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卷之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1)

1. 治癰疽法

一瘡瘍初發焮腫、赤痛、發熱、便秘、脈沉實者,宜下之,用黃連內疏湯、當歸連翹飲、清涼飲、神仙救苦丹。

一瘡瘍初發微腫、身體拘倦、惡寒者,宜用十宣散、托裡散。

一癰疽初起見頭粟、或癢、或麻木者,邪氣盛,也可用隔蒜灸法。

一瘡瘍腫高作痛、脈浮者,宜托之,用內托千金散、仙方活命飲。

一項背之間或腫痛無頭者,宜用內托流氣飲。

一癰疽腫高、色赤而作痛者,屬陽易治,宜用清涼解毒之劑。

一癰疽平陷、色白但拘倦而不大痛者,屬陰難治,宜用滋補內托之藥、托裡溫中湯。

白話文:

治癰疽法

膿瘡初期腫脹、紅腫疼痛、發燒、便秘、脈象沉實有力者,應該瀉下,可用黃連內疏湯、當歸連翹飲、清涼飲、神仙救苦丹。

膿瘡初期輕微腫脹、身體疲倦、怕冷者,應該使用十宣散、托裡散。

癰疽初期出現像小米粒般的小膿頭,或發癢,或麻木者,邪氣盛,也可以使用隔蒜灸法。

膿瘡腫脹明顯疼痛劇烈、脈象浮者,應該托毒外出,可用內托千金散、仙方活命飲。

頸項背部腫痛但沒有明顯膿頭者,應該使用內托流氣飲。

癰疽腫脹明顯、顏色紅赤且疼痛者,屬於陽證,較易治療,應該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

癰疽腫脹平復、顏色發白,但身體疲倦且疼痛不劇烈者,屬於陰證,較難治療,應該使用滋補並托毒外出的藥物,例如托裡溫中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