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祛瘀消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祛瘀消腫
祛瘀消腫為中醫消法之一,專用於治療因外傷或內傷所致之瘀血停滯,導致局部腫脹、疼痛等症狀。其核心機理在於活血化瘀、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復常,從而消除腫痛。
病因病機
瘀血形成多因外力撞擊、跌打損傷,或氣滯血行不暢,致使經脈受損,血溢脈外,積聚成瘀。瘀血阻滯經絡,氣機不通,故見局部青紫腫脹、疼痛拒按;若瘀久不散,更可能影響臟腑功能,如腹部內傷導致氣血瘀阻,引發腹滿刺痛等症。
治法與方藥
祛瘀消腫以活血化瘀為主,佐以行氣止痛,常用方劑如下:
- 七釐散
- 組成:血竭、乳香、沒藥、紅花、兒茶、冰片、麝香、硃砂。
- 功效:活血散瘀、定痛止血,適用於跌打損傷、筋斷骨折之瘀血腫痛。
- 復元活血湯
- 組成:柴胡、天花粉、當歸、紅花、甘草、穿山甲、大黃、桃仁。
- 功效:疏肝通絡、活血祛瘀,主治瘀血留於脅下,痛不可忍。
此外,臨床亦常配合外治法,如針灸、推拿或外敷活血藥膏(如雲南白藥),以增強化瘀消腫之效。
辨證要點
- 氣滯血瘀:腫痛固定不移,色青紫,舌暗或有瘀斑,脈澀。
- 經絡阻滯:局部活動受限,疼痛隨氣候變化加劇。
祛瘀消腫不僅用於外傷,亦適用於內科雜病如痛經、癥瘕積聚等屬瘀血證者,體現中醫「異病同治」之原則。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