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主要的經絡穴道下手改善頭脹痛
現代醫學分類頭痛的類型相當複雜,有張力性頭痛、偏頭痛、叢發性頭痛、次發性頭痛...等等各種類型,頭脹痛比較偏向於「叢發性頭痛」類型。
關於頭脹的現象,傳統中醫有特殊的看法,主要是因為體內「肝火旺盛」再加上體內「濕氣很重」所造成的結果,所以才會有脹脹的感覺。
《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到這種形容詞:「因於濕,首如裹」後人在《格致餘論》書中分析,濕邪在頭部,就像頭裹著濕布一樣,濕熱之氣無法散發開來。
古人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位置很高,氣息清爽。而濕邪是濁氣,濁氣像蒸氣往上蒸發之後,清氣流通不暢,就會感到頭重、頭脹,很不舒服。
基於「濕性重濁」,就會讓頭部有重重的感覺,而火氣就像火山要噴發一樣,頭部重重卻發脹,就是造成頭脹的原因。
如果從「經絡」的角度來看,造成頭脹痛的主要經絡,就是肝經、胃經與膀胱經異常所造成的結果。
最簡單且直接的方法,就是直接在頭脹、頭痛的人身上進行經絡檢測就知道背後原因了。
2024年5月期間,台灣地區經常下大雨,有女性會員就分享,他發現自己最近的頭很容易脹脹的,有時候會輕微頭痛。
這種頭脹脹,悶悶痛痛的感覺,會讓她一直想要生氣發洩,不然就會很不舒服。
從她的經絡型態,可以清楚看到,肝經、膽經、胃經都是實證,這可以假設體內有「火氣」的現象。
她的手部三焦經、大腸經,在過去主要都是出現實證,在雨季的時候,可能是受到濕氣的影響,能量反而降低了,沒有出現實證。
所以這種經絡型態,幾乎就可以完美解釋體內「肝火」,還有濕氣重所造成的頭脹痛模型。
她還發現這種頭脹痛,主要是出現在頭頂,還有眼眶的附近,從肝經的路線也可以清楚理解背後原因。
從下圖可以看到,肝經就是通往眼框、最終通到頭頂,所以夏季肝經火氣旺盛時,除了愛生氣之外,在雨季也會出現頭脹痛。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可以發現,肝經與胃經的能量連動性很高,所以胃經也會同步出現實證。
而天氣愈炎熱的時候,膀胱經的能量就會明顯低下,天氣愈熱愈嚴重,所以這也是造成頭脹痛的一個原因。
既然知道異常經絡,只要運用經絡療法或中藥,疏通相關的經絡就可以改善,效果快速且明確,可參考以下的經絡介紹。
足厥陰肝經
肝經通往頭部?在針灸銅人上是看不到的,而在《黃帝內經》中有提到「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因此這是經絡分支連線到頭頂,與「督脈」相重疊。
有些人在春夏季節會出現頭痛,尤其是頭頂痛,通常都是肝火旺盛所造成。有時候肝經寒濕也會造成頭頂痛,運用中藥「吳茱萸湯」可以快速緩解。
疏通肝經改善頭痛,最常運用的就是太衝穴+合谷穴,效果非常快速。
建議穴道
足太陽膀胱經
從3D圖上可以清楚看出,膀胱經是影響頭部的主要經絡,不論是前額頭痛、頭頂痛,或是後頭痛,都是位於膀胱經的運行路線上。許多人長期的頭痛,都與膀胱經密切相關。
可以運用刮痧板沿著頭部、背部膀胱經刮痧,或是進行拍打亦可,將整條膀胱經從頭部到背部疏通開來,或是運用梳子梳頭幾百下,亦可拍打腿部委中穴、小腿膀胱經部分。
疏通膀胱經改善頭脹,一定要疏通整條背後的膀胱經,效果非常快速。
建議穴道
足陽明胃經
胃經也是影響頭部的重要經絡,尤其是面部與前額,主要受到胃經的影響。有些人的前額痛、眼框痛、或面部痛,就是與胃經有關聯。
可以運用輕輕刮痧或按摩方法,將整個面部與頭部的胃經疏通開來。也可以用手指抓捏面部胃經所影響的肌肉,對於改善頭部的氣血很有幫助。腳部小腿足三里穴附近按摩拍打,也可以改善頭痛。
建議穴道
從其他的經絡穴道下手改善頭脹痛
除了上面提到的3條經絡之外,也要加強「脾經」的經絡疏通,因為濕氣重的人通常都是脾虛,而夏季也是脾經虛證,所以要加強脾經的處理。
除了常見的本經之外,還可以在對應經絡上找穴道,常用的對應的經絡有大腸經、心包經與肺經,同時膽經、督脈也通往頭部,也可以輔助配合。
足太陰脾經
脾經在改善頭脹痛是很重要的,因為頭脹痛通常是體內濕氣重所造成的,疏通脾經可以改善頭脹痛。
基於「上病下治」的原理,刺激腳底的三陰交穴,身體的氣就會從上往下導引,頭痛會因此減輕不少,最好配合熱水泡腳。
可以運用刮痧、按摩或拍打的方法,沿著腳部脾經路線操作,對於改善頭痛有幫助,脾經的公孫穴有效緩解眉棱骨痛
建議穴道
手陽明大腸經
大腸經與胃經同屬於陽明經,所以也是影響到面部與前額部,許多人的前頭痛與陽明經有關聯,在拍打胃經的同時,也別忘了同時疏通大腸經。
同時,肝經與大腸經具備臟腑別通對應關係,疏通大腸經也可以連動疏通肝經。
可以運用刮痧或拍打的方法,沿著手部大腸經的路線刮痧,對於改善頭痛有幫助。
大腸經上改善頭痛快速穴道,就是有名的合谷穴,如果在公車捷運上沒辦法進行拍打卻出現頭痛,可以按摩這個穴道。
建議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