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卷之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1)

1. 爭功散

治單瘧不寒

柴胡、地骨皮、知母、貝母、常山、梔子、甘草、檳榔、蟬蛻、葛根、桃頭、柳頭

水一鍾,煎五分,空心服。

白話文:

治療單發瘧疾,沒有寒冷症狀的類型。

藥方組成有:柴胡、地骨皮、知母、貝母、常山、梔子、甘草、檳榔、蟬蛻、葛根、桃樹枝尖、柳樹枝尖。

用水一碗,煎煮五分鐘後,空腹服用。

2. 瘧丹

真阿魏(三錢) 雄黃(二錢) 辰砂(一錢五分)

用沸湯將阿魏泡研和雄黃為丸,如干加稀糊和丸,每一丸空心滾白湯送下

○積滯

白話文:

將真正的阿魏(約11.25克)、雄黃(約7.5克)、辰砂(約5.6克)這三種藥材,先用滾燙的開水浸泡阿魏,接著將阿魏研磨,再與雄黃混合均勻,製成藥丸。如果太乾無法成丸,可以加入少許稀糊狀的物質來幫助成丸。每次空腹時服用一丸,並用滾燙的開水送服。

(這藥方)可以治療體內積滯的問題。

3. 杏霜丸

治小兒積滯腹脹不食

杏仁(去皮尖作霜一兩) 巴豆(去油膜作霜三錢) 百草霜(七錢油炒) 黃蠟(七錢)

以蠟化開和藥霜為丸如綠豆大量大小,用白滾湯送下。

白話文:

治療小孩因為消化不良導致的腹脹、不想吃東西的狀況。

藥方組成: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製成霜狀,用量一兩)、巴豆(去除油脂薄膜,製成霜狀,用量三錢)、百草霜(用油炒過,用量七錢)、黃蠟(用量七錢)。

製作方法:將黃蠟融化,再與其他藥霜混合均勻,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式:用溫開水送服。

4. 褐子丸

治小兒諸積肚大腹滿脫肛食不消化吐瀉酸息乳食不調結成痞氣腫脹亦能治之

木香(二錢五分) 三稜(炒五錢) 陳皮(五錢五分) 蓬朮(五錢) 胡椒(三錢) 蘿蔔子(生用一兩五錢,炒熟用五錢) 青皮(五錢,用巴豆五十個同炒,去巴豆不用)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米湯下。

白話文:

這個方子「褐子丸」是治療小兒各種積滯,像是肚子大、腹脹、脫肛,以及消化不良,會吐、會拉、打嗝有酸味,或是因為餵食不當造成痞塊、氣腫脹等問題的。

藥材包含:木香(二錢五分)、炒過的莪朮(五錢)、陳皮(五錢五分)、蓬朮(五錢)、胡椒(三錢)、生蘿蔔子(一兩五錢,炒熟用五錢)、青皮(五錢,和巴豆五十個一起炒過,炒完要把巴豆拿掉不用)。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麵糊調和成丸子,像黍米一樣大小。每次服用三十顆,用米湯送服。

5. 沉香化滯丸

治小兒驚食積氣腹脹發熱飲食不化作疼傷食

沉香、木香、三稜(炒)、蓬朮(各二錢)、青皮、陳皮、黃連、枳殼(炒)、白麵(各三錢)

上為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五丸,隨其加減米湯送下。

白話文:

沉香化滯丸

這個藥方是治療小孩因為吃太多東西導致消化不良、肚子脹氣、發燒、食物無法消化而引起的腹痛、或因吃傷食物而導致的各種不適。

藥方組成包含:沉香、木香、三稜(炒過)、蓬朮(各八克)、青皮、陳皮、黃連、枳殼(炒過)、白麵(各十二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糊狀物混合製成如麻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顆,可依照情況增減藥量,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