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凡例八款 (1)

回本書目錄

凡例八款 (1)

1. 形證

妊娠惡阻產寶謂之子病,由婦稟受怯弱或有氣逆痰飲,既成胎後便有是病,其狀顏色如故,脈息和順,但覺肢體沉重,頭目昏眩,惡聞飲食,氣好食酸鹽,甚者或作寒熱,心中憒悶,嘔吐痰水,胸膈煩悶,恍惚不寧,不能支持。但疾有輕重,輕者不藥不妨,重者須以藥療。

妊娠子煩產寶雲子煩者,是肺臟虛而熱乘子心則令子煩,也有停痰在於胸膈之間,或衝於心亦令煩也。若熱而煩者,但熱而已,若有痰飲,則見食嘔吐,煩躁而不安也。

妊娠子懸產寶雲子懸者,是胎氣不和,湊上心腹脹滿,疼痛氣急作喘,謂之子懸。

妊娠子癇者,是體虛受風而傷於太陽之經,發則口噤背強,即風癇亦名。

妊娠胎動產寶云胎動者,是妊娠氣虛不足,日用有所損動而不安也。或有喜怒不常,氣宇不舒,傷於肝心觸而不安也。

妊娠胎漏者,數月而經水時下也。此因衝任脈虛不能約制。蓋衝任之脈為經絡之海,起於胞內,手太陽小腸,手太陰心脈,此二經為表裡,上為乳汁,下為月水。有娠之人,所以經脈斷者壅之,養胎蓄之,以為乳汁也。衝任氣虛則胞內泄,不能制其經血,故月水時下,血盡則胎損矣。

妊娠心腹痛者,是宿有冷氣或新觸風寒,由臟氣內虛,邪正相搏,交攻於內,隨氣上下,衝於心則心痛,攻於腹則腹痛,以致心腹兩漏也。若不速瘥,必胎動而不安矣。

妊娠腰痛者,是腎氣虛。蓋婦人腎以系胞,因勞傷損動其經,令人腰痛,其痛不止者,則胎必墮矣。

妊娠胎墮者,是榮衛虛弱,不能養胎,或登高閃挫,數墮其胎。若腹痛見紅,尚可安住,若腰痛作脹,則必墮矣。

妊娠子淋者,由膀胱有熱,腎虛不能制水,故小便數也。膀胱有熱,則小便澀而不數,不得宣利而成淋矣。

妊娠胎水者,謂成胎三月之後,兩腿自足腳而漸腫,腿膝以上,行步艱難,以致喘悶,飲食不美,似水腫之狀。至於腳指間,有黃水出者,又名子氣,直至分娩方消。蓋因脾胃虛弱,土不能制水,致水氣流溢,故令身腫也。

妊娠大便不通,由臟腑氣實,懷胎內本有熱,因熱結於大腸,故大便不通也。

妊娠小便不通,由小腸有熱,熱入於脬內,經澀而不通,令人心脅小腹脹,氣喘急也。或有胎漏逼脬多,致小水不利,或頻數而遺,或胞系墜壓,小便不通,名曰轉胞。

妊娠不語,惟八九個月孕婦有之,不須服藥,產後便語。由胞絡脈絕。胞絡者,繫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不能言也。然古無治法,當以十個月復自能言矣。

妊娠兒在腹中哭,蓋胎成形之後,其子口含臍帶吮血,血聚成疙瘩,在兒口中,母因登高取物,或閃動,其疙瘩脫出兒口,不得吮血,故令哭也。須令妊母曲地拾物,使兒復得含入口中,即止

白話文:

形證

懷孕初期孕吐(妊娠惡阻)古時被稱為「子病」,是因為婦女體質虛弱,或有氣逆、痰飲等問題。懷孕後,這些問題會引發孕吐,外觀看起來跟平常沒兩樣,脈搏也正常,但會感到身體沉重、頭暈目眩、厭惡食物、喜歡酸味或鹹味的食物,嚴重者可能出現忽冷忽熱、心中煩悶、嘔吐痰水、胸口煩躁、精神恍惚、坐立不安等症狀。孕吐有輕重之分,輕微者不需吃藥也會好,嚴重者則需要藥物治療。

懷孕時感到煩躁不安(妊娠子煩),是因為肺臟虛弱,熱氣侵入心臟導致。也可能是因為胸膈之間有痰液堆積,或是痰液衝擊心臟所引起。若是因為熱氣引起的煩躁,只會感到發熱;若是因為痰液引起的煩躁,則會出現吃東西就吐、煩躁不安等情況。

懷孕時感到腹部脹痛(妊娠子懸),是因為胎氣不順,向上衝擊心腹,導致腹部脹滿、疼痛、呼吸急促、喘息。

懷孕時出現抽搐(妊娠子癇),是因為體質虛弱又受到風邪侵襲,傷到太陽經脈,發作時會口噤、背部僵硬,這和風癇(癲癇)類似。

懷孕時感到胎動不安(妊娠胎動),是因為懷孕後氣血虛弱不足,日常活動稍有損傷就會感到胎動不安。也可能是因為情緒波動大、心情不舒暢,傷到肝臟或心臟,而感到胎動不安。

懷孕期間陰道出血(妊娠胎漏),是指懷孕數月後,月經不定期來潮。這是因為衝脈和任脈虛弱,無法約束經血。衝脈和任脈是經絡之海,起於子宮內部,與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太陰心經相連。這兩條經脈互為表裡,往上是乳汁,往下是月經。懷孕時,經脈會因為要蓄積養胎而暫停。如果衝脈和任脈氣虛,子宮內部就會洩漏,無法約束經血,導致月經不定期來潮。如果血流失過多,就會導致胎兒損傷。

懷孕期間感到心腹疼痛(妊娠心腹痛),是因為體內有舊的寒氣,或是新受風寒,臟腑氣虛,正邪交戰,互相衝擊。氣往上衝擊心臟就會心痛,往下衝擊腹部就會腹痛,導致心腹都疼痛。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胎動不安。

懷孕期間感到腰痛(妊娠腰痛),是因為腎氣虛弱。婦女的腎臟與子宮相連,如果因為勞累而損傷經脈,就會導致腰痛,如果腰痛持續不止,則可能會導致流產。

懷孕期間流產(妊娠胎墮),是因為氣血虛弱,無法滋養胎兒,或是因為登高、摔倒等意外而導致流產。如果出現腹痛、出血,則還可安胎;如果出現腰痛、腹脹,則必然會流產。

懷孕期間小便淋漓不盡(妊娠子淋),是因為膀胱有熱,腎虛無法控制水分,導致小便次數增多。若是膀胱有熱,則小便會澀滯,次數不多,難以暢通,這會形成淋症。

懷孕期間出現水腫(妊娠胎水),是指懷孕三個月後,雙腿從腳開始逐漸腫脹,甚至腫到膝蓋以上,導致行走困難、呼吸急促、食慾不佳,看起來像水腫。嚴重者腳趾間會流出黃水,又稱為「子氣」,要等到分娩後才會消退。這是因為脾胃虛弱,無法控制水分,導致水分外溢,造成身體水腫。

懷孕期間大便不通(妊娠大便不通),是因為臟腑氣實,懷孕時體內本來就有熱,熱氣積聚在大腸,導致大便不通。

懷孕期間小便不通(妊娠小便不通),是因為小腸有熱,熱氣進入膀胱,導致小便阻塞不通,使人感到心口和腹部脹痛、呼吸急促。也可能是因為胎漏壓迫膀胱,導致小便不利、頻尿、漏尿,或是子宮下垂壓迫膀胱,導致小便不通,這種情況稱為「轉胞」。

懷孕後期孕婦失語(妊娠不語),通常發生在懷孕八九個月時,不需吃藥治療,生產後就會恢復說話能力。這是因為子宮的絡脈斷絕,子宮絡脈連接著腎臟的少陰經脈,貫通腎臟和舌根,所以無法說話。古籍沒有相關治療方法,通常懷孕十個月後就會自然恢復說話能力。

懷孕期間胎兒在腹中哭泣(妊娠兒在腹中哭),是因為胎兒成形後,會用嘴含著臍帶吮吸血液。血液會在胎兒口中結成疙瘩。如果孕婦因為登高取物或是不小心閃動,導致疙瘩脫落,胎兒無法吮吸血液,就會哭泣。此時應該讓孕婦彎腰撿東西,讓胎兒可以再次含住疙瘩,就能停止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