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宜》~ 凡例八款 (1)
凡例八款 (1)
1. 形證
小兒臍風之病,是初生之後,由斷臍不謹致有三症生焉:曰噤風、曰撮口、曰臍風。名症雖殊,實一種病也。噤風者,其症口噤、眼閉、啼聲漸少,舌上如粟,不能吮乳,口吐白沫,二便不通。此由胎受熱毒流入於脾而有此症。撮口者,面黃氣喘,啼聲不出。此由胎熱傷於心脾,故舌強、唇青、口撮,不能吮乳。
臍風者,由斷臍之後,為水濕風冷入於臍中,流於心脾,以致腹脹、臍腫、四肢柔直,日夜多啼,吮乳不得,發為風搐,皆是惡候。若一臘內見之,實為難治。如坐視其斃,良可憫哉!須看兒牙齦之上,若有白泡如粟米,急以溫水醮布裹指擦破,即開口便安,亦不服藥自愈。此良法也。
若滿口生白瘡,不能吮乳者,名鎖隔,難治。
變蒸之疾,變者易也。蒸者,蒸於五臟氣血而然也。蓋兒初生之後,至三十二日為一變,六十四日為一蒸。每經一變、一蒸,便覺情性有異於前。其病輕則發熱,有似驚狀;重則壯熱、嘔吐、汗出、煩渴。輕者三五日解,重者七八日解。其症類似風寒,但變蒸則耳骫冷,上唇發泡,啼哭不已。
治當和平之劑,微解其表,微利其里。勿用寒涼、酸利之藥。或有不治自愈。經云:十變五蒸,一歲有餘,變蒸畢矣。
急驚之症,其發猛惡,忽然牙關緊急,壯熱、涎潮、竄視、反張、搐搦、搖頭,口中熱氣,頰赤、唇紅、紋青、脈數、小便澀黃。蓋因內有積熱,外受風邪,心受熱而積驚,肝生風而發搐,以致痰涎壅塞,口噤無知,發作一時。治當宜速。緩則病深而難退矣。
慢驚之疾,多因吐瀉久而發於脾胃,或急驚久而過用寒涼,變為慢驚。其症手足瘛瘲、昏睡、露睛、涎鳴、微喘、眼開、神緩、吐舌、搖頭,乍發乍靜,四肢發熱,口鼻氣冷,麵色淡青。此為慢驚之候也。治當調胃藥中,加以截風、定搐之劑,使陰陽之氣和平,則慢驚之疾可得而止矣。
慢脾風病症,起自慢驚所傳,或久因吐瀉,以致胃氣虛,故脾受風邪而作也。其症面青、額汗、舌短、頭低、眼合不開、困睡、搖頭、吐舌、吐腥、口噤、咬牙、手足發搐、肢冷、脈微。及其治也,欲逐其風,無風可逐;欲療其驚,無驚可療。微見喉中痰涎,虛熱往來,神志昏迷。
世所謂慢驚風難療者,慢脾風是也。大凡小兒得此病者,十救一二。若初見搖頭,目常斜視,以手摸人,困睡多汗,即是慢脾風之作也。速用養脾逐風之藥,尚可回生。若待前症悉見,則難救矣。
驚風之病,瀉青、虛惕、痰涎來去、面紅、發熱。此因風將生而未至也。惕惕夜啼、面青、咬牙、喘息、竄視,是驚將至而未大作也。看在何臟受病而祛散之。須聽睡中驚啼之聲。若浮亮者易治;沉啞者難治
白話文:
形證
新生兒的臍風病,是因為剛出生後,剪臍帶時沒有處理好,導致出現三種症狀:分別是噤風、撮口、臍風。雖然名稱不同,但其實是同一種病。
噤風的症狀是嘴巴緊閉、眼睛閉合、哭聲越來越小,舌頭上像長了小米粒一樣,無法吸吮母乳,嘴巴吐出白色泡沫,大小便不通暢。這是因為在胎兒時期就受到熱毒,熱毒流入脾臟而造成的。
撮口的症狀是臉色發黃、呼吸急促,哭不出聲音。這是因為胎熱傷到了心脾,導致舌頭僵硬、嘴唇發青、嘴角緊縮,無法吸吮母乳。
臍風的症狀,是因為剪臍帶後,水濕風寒從肚臍侵入,流到心脾,導致腹脹、肚臍腫大、四肢僵直,白天晚上都哭鬧不停,無法吸吮母乳,嚴重會發展成抽搐,這些都是不好的徵兆。如果發生在出生後一個月內,就很難治療。如果坐視不管,眼睜睜看著孩子死去,實在令人惋惜!必須觀察嬰兒牙齦,如果發現有像小米粒一樣的白色小泡,要趕快用溫水沾濕布包裹手指,將小泡擦破,嬰兒就會張開嘴巴,情況就會好轉,不用吃藥也能自癒。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如果滿嘴都長了白色瘡口,無法吸吮母乳,就叫做鎖隔,很難治療。
變蒸這種病,變的意思是變化,蒸的意思是五臟氣血像蒸煮一樣的變化。嬰兒剛出生後,到三十二天為一個變化期,六十四天為一個蒸的時期。每經過一個變化期或蒸的時期,嬰兒的性格就會跟之前有所不同。症狀輕微的會發燒,看起來像受到驚嚇;嚴重的則會高燒、嘔吐、流汗、煩躁口渴。輕微的病三五天就會好,嚴重的七八天才會好。症狀類似風寒,但變蒸的特徵是耳朵後方會發冷,上嘴唇會長泡,哭鬧不止。
治療時應該使用溫和的藥方,稍微解除體表的不適,稍微調理腸胃。不要使用寒涼或酸性的藥物。有些情況會自己痊癒。《黃帝內經》說:嬰兒經歷十次變化和五次蒸的時期,超過一歲,變蒸就結束了。
急驚的症狀是發病猛烈且快速,忽然牙關緊閉、高燒、口吐白沫、眼睛亂轉、身體反弓、抽搐、搖頭,口中有熱氣,臉頰發紅、嘴唇發紅、皮膚紋路發青、脈搏跳動快速、小便顏色黃且排出困難。這是因為體內積熱,又受到風邪侵襲,心臟受熱而產生驚嚇,肝臟生風而導致抽搐,進而導致痰涎阻塞、嘴巴緊閉失去知覺,發病時間短暫。治療必須迅速,如果拖延,病情就會加重,難以痊癒。
慢驚的病因,多是因為長期吐瀉而損傷脾胃,或是急驚治療後過度使用寒涼藥物,轉變成慢驚。症狀是手腳抽搐、昏睡、眼睛睜開、口中痰聲、呼吸微弱、眼睛睜開、神情遲鈍、吐舌頭、搖頭,時發時停,四肢發熱,口鼻呼吸氣體冰冷,臉色蒼白發青。這是慢驚的症狀。治療時應該在調理腸胃的藥方中,加入能驅風、鎮定抽搐的藥物,使陰陽之氣調和,慢驚就可以停止。
慢脾風的病症,是由慢驚發展而來,或因為長期吐瀉,導致胃氣虛弱,脾臟受到風邪而發病。症狀是臉色發青、額頭流汗、舌頭短、頭低垂、眼睛閉不上、昏睡、搖頭、吐舌頭、吐出腥臭味、嘴巴緊閉、咬牙、手腳抽搐、四肢冰冷、脈搏微弱。治療時,想驅散風邪,卻沒有風可以驅散;想治療驚嚇,卻沒有驚嚇可以治療。只看到喉嚨中有痰涎,虛熱時有時無,神智不清。
世人所說的慢驚風難以治療,指的就是慢脾風。通常小孩得了這種病,十個之中只能救活一兩個。如果剛開始看到搖頭、眼睛常斜視、用手摸人、昏睡多汗,就是慢脾風發作的徵兆。趕快用養脾驅風的藥物,或許還能救回一命。如果等到所有症狀都出現,就難以救治了。
驚風這種病,會出現臉色發青、身體顫抖、痰涎時有時無、臉紅、發熱等症狀。這是因為風邪即將產生還沒正式發作。身體顫抖、夜間哭鬧、臉色發青、咬牙、喘氣、眼睛亂轉,是驚嚇將要發作但還沒完全爆發的徵兆。要看是哪個臟腑生病,再對症下藥。必須仔細聽嬰兒睡覺時驚嚇啼哭的聲音,如果聲音清晰洪亮,就容易治療;如果聲音低沉沙啞,就難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