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凡例八款 (1)

回本書目錄

凡例八款 (1)

1. 病源

有寒、有火、有痰、陰虛、氣虛

人之五臟,肺最居上,專主乎氣,喜清而惡濁。經曰:「清陽出上竅。」或為四氣外感所幹,或因七情內鬱郁而生痰,則為喘。喘則氣急促而不能定息焉。然喘有不同,有因痰而致者,有因火而致者,有因氣而致者。有因痰而喘者,發則有聲;因火而喘者,肺屬金而惡火,邪火來乘肺而為之也;因氣而喘者,七情之氣干於肺,氣逆上衝而為之也。大抵喘皆屬肺,治法宜降火、清金、豁痰、抑氣。

或曰喘有利下而愈之者,亦有因下而殂之者。蓋視其虛實,察其寒溫。若汗出發潤而喘者,為肺絕;汗出如油而喘者,為命絕;直視譫語喘滿者,皆不治。其或風邪浸肺久而不散,鹽酸傷肺因而不解而為齁喘者,亦有之。嗚呼!可不慎哉!

白話文:

疾病的根源:有寒氣、有火氣、有痰、陰虛、氣虛

人的五臟中,肺的位置最高,專門主導氣,喜歡清淨而厭惡污濁。經典說:「清陽之氣從上竅出來。」有時是因為感受了外界的風、寒、暑、濕等四種邪氣侵襲,有時是因為情緒上的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過於壓抑而產生痰,就會引發喘。喘的表現就是呼吸急促,無法平穩呼吸。然而,喘也有不同原因,有的是因為痰造成的,有的是因為火氣造成的,有的是因為氣虛造成的。因為痰而喘的,發作時會有聲音;因為火氣而喘的,肺屬金,厭惡火,邪火侵犯肺就會導致喘;因為氣虛而喘的,是情緒上的七情影響到肺,氣逆往上衝而造成的。總的來說,喘都和肺有關,治療方法應該以降低火氣、清肺、化痰、平抑氣逆為主。

有人說喘可以通過向下疏導的方式治癒,也有因為向下疏導反而導致死亡的。這要看具體的虛實情況,以及是寒是熱。如果汗出如水般且發潤光亮而喘的,這是肺氣將絕的表現;如果汗如油般黏膩而喘的,這是生命將絕的表現;眼神呆滯、說胡話、喘氣且胸悶的,都屬於不治之症。另外,有時風邪侵入肺部很久不散,或者因為吃太多鹹酸食物損傷肺部,導致病情遷延不癒而變成齁喘的,也是有的。唉!這些情況都不能不謹慎啊!

2. 形證

戴云喘症不一,有痰喘、有氣喘、有胃喘、有火炎上喘。痰喘者凡喘便有痰聲;氣喘者呼吸急促而無痰;胃氣虛喘者抬肩擷項喘而不休;火炎上喘者乍進乍退,得食則減,食已則喘。大概胃中有實火,膈上有稠痰,得食入咽墜下,稠痰喘即止。稍久食已入胃及助其火痰再升上,喘反大作。勿以胃虛治,用燥熱之藥,是以火濟火也。

白話文:

喘的症狀有很多種,不是都一樣,有痰喘、氣喘、胃喘、還有火氣上衝引起的喘。痰喘的特點是每次喘氣都會有痰的聲音;氣喘則是呼吸急促,但沒有痰;胃氣虛弱引起的喘,會出現聳肩、脖子抬高的喘,而且喘個不停;火氣上衝引起的喘,會時好時壞,吃東西後症狀會減輕,但吃完東西後又會喘起來。

大致來說,這種情況可能是胃裡面有實火,橫膈膜上有濃稠的痰,吃東西時,食物會壓住痰往下走,喘的症狀就會暫時停止。但過一會兒,食物進入胃部,反而會助長火氣,使痰又往上湧,喘的情況反而更嚴重。千萬不要誤以為是胃虛弱而用燥熱的藥來治療,這樣就等於是火上加油了。

3. 脈法

兒喘病,脈滑而手足溫者生,脈澀而手足冷者死。

白話文:

小孩的喘病,如果脈象滑利且手腳溫熱,表示可以痊癒;如果脈象澀滯且手腳冰冷,表示病危。

4. 治法

一、感冒風寒,鼻塞聲重,咳而喘急者,宜用三拗湯、華蓋散、小青龍湯。

二、痰喘,咽中半有痰聲,宜用千緡湯、半夏湯、抑痰湯。

三、氣喘,因肺氣不清,呼吸急促而有聲,宜用蘇子降氣湯。

四、胃氣虛喘,宜用人參保肺湯。

五、火炎上而喘者,宜用瀉白散。

六、老人素有痰喘病,遇寒暄則發連綿不已,宜用蘇沉九實飲、杏蘇散。

七、形實有痰喘熱者,宜用七神定喘湯。

白話文:

一、如果是因為感受風寒而引起的感冒,出現鼻塞、聲音變重、咳嗽且呼吸急促的症狀,應該使用三拗湯、華蓋散或小青龍湯來治療。

二、如果是因為痰液引起的喘,而且喉嚨裡總是有痰的聲音,應該使用千緡湯、半夏湯或抑痰湯來治療。

三、如果是因為肺氣不清而引起的喘,出現呼吸急促且有聲音的症狀,應該使用蘇子降氣湯來治療。

四、如果是因為胃氣虛弱而引起的喘,應該使用人參保肺湯來治療。

五、如果是因為體內火氣上炎而引起的喘,應該使用瀉白散來治療。

六、如果老年人原本就有痰喘的毛病,遇到天氣冷熱變化就容易反覆發作,應該使用蘇沉九實飲或杏蘇散來治療。

七、如果體格壯實且有痰熱的喘,應該使用七神定喘湯來治療。

5. 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