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凡例八款 (1)

回本書目錄

凡例八款 (1)

1. 自汗盜汗門

2. 病源

自汗屬氣虛 有陽虛 有濕 有痰 盜汗屬血虛 有陰虛 有火

夫汗者心之液也,心動則惕然而汗出。也有自汗有盜汗。自汗者因發表而自然出也。盜汗者睡而汗出,及覺而汗即止也。大抵體虛之人,或為風暑濕熱之邪侵傷衛氣,以致腠理不密,陽氣外泄而汗自出矣。或因房勞驚怖損傷心血,而汗自睡中盜出也。

白話文:

自汗的原因有氣虛、陽虛、濕氣、痰濕;盜汗的原因有血虛、陰虛、火氣。

汗是心臟的液體,心臟一動,就會不由自主地流汗。汗有自汗和盜汗兩種。自汗是因為身體發散而自然流出來的汗。盜汗則是睡覺時流汗,醒來汗就停止了。一般來說,身體虛弱的人,或是因為受到風、暑、濕、熱等邪氣侵犯而傷害了衛氣,導致皮膚腠理不密實,陽氣外洩,汗就會自然流出。也可能是因為性生活過度或受到驚嚇,損傷了心血,汗就會在睡夢中偷偷流出。

3. 形證

戴云:盜汗者謂睡中汗出,也不睡則不出,方其睡熟也,湊然出焉,覺則止而不復出矣,非若自汗無拘時而自出也。

白話文:

戴氏說:所謂盜汗,指的是睡覺時汗液流出,不睡覺時就不會出汗。當人睡得很熟時,汗液會突然冒出來,醒來後汗就停止不再流出,這和自汗不一樣,自汗是不管什麼時候都會自己流出來。

4. 治法

一、自汗:古方用「玉屏風散」,以黃耆實表氣,白朮燥內濕也。

一、盜汗:用當歸六黃湯,以當歸、黃耆、生地黃以補其陰血,黃芩、黃連、黃柏去其內火也。此乃藥性病情相對,可見立方之妙也。

一、傷寒、風濕、濕溫等症,自有本門求治。

一、因風傷胃而汗出者,固之宜用「桂枝湯」。

一、因暑熱而汗出者,清之宜用「清暑益氣湯」。

一、因濕蒸而汗出者,燥之宜用「清燥湯」。

一、因房勞而汗出者,溫補之宜用「黃耆湯」、「建中湯」。

一、痰逆頭眩、噁心自汗者,宜用「撫芎湯」。

一、漏風症:飲酒中風多汗,食則汗出如洗,宜用「牡蠣白朮散」。

治方

玉屏風散 治自汗

防風 黃耆 白朮

白水煎服

白話文:

治療方法

一、自汗:古時候的方子會用「玉屏風散」,裡面用黃耆來加強體表之氣,白朮來去除體內濕氣。

二、盜汗:用當歸六黃湯,裡面用當歸、黃耆、生地黃來補充陰血的不足,黃芩、黃連、黃柏來去除體內的火氣。這呈現了藥性與病情相對應的關係,可見組方的巧妙之處。

三、像是傷寒、風濕、濕溫等病症,自然有專門的方法來治療。

四、因為風邪侵犯胃部導致出汗的,應該用「桂枝湯」來固住體表。

五、因為暑熱導致出汗的,應該用「清暑益氣湯」來清熱。

六、因為體內濕氣太重導致出汗的,應該用「清燥湯」來乾燥濕氣。

七、因為房事過度導致出汗的,應該用「黃耆湯」、「建中湯」來溫補身體。

八、如果出現痰多、頭暈、想吐又容易出汗的情況,應該用「撫芎湯」。

九、漏風症:飲酒後中風,容易出汗,吃飯時出汗像洗過一樣,應該用「牡蠣白朮散」。

治療方劑

玉屏風散 治療自汗

  • 防風
  • 黃耆
  • 白朮

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