需求,即便排便後症狀並未減緩,脈搏呈現緊繃、頻率高且虛弱膨大的狀態,這些都是虛弱及寒涼的外顯症狀。

然而,如果病人的症狀與以上描述相反,例如脈搏平穩、症狀緩和等,則可能是身體內部有實質的熱度的證據。

3. 辨厥第二十九

手足冷時為四逆厥才,其冷過肘膝,仲景傷寒俱禁汗,無論陽厥與陰厥。陽厥是傳經病,自三陽迸入陰,熱極必兼勝化行。還有始熱終寒,因藥誤也能轉入陰寒路,執定傳經亦是錯。陰厥是直中,喻氏中寒論當誦,寒邪斬關直入來急救,直陰休夢夢還怕熱邪深入血,頓然厥冷身無熱,君不見吞痧樣子,忌熱湯不比中寒一例說。總之脈症要詳,參莖草拈來生殺間。

陰厥譫渴陰吐涎,陰者身輕陰者踡復,看其人唇爪甲青紫為熱,青黑寒。又有痰厥食厥和屍厥,病久陰陽二氣虛亦厥,各等各樣在淮繩,步步須求脈症合。

白話文:

[區別四肢冰冷第二十九]

四肢冰冷的情況被稱為四逆厥,如果冰冷的範圍超過了肘部和膝蓋,根據張仲景的《傷寒論》,無論是陽厥還是陰厥,都禁止發汗治療。陽厥是傳經病,由三陽經進入陰經,熱度達到極限時,必定會有相應的變化。

還有一種情況,開始是熱症,最後卻變成寒症,這可能是因為藥物使用錯誤,導致病情轉向陰寒,如果堅持認為這是傳經病也是錯誤的。陰厥是直接中寒,喻氏的《中寒論》值得我們學習,寒邪直接侵入,需要緊急救援,不能只是怕熱邪深入血脈,就忽視了突然的四肢冰冷,身體沒有熱度的現象,就像吞痧一樣,不能只忌用熱湯,而不考慮其他情況。總而言之,對症狀和脈象的詳細觀察是必要的,治療的生死之間,可能就在一根參莖草的差別。

對於陰厥,如果患者出現胡言亂語,口渴,口吐清涎,都是陰厥的特徵,陰厥的人身體輕盈,肌肉收縮。如果看到患者的嘴脣、指甲青紫,則是熱症,青黑色代表寒症。此外,還有痰厥、食厥和屍厥,長期的疾病會導致陰陽兩氣虛弱,也可能引起厥證,各種各樣的情況需要具體分析,每一步都需要脈象和症狀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